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讴谣(謳謡)
(1).歌唱;歌咏。文选·王褒〈洞箫赋〉:“要復遮其蹊径兮,与謳謡乎相龢。” 张铣 注:“謳謡,謌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人享於田庐,謳謡於道途。” 明 吴承恩 《〈谖堂永日图〉序》:“板舆迎道,冠履上寿,謳謡达於州邑者,太守之奉其亲也。”
(2).歌谣。宋书·志序:“爰及《雅》《郑》,謳謡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唐 元稹 《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这些歌诗原来是‘街陌讴谣’与地方音乐,经乐府加工改造,讴谣上升为高级文学。”
《漢語大詞典》:顺承(順承)
(1).顺从承受。易·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孔颖达 疏:“乃顺承天者,乾是刚健,能统领於天,坤是阴柔,以和顺承平於天。”史记·秦始皇本纪:“大义休明,垂於后世,顺承勿革。”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凡其夫所欲向意行,不曲折倣古,不循俗,夫人一切顺承。曰:‘不如是,是吾不能从其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天的运动是循环式的运动,地的静止不是独立的而是顺承上天,也就是附属于天的静止。”
(2).顺接。 清 伍兆鼇 《虚字浅解》:“‘而’,顺承之辞。孟子:‘从流上而忘反。’”
《漢語大詞典》:郑学(鄭學)
(1).指经学中的 东汉 郑玄 学派。隋书·经籍志一:“ 梁 、 陈 , 郑玄 、 王弼 二注,列於国学, 齐 代,唯传 郑 义,至 隋 , 王 注盛行, 郑 学浸微。”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郑学:“ 郑君 尽注三,发挥旁通,遂使三之书合为一家之学,故直断之曰:‘是 郑 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 汉 时经有数家,家有数説,学者莫知所从; 郑君 兼通今古文,沟合为一;於是经生皆从 郑氏 ,不必更求各家。 郑 学之盛在此, 汉 学之衰亦在此。”
(2).泛指经学。 清 赵翼 《王西庄光禄挽诗》“遍收 汉 末遗文碎(粹),不鬭《虞初》小説工”自注:“公最精 郑 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 郑玄 杂糅今古文的古文经学号称 郑 学,失败了的今文经学派转而拥护 郑 学,再加上 郑玄 寿高(公元127-200年)门徒多,著述富(一百馀万字), 郑 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 魏 晋 以后的经学主要就是 郑 学。”
《國語辭典》:任何  拼音:rèn hé
无论什么。如:「任何原因」、「任何理由」。
《國語辭典》:松弛(鬆弛)  拼音:sōng chí
放轻松。如:「肌肉松弛」、「为了松弛紧张忙碌的心情,他决定出国渡假。」
《漢語大詞典》:摹习(摹習)
仿效;学习。宋史·文苑传三·李建中:“ 建中 善书札,行笔尤工……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 唐 以后所谓古文,溯源于 西汉 ,史记常是古文家摹习的主要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