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突出
(1).窜出;冲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王子於期 齐轡筴而进之,彘突出於沟中,马惊驾败。”后汉书·刘玄传:“ 卬 与 湛 殷 疑有变,遂突出,独 申屠建 在, 更始 斩之。”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 义律 驰援,復被围。亟遣人突出告急於 广州 知府 余葆纯 。”
(2).突然出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银缾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宋 苏洵 《权书上·强弱》:“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
(3).隆起;凸出。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 新丰 有山因震突出,太后以为美祥,赦其县,更名 庆山 。”《隋唐演义》第四二回:“ 单全 见説,登时把双睛突出。”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 鼋头渚 在 太湖 的北边,是突出湖面的一些岩石。”
(4).谓出众地显露出来。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举国尽成鳩拙妇,也应突出女 陈平 。” 老舍 《茶馆》第三幕:“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了。”
《漢語大詞典》:桥起(橋起)
勃然兴起;隆起。庄子·则阳:“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成玄英 疏:“桥,起貌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尺蠖:“每欲进步,先聚屈其体,前后几相连著,而脊背桥起。”
分類:兴起隆起
《漢語大詞典》:偾起(僨起)
隆起;突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贞烈:“死之日距今且将八九十年,石上血僨起,如始写时,不为风雨所剥蚀。”
分類:隆起突出
《漢語大詞典》:出山
(1). 晋 谢安 神识沉敏,少有重名,高卧 东山 ,屡辟不出。及 桓温 请为司马,始出仕治事,终为朝廷重臣。见晋书·谢安传。后以“出山”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种事情。 宋 陈与义 《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 文毅 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 巴金 《灭亡》:“然而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觉得他有非常之才,不出山济世,未免可惜,也曾劝他出来做一点事。”
(2).谓在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 唐 崔峒 《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出山逢乱世,乞食觉人稀。”《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方才想起:‘临出山时,仙长传授我的偈语,第二句道“听简而问”。’”
(3).冒出新山。由于部分地壳隆起或火山爆发而造成。
《漢語大詞典》:果然
(1).饱足貌;隆起貌。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成玄英 疏:“果然,饱貌也。”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雨凉感怀》:“身安腹果然,此外吾何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饥饱之度,不得过分,七分是已。然又岂无饕餮太甚,其腹果然之时,是则失之太饱。”
(2).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韩非子·内储说下:“﹝ 文公 ﹞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曰:‘无忧, 瞿 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德宗 顾列谓宰相曰:‘第几人,必 王某 也。’果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杏》:“予初不信,而试之,果然。” 杨朔 《秘密列车》:“果然不久, 义县 解放, 锦州 也拿下来。”
(3).兽名。长尾猿。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果然皮胜锦,吉了舌如人。”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果然:“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猨,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斕,尾长于身,其末有歧。”
《漢語大詞典》:后山(後山)
(1).后面的山。 元 贡师泰 《题山水图》诗:“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野兰花。”
(2).旧时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无后山。”
(3).头颅后部的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后山骨》:“后山,即头后枕骨也。”
《漢語大詞典》:玉柱
(1).石柱的美称。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 王仲敷 《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 李梦阳 《秋怀》:“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觴而谁御,横玉柱而霑軾。” 李善 注:“琴有柱,以玉为之。”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谁把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
(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
(4).筷子的美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甌。”
(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中指的别称。
(7).山药的别名。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道人 沈天休 尝言:‘顷年採药其中,见一藤引蔓甚远,而叶亦特大,疑其非也,乃共掘之,大如柱,长数尺,盖亦山药也,大茎可享半月,戏目为玉柱。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利其易售,皆冒玉柱之名。’”
(8).馒头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漢語大詞典》:龙庭(龍庭)
亦作“ 龙廷 ”。
(1). 匈奴 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汉书·窦宪传:“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李贤 注:“ 匈奴 五月大会 龙庭 ,祭其先、天地、鬼神。”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五:“化洽鯷海君,恩变 龙庭 长。西北騖环裘,东南尽龟象。”
