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國語辭典》:不一  拼音:bù yī
1.不相同、不一致。如:「这件事该怎么做,大夥意见不一。」《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夫龙形状不一,小大无常,故《周易》况之大人,帝王以为符瑞。」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2.不一一。书信末用语,表示不一一详述。明。归有光〈与宣仲济书〉:「人去草草,明当奉晤,不一。」《西游记》第二九回:「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思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国语辞典》:好花  拼音:hǎo huā
1.美丽的花。如:「好花不常开」。《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或遇见卖花的有株好花,不论身边有钱无钱,一定要买。无钱时便脱身上衣服去解当。」
2.色彩繁多。如:「这件衣服看起来好花!」
3.视线模糊不清。如:「打了一上午的电脑,眼睛好花!」
4.比喻用情不专。如:「她的男朋友好花,叫她要注意!」
《国语辞典》:不专(不专)  拼音:bù zhuān
1.不单、不仅。如:「这种营养品不专针对老年人而制造,也适用于一般人。」
2.不专注、不专一。如:「用情不专」。
《漢語大詞典》:二事
(1).两种事务;两件事。《周礼·天官·内宰》:“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 郑玄 注:“二事,谓丝,枲之事。”左传·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杜预 注:“二事,伐 偪阳 ,封 向戌 。”
(2).谓事不专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二事败业,多疾我力。” 李贤 注:“二事,谓事不专一也。”
(3).方言。犹闲事。 欧阳山 《高干大》第二一章:“谁愿意做这号‘二事’!”
《漢語大詞典》:不精
(1).不真诚;不专一。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淮南子·修务训》:“官御不厉,心意不精。”
(2).不精深;不精密。后汉书·马融传:“欲训《左氏春秋》,及见 贾逵 、 郑众 注,乃曰: 贾君 精而不博, 郑君 博而不精。”宋书·历志下:“非唯先法不精,亦各传写谬误。”
《國語辭典》:散漫  拼音:sàn màn
分布纷乱。《文选。谢惠连。雪赋》:「其为状也,散漫交错。」
《國語辭典》:散漫  拼音:sǎn màn
随便、不受拘束。唐。李白 怀仙歌:「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國語辭典》:不属(不屬)  拼音:bù shǔ
不是、不归于,指没有从属关系的。如:「不属自己的东西,不可占为己有。」
《國語辭典》:水性  拼音:shuǐ xìng
1.水的特性。《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
《國語辭典》:两意(兩意)  拼音:liǎng yì
1.二心、异心。汉。无名氏〈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2.不同的意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场屋之文,专尚偶丽,题虽无两意,必欲釐而为二,以就对偶。」
《漢語大詞典》:浪蕊
亦作“ 浪蘂 ”。
(1).盛开的花。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二:“幽深容浪蘂,润泽长芳荄。”
(2).不结实的花。喻指爱情不真挚、不专一。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投合》:“浮踪虽浪蕊,薄命叹飞蓬。”
《漢語大詞典》:博习(博習)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漢語大詞典》:游思
谓不专一的心思。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三时记:“工夫不密,内有游思,则主不一;外有惰行,则仪不飭,非敬也。”
《漢語大詞典》:三心
(1).谓心志不专一。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 婴 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亦有三心未灭,七反餘生。应会天宫,就斋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