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才思  拼音:cái sī
才气与情思。多指诗文的创作能力。如:「才思敏捷」。《南史。卷二八。列传。褚裕之》:「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红楼梦》第七八回:「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
《國語辭典》:中节(中節)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乐合于适当的法度、规范及道德要求,比喻为适中节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國語辭典》:肃杀(肅殺)  拼音:sù shā
严厉而有摧残的力量。多用来形容秋冬草木枯落的萧条气象。《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譬如秋冬的肃杀,难道真是杀吗?只是将生气伏一伏,蓄点力量,做来年的生长。」
《國語辭典》:气血(氣血)  拼音:qì xuè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國語辭典》:气血方刚(氣血方剛)  拼音:qì xuè fāng gāng
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参见「血气方刚」条。《孤本元明杂剧。伊尹耕莘。头折》:「莫张皇,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著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漢語大詞典》:气习(氣習)
(1).风气和习俗。 宋 曾巩 《黄莘职方员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风土之气习,载於图籍,典以郎曹。” 元 杜本 《古意》诗:“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 清 黄宗羲 《汪氏三子诗序》:“ 休阳 汪周士 、 晋贤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爱风雅,喜读书……闻其风者,多操舟到门,结交而后去,顾非今世坊社之气习比也。”
(2).气质;习性。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气习不期变而变矣。” 宋 叶适 《将仕郎嵇君墓记》:“事亲纯孝,处己俭约,有乃父风,无子弟气习。”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余虽曰仕宦,而清素未脱寒酸气习。”红楼梦第四回:“谁知自此间住了不上一月, 贾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裤气习,莫不喜与他来往。”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盖以一种矫伪之气习,铭刻臣僚之脑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为莫大之荣是也。”
(3).指诗文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苏氏作〈辨奸论〉憾荆公:“予闻 老苏 初来京,以所著《权书》《衡论》投 欧阳公 ,一时推其文章。 王荆公 时已为知制誥,独不善之,以其文纵横,有 战国 气习,屡詆於众。”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束晳 《补亡诗》,对偶精切,辞语流丽,不脱六朝气习。”《明诗纪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若之 ﹞所与游者皆一代伟人,诗清真,无 启 禎 气习。”
《國語辭典》:活泼(活潑)  拼音:huó pō
1.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如:「她个性活泼,深具人缘。」、「这篇文章叙述生动活泼,颇受好评。」
2.化学上形容元素或化合物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能力。
《國語辭典》:气体(氣體)  拼音:qì tǐ
1.物质三态之一。形状和体积不固定,会随容器而异,可充满整个容器空间,如空气即是。
2.有生命的现象。《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
《國語辭典》:神采  拼音:shén cǎi
精神、风采。如:「神采飞扬」。《北齐书。卷二三。列传。崔㥄》:「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元史。卷一七二。列传。赵孟頫》:「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
《漢語大詞典》:暄寒
(1).犹寒暄。谓谈天气和饮食起居之类的应酬话。南史·蔡撙传:“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謁……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復餘言。” 唐 徐凝 《奉和鹦鹉》:“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2).犹寒暑。亦指年岁。《梁书·王僧孺传》:“近别之后,将隔暄寒,思子为劳。”《陈书·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歷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遂使一换暄寒,三更扬歷。”
《漢語大詞典》:烟煴(煙煴)
亦作“烟熅”。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國語辭典》:吹管  拼音:chuī guǎn
1.吹奏箫、笛等管乐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讴竟路。」
2.吹箫。唐。李商隐 相思诗:「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
3.以压缩的氧气和其他可燃气体为燃料,喷出高温火焰的管状装置。可以用来焊接金属或截断金属板。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宝石(寶石)  拼音:bǎo shí
珍贵的矿石。通常被切割、擦润、抛光后作为收集品、收藏品或穿著装饰之用。作为宝石的矿物,一般颜色鲜艳柔和,光泽和花纹美观,结构均匀,折光率强,硬度较大,化学成分稳定。
《国语辞典》:阴阳和(阴阳和)  拼音:yīn yáng hé
阴气和阳气和合。《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阴阳和,而后雨泽降。」
《漢語大詞典》:气朔(氣朔)
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 灵臺 。” 李善 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 郑氏 《毛诗笺》曰:‘天子有 灵臺 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移气朔兮变罗紈,白露凝兮岁将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学校:“学歷者能算气朔,即补博士弟子。”
《漢語大詞典》:戴履
(1).见“ 戴天履地 ”。
(2).戴气和履气。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参见“ 戴气 ”。
分類:气和
《國語辭典》:戴天履地  拼音:dài tiān lǚ dì
头顶著天,脚踏著地。比喻生存于人世间。《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臣荷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漢語大詞典》:戴气(戴氣)
罩在太阳之上的黄气。日晕时可见。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伏以五色庆云,盖是小瑞,戴气抱珥,所谓殊祥。”宋史·天文志五:“凡黄气环在日左右为抱气;居日上为戴气,为冠气;居日下为承气,为履气。”清史稿·天文志十三:“日生戴气者, 顺治 二年十一月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