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来丧斯文
 
寿斯文
 
天丧斯文
 
天畏斯文坠
 
斯文后死
 
斯文未丧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子罕》~77~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例句

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 张贲 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

天畏斯文坠,凭君助素风。 李咸用 九江和人赠陈生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下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来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國語辭典》:斯文  拼音:sī wén
1.礼乐制度教化。《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汉书。卷一○○。叙传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宪章六学,统壹圣真。」
2.儒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日敬重斯文,喜欢才士。」《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先圣祠内,共观大礼之光;国子监中,同仰斯文之主。」
《國語辭典》:斯文  拼音:sī wen
人的举止文雅有礼。《红楼梦》第六三回:「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拚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國語辭典》:斯斯文文  拼音:sī sī wén wén
形容举止文雅有礼。《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惯了的,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文明小史》第五二回:「火车上,头等客位,多是些体面外国人,有在那里斯斯文文谈天的,有在那里吸雪茄烟的。」
分類:文雅
《國語辭典》:斯文人  拼音:sī wén rén
1.举止文雅的人。如:「班长是个斯文人,会动粗一定有特殊原因。」
2.士人、读书人。《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有五六十岁,头上也戴的是方巾,穿的件茧䌷直裰,像个斯文人。」
《國語辭典》:斯文扫地(斯文掃地)  拼音:sī wén sǎo dì
斯,此。文,指文化、礼乐制度。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扫地,指破坏殆尽。斯文扫地本指礼乐制度破坏殆尽,后借指文人不顾操守,毫无廉耻。《野叟曝言》第六一回:「数其罪而责之,才泄得公愤,不至斯文扫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原是读书出身,不曾学过生意,这不懂是我分内的事。偏是他们那一班人,胡说乱道的,闹了个斯文扫地。」也作「斯文委地」。
《国语辞典》:斯文败类(斯文败类)  拼音:sī wén bài lèi
品行不良的文人。《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前两年有过上谕,骂报馆的人都是斯文败类。」
《国语辞典》:斯文委地  拼音:sī wén wěi dì
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亦指文化遭废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馀年,斯文委地。」也作「斯文扫地」。
《国语辞典》:亚斯文高坝(亚斯文高坝)  拼音:yà sī wén gāo bà
西元一九○二年埃及得英国之助,所建筑的第一座水坝。位于尼罗河上,主要为供给稻米、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水源灌溉之需。
《国语辞典》:布罗温斯文学(布罗温斯文学)  拼音:bù luó wēn sī wén xué
中世纪法国东南的布罗温斯极为富饶,诸侯均好宴游,所以发展出以宫廷为主的方言文学,称为「布罗温斯文学」。
《漢語大詞典》:四子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 李颐 云:“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漢語大詞典》:儒行
(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 哀公 曰:‘敢问儒行?’”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 瓛 则 关西 孔子 ,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 鲁迅 《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唐 刘长卿 《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 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
(3).谓斯文地慢步行走。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漢語大詞典》:文巧
(1).华丽奇巧。管子·治国:“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汉书·礼乐志:“﹝ 哀帝 ﹞下詔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 郑 卫 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
(2).斯文灵巧。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荆 扬 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
(3).文饰巧辩。《后汉书·第五伦传》:“今承百王之敝,人尚文巧,咸趋邪路,莫能守正。”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新进多文巧机利而玩法,乾没而不顾后。”
《國語辭典》:方步  拼音:fāng bù
1.大而慢的步子。如:「踱方步」。
2.长宽各一步的面积。
《漢語大詞典》:鹅行(鵝行)
形容步态迟缓而斯文。 任光椿 《辛亥风云录》第十九章:“ 瑞澄 刚才已经吸了几口鸦片烟,又喝了一碗清炖冰糖银耳羹,精神亢奋,心绪甚好,在室内鹅行般地踱着方步。”参见“ 鹅步 ”。
《漢語大詞典》:鹅步(鵝步)
缓慢而斯文的步态。 骆宾基 《罪证》五:“两手插入衣袋里,跨着鹅步,故意给对方摆出高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传说古代的 邯郸 人是很会走路的,大概是京都大邑所在,人们很讲究姿势和风度,决不能容许任何鹅步和八字脚之类出现吧。”
《漢語大詞典》:鹅步(鵝步)
缓慢而斯文的步态。 骆宾基 《罪证》五:“两手插入衣袋里,跨着鹅步,故意给对方摆出高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传说古代的 邯郸 人是很会走路的,大概是京都大邑所在,人们很讲究姿势和风度,决不能容许任何鹅步和八字脚之类出现吧。”
《漢語大詞典》:畏匡
《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 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谓 匡 人以兵围 孔子 。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 ’,其实 孔子 无所畏也。”后以“畏 匡 ”为困厄之典。畏,通“ 围 ”。 唐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昭明人心感悦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远迁逾 桂岭 ,中徙滞 餘杭 。顾土虽怀 赵 ,知天詎畏 匡 !”
分類: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