(2).借指 匈奴 和其他边塞少数民族国家。 唐 李白 《古风》之六:“昔别 雁门关 ,今戍 龙庭 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枕席间,临寝处,越显的吾当薄倖。万里 龙廷 ,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八地九天之奇兵,祕乎豹略;五行十守之正道,挞此 龙庭 。”
(3).指朝廷。《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敦煌 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 麟臺 早有名。”《英烈传》第六八回:“孩儿应声道:‘万年天子坐龙廷。’” 鲁迅 《呐喊·风波》:“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
(4).隆起的天庭。旧时以为帝王异相。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氏 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按,新唐书作“龙廷”。
《漢語大詞典》:钟乳(鍾乳)
(1).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其状似乳,故称。周礼·考工记·凫氏“篆间谓之枚”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枚,钟乳也。” 孙诒让 正义:“ 阮元 云:‘余所见古钟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乳即枚也。其枚或长而鋭,或短而钝,或且甚平漫,钟不一形。’……北堂书钞·乐部《乐纬汁图徵》云:‘君子鑠金为鐘,四时九乳。’ 宋均 注云:‘九乳,法九州也。’案:四时谓带有四,九乳谓枚有九也。”
(2).钟乳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尝梦捫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太子右庶子 高季辅 上疏陈得失,特赐钟乳一剂。谓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元 马祖常 《寄舒真人》诗:“石因钟乳腻,松为茯苓肥。” 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这情景,很像我们突然走进一座悬满彩色钟乳的岩洞,既赞叹它美丽,同时又对它的变幻莫测、寂静异常感到惊骇一样。”
《漢語大詞典》:拥肿(擁腫)
(1).臃肿。隆起,不平直。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唐 李白 《咏山樽》之二:“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2).臃肿。引申为无所可用或无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夏侯玄 以才望被戮,无 支离 拥肿之鉴也。”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诗:“不才羞拥肿,干禄谢侏儒。” 宋 秦观 《〈逆旅集〉序》:“僕野人也。拥肿是师,懈怠是习,仰不知雅言之可爱。”
(3).臃肿。肥大;肥胖。 唐 韩偓 《雨》诗:“餉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簑衣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同郡有富室子,形状拥肿,步履蹣跚。”
(4).臃肿。指重沓累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儻止以七字成句,两句作对,便谓之诗,而重滞拥肿,不协格调,恐於律法未合也。”
(5).臃肿。淳朴自得貌。庄子·庚桑楚:“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 成玄英 疏:“拥肿、鞅掌,皆淳朴自得之貌也。”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方期全拥肿,岂望躡扶摇。”
《漢語大詞典》:蚁垤(蟻垤)
亦作“螘垤”。 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韩非子·奸劫弑臣:“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螘垤之比大陵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寸枝之上,无垂天之翼,蚁垤之巔,无扶桑之林。”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吞九溟於笔海,若控牛涔;抗五岳於词峰,如临蚁垤。” 宋 苏轼 《和陶戴主簿》:“勿笑一亩园,蚁垤齐 衡 嵩 。”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见远山,如蚁垤焉。”
《漢語大詞典》:犀角
(1).犀牛角。可入药,也可制器。汉书·南粤王赵佗传:“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 晋 左思 《蜀都赋》:“拔象齿,戾犀角。” 清 赵翼 《放言》诗:“岂知物难格,万汇纷莫纪……犀角软贴胸,鼠皮坚种齿。鹰从嘴出粪,兔向口吐子。”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犀角食之无益人,不得与上药数,以其辟毒,则準之上药。”
(2).指额上发际隆起之骨。相士以为贵相。战国策·中山策:“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宋 苏轼 《狱中寄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犀角幼丰盈,英姿润琼玖。”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二章:“然则犀角端盈与顽邪穷固,皆地所关,而天下之人皆出于胎,胎生既误,施教无从。”
(3).借指笋。 宋 梅尧臣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犀角丰。”
《漢語大詞典》:山脊
山的高处象兽类脊骨似的隆起部分。尔雅·释山“山脊,冈。” 郭璞 注:“谓山长脊。” 邢昺 疏:“ 孙炎 云:‘长山之脊也,言高山之长脊名冈。’” 唐 刘禹锡 《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宋 沈与求 《右题灵祐观》诗:“山脊层坛古,松根曲径微。” 徐迟 《狂欢之夜》:“稻田爬山了,爬过了山脊,山的那一面又是千顷万顷的黄金的熟稻田。”
《漢語大詞典》:高平
隆起而平坦。《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毛 传:“言广厚也。高平曰陆,大陆曰阜。”
《漢語大詞典》:日角
(1).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认为是大贵之相。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準,日角。” 李贤 注引 郑玄 《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事同》:“ 光武 日角, 唐高祖 亦日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若吾真圣主面形日角,眼若日轮,毫光映射,无敢仰视之者,即在游天下时而然也。”相术家亦称额骨隆起入左边发际为“日角”,入右边发际为“月角”。文选·刘孝标〈辩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李善 注引 朱建平 《相书》:“额有龙犀入髮,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2).喻指帝王。魏书·尒朱荣传:“佇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臣僚瞻日角,父老盼霓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