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节(音節)  拼音:yīn jié
1.语音学上指由一个或数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也称为「音缀」。
2.音乐的快慢节奏。《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漢語大詞典》:节族(節族)
犹节奏。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絶。” 杨倞 注:“节奏久则废也。”汉书·严安传:“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族音奏。’节,止也;奏,进也。” 章炳麟 《四惑论》:“百昌之在恒沙世界,节族自然,盘旋起舞,合於度曲。”
犹关节。节为骨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淮南子·泰族训》:“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理,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漢語大詞典》:烦奏(煩奏)
指繁复的节奏。列子·杨朱:“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参见“ 烦手 ”。
分類:繁复节奏
《漢語大詞典》:烦手(煩手)
古代指民间音乐(俗乐)的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孔颖达 疏:“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 郑卫 之声,谓此也。” 晋 陆机 《鼓吹赋》:“骋逸气而愤壮,绕烦手乎曲折。”
《漢語大詞典》:机节(機節)
(1).关节,关键。战国策·赵策二:“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於胸中矣。”
(2).犹节奏。 唐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游慈恩各赋一物》:“绵蛮巧状语,机节终如曲。”
《國語辭典》:流水  拼音:liú shuǐ
1.流动的水。《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2.连续不断。《荀子。富国》:「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野叟曝言》第二五回:「中舱的姑娘,正欢喜他这活鱼,别的菜都不吃,流水的称赞著他那好鱼。」
3.迅速。《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狱》:「至第四日午后,月英到监门口道出姓名,那禁子流水开门,引见玉英。」
4.流水簿子的简称。参见「流水簿子」条。
《國語辭典》:吟哦  拼音:yín é
吟咏。《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八。何基传》:「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
《漢語大詞典》:玉节(玉節)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國語辭典》:吟咏(吟詠)  拼音:yín yǒng
吟诵诗歌。《文选。成公绥。啸赋》:「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也作「吟永」。
《漢語大詞典》:吟风(吟風)
(1).谓在风中有节奏地作响。 唐 杨巨源 《红线传》:“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落,惊而起问,即 红綫 迴矣。”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一:“窗纸吟风,奇寒彻骨。”
(2).咏风。以风为题材作诗。 杜甫 《雨》“风扉掩不定” 仇兆鳌 注引 清 黄生 曰:“ 杜 诗吟风之句,如‘风扉掩不定’,‘风幔不依楼’,‘风帘自上钩’,‘寒声风动帘’,‘风连西极动’,‘风前竹逕斜’,皆画风手也。”
《國語辭典》:中节(中節)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乐合于适当的法度、规范及道德要求,比喻为适中节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漢語大詞典》:急管
亦作“ 急筦 ”。 节奏急速的管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渌水》《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筦復风湍。”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西看牕日犹嫌短。”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國語辭典》:舞蹈  拼音:wǔ dào
1.古代朝拜的仪节。《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体配合音乐或节奏所作的各种动作。以有韵律的动作表达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國語辭典》:趋跄(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國語辭典》:失节(失節)  拼音:shī jié
1.丧失节操,不能以义自守。《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但吾家世忠孝,誓于此生靡敢失节。」
2.妇女失去贞节。《二程全书。遗书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3.失去调节、控制。《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
4.违背礼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國語辭典》:山歌  拼音:shān gē
一种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曲调爽朗质朴,流行于山村间的民歌。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