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分3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大学
学官
学宫
学舍
学馆
外学
师学
书房
庙学
黉堂
四学
左学
胶序
学院
黉校
《國語辭典》:大学(大學)  拼音:dà xué
1.高等教育机构。依学科领域分为不同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所或学程。
2.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大学。」唐。陆德明。释文:「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3.《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國語辭典》:学官(學官)  拼音:xué guān
1.掌管教化的官职或官学教师。如汉代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宋以后设置的提学、学政、教授、学正、教谕等。《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唐。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閒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2.学校的房舍,亦指学校。《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國語辭典》:学宫(學宮)  拼音:xué gōng
学校、学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个好官!」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
《國語辭典》:学舍(學舍)  拼音:xué shè
1.学校的房舍,亦指修习课业地方。《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既觐,置于学舍,弟子为伍。」
2.学生住宿的地方。
《國語辭典》:学馆(學館)  拼音:xué guǎn
学校、私塾。《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列传上。阳平王新成》:「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漢語大詞典》:外学(外學)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國語辭典》:内学(內學)  拼音:nèi 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2.佛学。《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漢語大詞典》:师学(師學)
(1).学校。荀子·正论:“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汉书·礼乐志》:“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
(2).从师学习。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予与君伯季之间,十岁相得,师学然诺,出入宴游,无不同也。”
《國語辭典》:书房(書房)  拼音:shū fáng
1.古代官府中收藏书画的场所。唐。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2.书斋。指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张静斋来候问,还有话说。范举人叫请在灵前一个小书房里坐下。」《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中。」
3.家塾。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4.书店。如:「这间书房专卖一些珍贵的绝版书籍。」
《漢語大詞典》:庙学(廟學)
旧指设于 孔 庙内的学校。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序:“ 治平 元年, 天章阁 待制 兴国 吴公 治 潭州 ,之明年正月,改筑庙学于城东南。” 明 李东阳 《改建忻州庙学记》:“葢自侯之来知是州,属意庙学,图革其故而新之。”
分類:学校
《漢語大詞典》:黉堂(黌堂)
学堂;学校。 宋 余靖 《兴国军重修文宣王庙记》:“筵开黌堂,以登师儒。局列校室,以来雋秀。”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汪信民 ﹞又尝和余《春日》絶句云:‘晏坐黌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 相如 。’” 清 朱彝尊 《六聘山中吊晋处士霍厚》诗:“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黌堂。”
分類:学堂学校
《漢語大詞典》:四学(四學)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沈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國語辭典》:左学(左學)  拼音:zuǒ xué
商代的小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汉。郑玄。注:「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唐。李华〈含元殿赋〉:「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
《國語辭典》:胶序(膠序)  拼音:jiāo xù
胶,周代学校;序,商代学校。「胶序」泛指学校。南朝齐。王融〈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卷三。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分類:为学学校
《國語辭典》:学院(學院)  拼音:xué yuàn
1.学校或学术团体的名称。如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位于新北市淡水区。
2.大学的教学一级单位。如:「文学院」、「医学院」、「商学院」。
3.学政。《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臧三爷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國語辭典》:学政(學政)  拼音:xué zhèng
1.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2.职官名。为清代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见《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也称为「大宗师」、「学道」、「学台」、「文宗」。
《國語辭典》:黉校(黌校)  拼音:hóng xiào
学校。《宋书。卷五。文帝本纪》:「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也作「黉门」、「黉宫」。
分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