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会合(會合)
(1).聚集;聚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虽羽驾尘襟,难於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在月影婆娑的白杨林里, 黑老蔡 一伙人和 杨英 他们会合了。”
(2).见面;相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宋 苏舜钦 《颍川留别王公辅》诗:“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冯雪峰 《秋夜怀若迦》:“在这样悲苦中,我们所祝福的,便只有在暗黑的秋夜,旷野里会有一地给你和妹妹一刹那的会合之一事了。”
(3).遇合。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二:“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
(4).匹配;配合。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这等我们两箇的姻缘,毕竟在几时会合?”
(5).引申为交合。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教妓女 红莲 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6).指接合的地方。文选·王褒〈洞箫赋〉:“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李善 注:“言以象牙饰其会合之际。”
(7).汇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桑干河 ﹞再流下去十五里,到 合庄 ,就和 洋河 会合。”
(8).犹综合。 郁达夫 《回忆鲁迅》:“从这些地方,会合起来,大约他们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
《漢語大詞典》:复合(複合)
(1).重新联合或聚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情论形,已析者难以復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盖二璫晚途復合矣。”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三代而下,文武异途,兵民分治,既分之后,势难復合。”
(2).组合;综合。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这是一个复合的故事,是由好几个片段凑合成的。”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
结合,合在一起。 艾青 《在汽笛的长鸣声中》:“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在这种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比喻。”
《漢語大詞典》:兼综(兼綜)
犹兼理;综合。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陈农 所未究, 河閒 所未辑,有一於此,罔不兼综者与?”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乃若师儒有能兼通前代之法意,亦相诫语焉,则兼综之能也,博闻之资也。”
分類:综合
《漢語大詞典》:钤键(鈐鍵)
(1).锁钥。隋书·天文志中:“又北二小星曰鉤鈐,房之鈐键,天之管籥。”
(2).比喻事物的核心、关键。 晋 郭璞 《〈尔雅〉序》:“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鈐键。” 邢昺 疏:“説文云:‘鈐,鏁也。’《方言》云:‘户钥,自 关 之东, 陈 楚 之间谓之键。’《小尔雅》云:‘键谓之钥,言此书为六艺之鏁钥,必开通之,然后得其微旨也。’” 清 钱谦益 《〈瑯环类纂〉序》:“居今之世……导九流之津涉,开六艺之鈐键。”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新证序》:“《淮南》一书,擷传记之精英,为百家之鈐键。”
(3).管制;约束。 唐 白居易 《除李逊京兆尹制》:“或鈐键不谨,吏掾为姦。” 唐 李德裕 《论太原及振武军镇及退浑党项等部落互市牛马骆驼等状》:“望詔 刘沔 、 忠顺 、 义忠 、 守志 等切加鈐键,如有违犯,并按军令。” 清 黄宗羲 《蒋氏三世传》:“总使灭一 海 ( 徐海 )而为 海 者皆是,亦安得尽施其鈐键乎!”
(4).综合;归纳。 清 钱谦益 《〈伤寒捷径书〉序》:“作《伤寒捷径书》,用以鈐键昔人,津梁后学。”
《漢語大詞典》:互合
犹言综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虽二家言皆谬悠,亡足论者,然互合观之,真可一大噱也。”
分類:综合
《漢語大詞典》:关聚(關聚)
综合。《朱子全书》卷二:“因説‘敬’曰: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如説‘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等类,皆是‘敬’之目……到 程子 始关聚説出一箇‘敬’来教人。”
分類:综合
《漢語大詞典》:秘书(祕書)
(1).职务名称之一。我国现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
(2).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1).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汉书·刘歆传:“及 歆 校祕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 歆 大好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匪唯翫好,乃有祕书,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晋书·荀勗传:“及得 汲郡 冢中古文竹书,詔 勗 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祕书。”
(2).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说文·易部:“祕书説曰:日月为易。” 段玉裁 注:“祕书,谓纬书。”后汉书·郑玄传:“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覩祕书纬术之奥。”
(3).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朝廷机要文书。
(4).官名;职务名。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 汉 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皆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 唐 李商隐 有《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诗。
