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田园(田園)  拼音:tián yuán
1.田地园圃。《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乡野。《汉书。卷五○。张冯汲郑传。汲黯》:「于是黯隐于田园者数年。」唐。韦应物 春日郊居诗:「谷鸟时一啭,田园春雨馀。」
《國語辭典》:田野  拼音:tián yě
1.田地与原野。《周礼。地官。遂师》:「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孟子。离娄上》:「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2.乡间。《国语。齐语》:「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國語辭典》:田舍  拼音:tián shè
农田和房舍。《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汉书。卷三七。季布栾布田叔传。季布》:「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
《漢語大詞典》:田亩(田畝)
(1).田地。《书·盘庚上》:“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为三公,典牧州郡,田亩不增。”《水浒传》第二二回:“老汉自和孩儿 宋清 ,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说什么农事忙,没有人手,怕荒废了田亩,一派鬼话!”
(2).泛指农村。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二:“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邺侯》:“ 唐 制府兵,平日皆居田亩,每府有折衝领之。”
(3).指乡间百姓。 宋 苏辙 《进策五道·民政上二》:“孝悌忠信之美,发於士大夫之间,而下至於田亩,朝夕从事,终身而不厌。”
《國語辭典》:田庄(田莊)  拼音:tián zhuāng
田地与庄院。《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高郢》:「禄廪虽薄,在我则有馀,田庄何所取乎?」
《國語辭典》:竹马(竹馬)  拼音:zhú mǎ
1.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充作马骑。《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2.一种戏剧道具。以小竹竿象徵马。《宋元戏文辑佚。耿文选》:「士女竹马儿使军器,十人斋郎甚脸嘴。」
《漢語大詞典》:田间(田間)
亦作“ 田閒 ”。
(1).田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輒载酒肴於田閒,候勤者而劳之。” 老舍 《骆驼祥子》三:“走到什么地方了?不想问了,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
(2).泛指农村、乡间。 唐 戴叔伦 《送萧二》诗:“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於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宗伯大拜:“ 沈归德 、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是百姓未尽温饱……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不必有所隐讳。”
《國語辭典》:待诏(待詔)  拼音:dài zhào
1.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2.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3.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國語辭典》:小队(小隊)  拼音:xiǎo duì
队伍的编制单位。其人数不多,便于管理。
《國語辭典》:乡村(鄉村)  拼音:xiāng cūn
乡下的村落。《儒林外史》第一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红楼梦》第三九回:「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
《國語辭典》:公田  拼音:gōng tián
1.古井田法,称居中的一区。《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公家的田。《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公田假与贫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
《國語辭典》:井田  拼音:jǐng tián
1.周代授田之法。以地一方里画成九区,由八家各占百亩,称为私田,中间百亩为公田,因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
2.泛指田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漢語大詞典》:村舍(邨舍)
农村房舍。 清 蒲松龄 《离乱》诗:“邨舍逃亡空四邻,纵横寇盗乱如尘。”
《漢語大詞典》:草头(草頭)
(1).草端。 元 萨都剌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词:“遥忆 王 谢 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
(2).也叫草字头。汉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顶端作“卄”者,概称草头。《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
(3).草寇的头领。《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羣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餘万。”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苦相持一万阵,恶战九千场,全凭着竹节鞭,生併了些草头王。”《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不是这四员将来 乌龙岭 厮杀,有分教: 清溪县 裡,削平哨聚贼兵; 帮源洞 中,活捉草头天子。”
(4).万位数的隐称。旧时往往用以代“万”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么,我先打一个电话找 陆匡时 来,--谋事在人;我们化一个草头,也许可以提前两天。”
(5).我国有些农村地区对苜蓿的俗称。《农谚选》:“稻、麦、草头轮流种,九成变做十成收。”
《國語辭典》:下乡(下鄉)  拼音:xià xiāng
到乡间去。《儒林外史》第一回:「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果然亲自下乡,找著他的佃户要他还租。」
《國語辭典》:村人  拼音:cūn rén
1.住在同村的人。如:「他每天清晨闻鸡舞剑,三十年如一日,村人不以为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村人道:『金荣是此间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谁不认得?你问他则甚?』」
2.粗俗的人。《水浒传》第五回:「你这厮村人,好没道理!俺又不曾说甚的,便要绑缚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