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烦问(烦问)  拼音:fán wèn
请问。如:「烦问一声,到车站怎么走?」
分类:请问
《漢語大詞典》:请谢(請謝)
(1).犹言迎来送往。史记·汲郑列传:“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 长安 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
(2).有所请求而谢之以礼物。后汉书·梁冀传:“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
(3).请问。 汉 宋子侯 《董娇娆》诗:“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闻人倓 笺:“汉书·陈餘传注:辞相告曰谢。《汉诗説》:请谢二句是问辞。”
《國語辭典》:启问(啟問)  拼音:qǐ wèn
请问。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红楼梦》第二回:「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分類:动问请问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借问(借問)  拼音:jiè wèn
1.询问。《宋书。卷八七。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唐。任华 寄杜拾遗诗:「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
2.请问。为向人打听情况时的客气话。唐。崔颢 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水浒传》第三回:「史进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东京来的五教头吗?』」
3.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晋。陶渊明〈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國語辭典》:问名(問名)  拼音:wèn míng
古代婚嫁六礼中的第二礼。在纳采之后,由男方派人到女家问新娘的姓名及生年月日,用来占卜吉凶、合八字。《礼记。昏义》:「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漢語大詞典》:问业(問業)
请问学业。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於何考德而问业焉。” 清 侯方域 《书〈周仲驭集〉后》:“ 仲驭 与余交最善。余尝见其负盛名时,执贄问业者满天下。”
分類:请问学业
《漢語大詞典》:偈语(偈語)
即偈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叔微 未第时,其父梦人以偈语赠之,云:‘药饵阴功, 楼陈 间 许 。殿上呼卢,喝六得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二首絶似《法华经》《楞严经》偈语,简浄老横,可备一则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靓云 ﹞问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多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説,其福胜彼。”请问那四句偈本经到底没有説破--有人猜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私问(私問)
私下请问或询问。晏子春秋·问下十:“寡人受貺矣,愿有私问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杨坚 私问 德林 曰:‘欲何以见处?’”
《國語辭典》:动问(動問)  拼音:dòng wèn
请问。《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卓员外动问姓名,相如答曰:『司马长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不想惊动了两位娘子,多承两位娘子动问,不敢隐瞒,只得把家事实告。」
《漢語大詞典》:不请之法(不請之法)
佛教语。谓佛陀在无人请问时,随机宣说的特别教旨。其内容即净土法门;其形式即十二分教中的优陀那,意为无问自说。见翻译名义集·十二分教《无量寿经》卷上:“﹝ 如来 ﹞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