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经术(經術)  拼音:jīng shù
1.治理天下之术。《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汉书。卷八。宣帝纪》:「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
分類:经术经学
《國語辭典》:新学(新學)  拼音:xīn xué
1.新倡的学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
2.学习未久。《汉书。卷八一。匡张孔马传。张禹》:「新学小生,乱道误人。」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相对汉朝的学术而言。
4.清末西学。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國語辭典》:北学(北學)  拼音:běi xué
南北朝时北派学术。南北朝学术研究分裂为南、北二派,北学以郑玄、服虔为主,兼采古今文,和推引古学的南学不同。参见「南北学」条。
《國語辭典》:经艺(經藝)  拼音:jīng yì
1.艺,六艺,古称六经为六艺。经艺泛指经书。汉。王充《论衡。艺增》:「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其实。」
2.经术。「艺」文献异文作「蓺」。《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
《漢語大詞典》:艺学(藝學)
(1).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艺学未优,声绩不树。”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平凉 曾孙讳 倕 ,赠尚书礼部郎中,以艺学与 苏源明 相善。” 宋 曾巩 《应举启》:“伏念 巩 材质浅陋,艺学荒芜。”
(2).指技艺之学。如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等。 清 马建忠 《富民说》:“凡此皆我 中国 蚕书蚕説诸家所未之前闻,而彼皆创立艺学以教导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艺学科。凡天文、地理、测算、製造之类皆属焉。”
《漢語大詞典》:郑学(鄭學)
(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隋书·经籍志一:“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郑学:“ 郑君 尽注三,发挥旁通,遂使三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是 郑 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 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 ,不必更求各家。 郑 学之盛在此, 汉 学之衰亦在此。”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漢語大詞典》:微学(微學)
指衰微的经学。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欲以杜塞餘道,絶灭微学。”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羣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春秋·论啖赵陆不守家法未尝无扶微学之功宋儒治春秋者皆此一派:“﹝ 啖 氏﹞於经学废坠之餘,为举世不为之事,使《公》《穀》二传復明於世,虽不守家法,不得谓其无扶微学之功也。”
分類:衰微经学
《國語辭典》:家法  拼音:jiā fǎ
1.师徒授受自成一家之说的学风。后泛指学术、文艺相传的流派风格。《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國語辭典》:章句  拼音:zhāng jù
1.章,诗文意义具全的一个段落。句,语意完全的词组。
2.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南朝宋。颜延之 五君咏。向常侍:「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國語辭典》:传经(傳經)  拼音: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2.中医上指伤寒病症没能及时发散出来,循六经的次序而感传。《红楼梦》第六四回:「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國語辭典》:古文  拼音:gǔ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漢語大詞典》:古文经学(古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 西汉 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 孔 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 王莽 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 东汉 初又被取消。 章帝 时,治古文经的 贾逵 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 马融 、 服虔 、 郑玄 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 魏 、 晋 、六朝、 隋 、 唐 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 清 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成就。
《國語辭典》:儒学(儒學)  拼音:rú xué
1.儒家的思想教义。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國語辭典》:待诏(待詔)  拼音:dài zhào
1.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2.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3.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國語辭典》:通经(通經)  拼音:tōng jīng
1.通晓经典义理。《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2.打通经脉。如:「通经活络」。
3.中医称治疗月经过期不来,使之通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