(5).官名;职务名。掌秘要文书之官,如 三国 魏 之秘书令、秘书丞。
《漢語大詞典》:大学(大學)
(1).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如: 小王 上大学了。
(2).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漢語大詞典》:思惟
亦作“ 思维 ”。
(1).思量。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奴:“ 马嵬 变后, 明皇 朝夕思维。”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要是大家都成录音机,我们就用不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脑子也成了多余的了。”
《漢語大詞典》:文化
(1).文治教化。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 束晰 《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前蜀 杜光庭 《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 元 耶律楚材 《太阳十六题》诗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花月痕》第四七回:“尔诈尔虞,如鬼如蜮,梗两朝之文化,劳九伐之天威。”
(2).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因为现代的人所过的不只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的生活。”
(3).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不相信 汉 朝对待 匈奴 的诚意,看不起 长安 文化。”
(4).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漢語大詞典》:错综(錯綜)
(1).交错综合。易·繫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孔颖达 疏:“错谓交错,综谓总聚,交错总聚,其阴阳之数也。”三国志·魏志·傅嘏传:“然儒生学士,咸欲错综以 三代 之礼。礼弘致远,不应时务。”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至若错综乖所,分布失宜,则綵绚虽多,巧妙不足者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益知天下事经纬错综,决非印板所能印定。” 草明 《乘风破浪》三:“他不能全面地掌握头绪纷纭、关系错综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规律性。”
(2).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楚词春秋罗池碑错综成文:“《楚词》以‘日吉’对‘良辰’,以‘蕙殽蒸’对‘奠桂酒’。 沈存中 云:此是古人欲错综其语,以为矫健故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古人之文,有错综其辞以见文法之变者。如论语‘迅雷风烈’,楚辞‘吉日兮辰良’,《夏小正》‘剥枣栗零’皆是也。”
《漢語大詞典》:长线(長綫)
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某种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之间出现不平衡状态的一种形象说法。当某种产品大大超过社会需要即供过于求时,称做长线产品;反之,当某种产品严重不足即供不应求时,称做短线产品。
《漢語大詞典》:总会(總會)
(1).聚集会合。 汉 张衡 《西京赋》:“总会仙倡,戯豹舞羆。” 南朝 梁简文帝 《移市教》:“日中总会,交贸迁迹。”
(2).综合汇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疎,斯固总会之为难也。”隋书·经籍志一:“ 孔子 既敍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於孝者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歆 遂总会羣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3).指会聚集中之所。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盖天地之中极,而河岳之总会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夫脑为一身之总会,脑清则明,脑浊则钝。”
(4).俱乐部之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幸得分头去寻的人多,一会儿在外国总会里把船主找来了。”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十二点钟刚敲过一会儿,总会里就把我们哄出来了。”
(5).总机关。对分会而言。
《漢語大詞典》:参会(參會)
(1).汇集。汉书·窦田灌韩传赞:“凶德参会,待时而发。”明史·周起元等传赞:“公道沦亡,人心败坏,凶气参会,羣邪翕谋。”
(2).参酌综合。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天臺 桑泽卿 编《兰亭博议》一书甚详, 与时 参会众説,芟繁撮要,记其本末如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立忠王璵为太子》:“ 温公 於此事,虽略纪 柳珵 所纪书之,尚未能为 肃宗 道出隐衷,由未参会 孙氏 之説耳。” 章炳麟 《太子晋神仙辩》:“三事参会,则太子 晋 者,其亦託於采药,以奔 东海 。”
(3).参见;拜会。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旧制,学士无得以承旨为名者,应对顾问,参会旅次,班第以官为上下。”
三者会合。鬼谷子·本经阴符:“神丧则髣髴,髣髴则参会不一。” 陶弘景 注:“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又指三国诸侯相会。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曰‘及’之类是也。” 陆德明 释文:“参,士南反,又音三。”
《漢語大詞典》:花衫
(1).有彩色花纹的衣衫。宋史·仪卫志一:“絳引幡十,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二,执幡人皆武弁、緋宝相花衫、勒帛。”
(2).戏曲中旦角的一种。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特点发展而成,扮演性格比青衣活泼、比花旦庄重的妇女。 李广田 《银狐集·柳叶桃》:“到得二十岁左右,已经能每月拿到百十元报酬,在×城中一个大戏院里以头等花衫而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