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参(二參)
约数。谓二分或三分。参,三。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髡 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司马贞 索隐:“二参,言十有二参醉也。”后因用以谓二三分醉,微醉。 清 赵翼 《偕补山崧霞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 卢仝 七碗餘, 淳于 二参后。”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國語辭典》:三两(三兩)  拼音:sān liǎng
二三。唐。岑参 山房春事诗二首之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分類:约数少量
《漢語大詞典》:已来(已來)
(1).以后。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 江都王 。”
(2).多;馀。表示约数。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俱坐。即唤 香儿 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鉢,可受三升已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阴丹诀:“日取其乳一升,少只半升已来亦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雨钱:“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鏘鏘而下,势如骤雨……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已来。”
《漢語大詞典》:十连(十連)
(1).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 唐 刘禹锡 《代谢濠泗两州割属淮南表》:“臣谬承宠光,作镇 淮 海 ,位均九伯,权总十连。”
(2).泛指州郡地方长官。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國語辭典》: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約數)  拼音:zuì dà gōng yuē shù
算术中两数或多数所共有的公约数中最大的数。也称为「最大公因数」。
《國語辭典》:公约数(公約數)  拼音:gōng yuē shù
某数可以整除诸数,则某数为诸数的公约数。如3为9、12、15的公约数。
《漢語大詞典》:机约(機約)
大致的约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唐 孔颖达 疏:“若《益稷》《盘庚》单言,附於十事之例,今 孔 不言者,不但举其机约,亦自征贡歌范,非君出言之名,六者可以兼之。”
分類:大致约数
《漢語大詞典》:件把
表示约数,指事物数量接近于最小基数“一件”的大约数目。《水浒传》第二四回:“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搅恼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门子未免恃着爱宠,做件把不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