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瀛洲
亦作“ 瀛州 ”。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漢語大詞典》:登瀛洲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漢語大詞典》:学馆(學館,學舘)
亦作“ 学舘 ”。
(1).学舍;学校。 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2).学宫,学庙。 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 学宫 ”、“ 学庙 ”。
(3).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 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 学堂 ”。
《漢語大詞典》:学堂(學堂)
(1).学校的旧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 《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 章学诚 《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漢語大詞典》:开馆(開館,開舘)
亦作“ 开舘 ”。
(1).设置接待宾客的馆舍。后汉书·来历传:“﹝ 来艳 ﹞少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少歷显位。” 北周 王褒 《周太傅燕文公于谨墓碑》:“ 姬氏 建国, 君奭 始封; 昭王 礼贤, 郭隗 开舘。”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开馆纳征骑,弹絃娱远宾。”
(2).指建造官邸。 宋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唐 贞观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 东都 者,号千有餘邸。”
(3).开设学馆(教授生徒)。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鷄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南史·儒林传·严植之:“﹝ 梁 天监 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 植之 兼《五经》博士。”镜花缘第十三回:“去岁有一秀士来此开馆,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彼此都便。”
《漢語大詞典》:乡贡(鄉貢)
(1). 唐 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新唐书·选举志上:“ 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自 武德 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於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 唐 贡士之始也。”
(2).指由州县选送。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缘今年举期已近,伏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乡贡。”新唐书·锺传传:“ 广明 后,州县不乡贡,惟 传 岁荐士,行乡饮酒礼。”
(3).指乡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希声:“ 黄鐸 字 希声 , 永乐 中乡贡举人。” 清 方文 《送姚彦昭还里兼怀陈二如都下》诗:“才高转不得科第,同时乡贡良可哀。”
《漢語大詞典》:掌教
(1).主管教授。 汉 徐干 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 南唐 昇元 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 李道善 为洞主掌教授。 明 清 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 杜太爷 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説要老成的。”
(2).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 回 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3).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
《漢語大詞典》:瀛馆(瀛館)
唐太宗 所设之文学馆。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 函关 只有一 穰侯 ,瀛馆寧无再 帝丘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居厚弟生日》词:“俱登瀛馆,俱还 洛社 ,各自健如黄犊。”参见“ 瀛洲 ”。
《漢語大詞典》:瀛洲
亦作“ 瀛州 ”。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漢語大詞典》:馆东(館東)
学馆的主人。《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或日, 洙 馆东偶过泮宫。”
分類:学馆主人
《漢語大詞典》:四学(四學)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沈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漢語大詞典》:设馆(設館)
谓开设学馆。 元 白朴 《东墙记》楔子:“老夫有一小顽,名曰 山寿 ,就托足下教训攻书。老夫东墙下有一花木堂,先生就在其中设馆如何?”
分類:开设学馆
《漢語大詞典》:槐馆(槐館)
指太学,亦泛指学馆。 唐 林宽 《穷冬太学》诗:“投跡依槐馆,荒亭草合时。雪深鳶啸急,薪溼鼎吟迟。”参见“ 槐厅 ”。
分類:太学学馆
《漢語大詞典》:槐厅(槐廳)
唐 宋 时学士院中的厅名。 宋 梅尧臣 《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诗:“閒寻前代迹,浄扫古槐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閤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元僚白髮领槐厅,风度须看似 九龄 。”
《漢語大詞典》:淹中馆(淹中舘)
淹中 的塾馆。借指一般儒家学馆。 唐 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 锦里 淹中 舘, 岷山 稷下 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参见“ 淹中 ”。
《漢語大詞典》:淹中
(1). 春秋 鲁国 里名。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於 鲁 淹中 。”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里名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三:“曩将 奄 宅证 淹中 ,肃肃微言謦欬逢。”
(2).借指儒家学术中心。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於时 淹中 、 稷下 之生, 金华 、 石渠 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之化,再造双 川 ; 淹中 、 稷下 之风,一匡三 蜀 。” 唐 皇甫冉 《闲居作》诗:“学谢 淹中 术,诗无 鄴下 名。”
(3).深广中正。宋书·谢景仁传:“其器体淹中,情寄实重。”
《漢語大詞典》:士林馆(士林館)
南朝 梁武帝 所立学馆名。梁书·武帝纪下:“丙辰,於宫城西立 士林馆 ,延集学者。”
分類:立学学馆
《漢語大詞典》:算馆(算館)
古代国家设立的学习算学的学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西监:“两京学生,五百五十员;国子馆,八十员;太学,七十四员;四门馆,三百员;广文馆,六十员;律馆、算馆,各十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学旧六馆:有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国子监都领之。每馆各有博士、助教,谓之学官。”
《漢語大詞典》:十八学士(十八學士)
(1). 唐太宗 开文学馆,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 于志宁 、 苏世长 、 薛收 ( 收 卒, 刘孝孙 补入)、 褚亮 、 姚思廉 、 陆德明 、 孔颖达 、 李玄道 、 李守素 、 虞世南 、 蔡允恭 、 颜相时 、 许敬宗 、 薛元敬 、 盖文达 、 苏勗 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令 阎立本 绘象 褚亮 题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参阅旧唐书·褚亮传
(2). 唐玄宗 开元 年间,以 张说 、 徐坚 、 贺知章 、 赵冬曦 、 冯朝隐 、 康子元 、 侯行果 、 韦述 、 敬会真 、 赵玄默 、 毋煚 、 吕向 、 咸廙业 、 李子钊 、 东方颢 、 陆去泰 、 余钦 、 孙季良 十八人为学士,命 董萼 绘象。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漢語大詞典》:馆师(館師)
学馆的教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馆师为帝王:“有以馆师而封王者。 北齐 后主 纬 有侍书 张景仁 ,封 建安王 。而 马敬德 先为 后主 师,已卒。 赵郡王 彦深 曰:‘何容侍书封王,而侍讲翻无封爵?’乃亦追封 敬德 为 广汉郡王 。 宋 赵普 少时亦为馆师,人称为 赵学究 ,后封 韩王 。有以馆师而为帝者。南史 陈霸先 ,少时尝游 义兴 ,馆於 许氏 ,后遂为帝。”
分類:学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