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问名(問名)
旧时婚礼中六礼之一。男家具书托媒请问女子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女家复书具告。仪礼·士昏礼:“宾执鴈,请问名。” 郑玄 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贾公彦 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谀佞》:“﹝ 许敬宗 ﹞弃长子於叶徼,嫁少女於夷落。闻,事絶於家庭;纳采问名,唯同於黷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果有 展孝廉 ,生一女,貌极端好;但病痴,又常以舌出脣外,类犬喘日。年十六岁,无问名者。”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
《漢語大詞典》:六礼(六禮)
(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鴈” 唐 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鴈: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 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明 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絶嫌猜。”
(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
《漢語大詞典》:纳采(納采)
古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求婚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鴈。” 贾公彦 疏:“纳采,言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汉书·平帝纪:“﹝ 元始 ﹞三年春,詔有司为皇帝纳采 安汉公 莽 女。”
《漢語大詞典》:婚礼(婚禮)
婚姻的礼节。古代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今指结婚仪式。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传:“ 耶律德光 乃为 延寿 娶 从益 妹,是为 永安公主 。公主不知其母为谁,素亦养於妃,妃至京师主婚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 牛 復叮嚀,速就婚礼。” 丁玲 《小火轮上》:“她和几个朋友去赴一个婚礼。”参阅仪礼·士昬礼
《漢語大詞典》:纳币(納幣)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漢語大詞典》:纳聘(納聘)
即纳币。古婚礼六礼之一。史记·大宛列传:“天子问羣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忆昔逢君新纳聘,青铜铸出千年镜。”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另有个知情识趣的人,赔了银子,替他纳聘,只要成亲之后,不许抛撇了他小姐。”参见“ 纳币 ”。
《漢語大詞典》:纳币(納幣)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漢語大詞典》:请期(請期)
(1).古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请示女家,故称“请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鴈。” 郑玄 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这里 金员外 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 冯 家下那袍段釵鐶请期的大礼。”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
(2).约定日期。左传·昭公十四年:“﹝ 南蒯 ﹞请期五日,遂奔 齐 。”晋书·庾翼传:“又遣使东至 辽东 ,西到 凉州 ,要给二方,欲同大举。 慕容皝 、 张骏 并报使请期。”
《漢語大詞典》:聘问(聘問)
(1).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是诸将之外有权者,莫不拘劫妻子以为固;四方之来聘问者,莫不防碍出入以为密。”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元勋宿将,老死久矣,后来将不知兵,兵不习战,徒以聘问络绎,恃以无恐。”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五:“ 明国 亦遣使通好,岁以珍币聘问。”
(2).谓男方向女方行聘定婚。古代六礼中有“问名”,故曰聘问。《剪灯新话·翠翠传》:“但生自蓬蓽,安於贫贱久矣,若责其聘问之仪,婚娶之礼,终恐无从而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嫁娶礼仪:“ 满洲 世族,罕有指腹定婚者,皆年及冠笄,男女家始相聘问。”
《漢語大詞典》:纳征(納徵)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 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 江 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 纳币 ”。
《漢語大詞典》:纳币(納幣)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漢語大詞典》:纳吉(納吉)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郑玄 注:“归卜於庙,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
《漢語大詞典》:纳徵(納徵)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 疏:“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徵也。”晋书·礼志下:“ 江 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準况。”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参见“ 纳币 ”。
《漢語大詞典》:纳币(納幣)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漢語大詞典》:聘纳(聘納)
谓以礼娶亲。古代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聘指问名,纳指纳征,亦称纳币。《淮南子·泰族训》:“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紱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所以明慎聘纳,详求淑哲。” 李周翰 注:“聘,问;纳,取也。”太平广记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不疑》:“聘纳则无,市一婢耳。”
《漢語大詞典》:娉币(娉幣)
(1).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其嫁娶则先略女通情,或半岁百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娉币。”
(2).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魏书·列女传·泾州贞女兕先氏:“ 涇州 贞女 兕先氏 ,许嫁 彭老生 为妻,娉币既毕,未及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