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國語辭典》:精血  拼音:jīng xiě
中医上指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精气和血液,精血的盈亏象徵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國語辭典》:云芝(雲芝)  拼音:yún zhī
植物名。多孔菌科革盖菌属,担子菌类。子实体无柄,平伏,半圆形至贝壳状,菌盖革质,腹瓦状排列,常互相连接而呈玫瑰花样或整行排列。菌肉革质状,肉薄。菌伞有细绒毛环生。菌丝及子实体可供治疗慢性肝炎、B型肝炎、抗癌等。
《國語辭典》:浊气(濁氣)  拼音:zhuó qì
混浊不清之气。《西游记》第三九回:「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
《漢語大詞典》:余勇(餘勇)
谓有未尽的勇气和力量。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敛气餘勇,雄边遗则。”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天子按劒徵餘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醉乡追旧游,笔阵贾餘勇。” 黄人 《〈清文汇〉序》:“即词人墨客,亦蓬直麻中,赤缘朱近,类能贾餘勇,尚立言,咸有根柢,絶异稗败。”参见“ 餘勇可贾 ”。
《國語辭典》:气性(氣性)  拼音:qì xìng
1.性情、脾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2.禀性、气质。《抱朴子。外篇。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汉。王充《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
《漢語大詞典》:三性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
(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
(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唐 吕岩 《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
(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噫欠
噫气和打哈欠。泛指吐气。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分類:气和吐气
《漢語大詞典》:粤宛
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穀蕃实秀大。” 尹知章 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漢語大詞典》:和液
(1).指人体中的元气和津液。《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贤 注:“和液谓和气灵液也。”
(2).平缓的水。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障洪 河 之浊流,导温 洛 之和液。”
《漢語大詞典》:五和
(1).土气和顺。谓气候暖和之时。管子·幼官:“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 尹知章 注:“土生数五,土气和,则君顺时节而布政。”
(2).政治和谐的五种表现。逸周书·大武:“政有四戚五和……五和,一有天无恶,二有人无郄、三同好相同,四同恶相助,五远宅不薄。”
(3).谓五味调和。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三:“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任渊 注引《淮南子》曰:“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和焉。”
《漢語大詞典》:和霁(和霽)
(1).指天气和暖放晴。新唐书·王晙传:“﹝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
(2).犹和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龙窝君 颜色和霽。”
《漢語大詞典》:棼煴
氛氲。气和盛貌。 晋 曹毗 《正朝》诗:“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
分類:气和
《漢語大詞典》:胆意(膽意)
胆气和意志。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 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國語辭典》:语调(語調)  拼音:yǔ diào
1.说话时轻重、缓急、长短的声调。
2.作者表达其旨意时所持的态度与腔调,有时与主要人物观念一致,有时保持距离以作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