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停 → 停亭”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定止
(1).固定的处所;止息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唐 高适 《渔父歌》:“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磯。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之四:“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来无定止,去亦何为?”
(2).停顿;止息。 唐 李白 《猛虎行》:“颇似 楚 汉 时,翻覆无定止。” 清 蒋士铨 《空谷香·饮刄》:“今后呵。随着东风为定止,或者他秋来将我做齐紈视,我也甘心为他憔悴死。”
(3).犹定准。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他飜手云,覆手雨,没定止性儿难据。”
《漢語大詞典》:迟顿(遲頓)
(1).迟钝;不灵敏。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会御史按试,公独后出,或誚其迟顿。” 沙汀 《困兽记》五:“她倒是个口齿迟顿、性情沉静的人。”
(2).停顿;停留。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 丁主任 不知道自己的话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迟顿了一下,还是笑着。”《红色歌谣集·夫妻唱参军》:“个个青年莫迟顿,勇敢杀敌享太平。”
《漢語大詞典》:闲歇(閒歇)
亦作“间歇”。
(1).停顿;中断。 明 李贽 《告佛约束偈》:“恐惹閒人杂沓,致使诵念间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焦螟:“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间歇,乃敢出操作。” 菡子 《致江幼农》:“我们两次谈话都是四小时没有间歇,你是多么健谈。”
(2).周期性的时作时停。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二:“很远的所在,有一二星红光在间歇的闪烁。”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于止 《失踪的哥哥》:“最初,脉搏的跳动不但微弱,并且是间歇的,跳了几下,又得停一小会儿。”
《漢語大詞典》:隔顿(隔頓)
间隔;停顿。《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一封信念到完,一直顺流水泻,从不作兴有一个隔顿。”
分類:间隔停顿
《漢語大詞典》:流水
(1).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 沔 彼流水,朝宗于海。”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孙思邈 《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 碧野 《富春江畔》:“这流水是半山‘冰壶洞’的飞瀑渗入山脚的‘双龙洞’,汇成深潭,然后由‘双龙洞’石潭中流出来,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句子
(1).古人对文辞中一个自然停顿单位的泛称。 宋 杨万里 《跋萧彦毓梅坡诗集》诗:“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蕋为章。” 清 汪懋麟 《题牧仲双江唱和集后》诗:“句子怪多湖海气, 黄州 才歷又 虔州 。”
(2).用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在连续说话时,句子和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句子的停顿处,要根据不同的语调分别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漢語大詞典》:断句(斷句)
(1).即绝句。南史·宋晋熙王昶传:“ 在道 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絶,故乡几千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东海 诗有豪气,不受覉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清 曹寅 有《题廊前玉兰二断句》。参见“ 絶句 ”。
(2).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卷以红圈断句:“读卷官於文之佳者,以红圈断句。”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3).片断的句子;零碎的句子。 许杰 《江边小景》:“‘水深火热,水深火热之中哟!’我忽然想起这样的一句断句来。” 沙汀 《淘金记》十一:“然而,不管怎样,寡妇的答复,依旧是些不着边际的自怨自艾的断句。”
《漢語大詞典》:绝句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漢語大詞典》:顿挫(頓挫)
(1).谓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后汉书·孔融传赞:“ 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 李贤 注:“顿挫犹抑扬也。”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冲融顿挫心使指,雄吼如风转如水。” 杨朔 《木棉花》:“他的嗓音高朗而圆润,语气也有动人的顿挫。”
(2).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张铣 注:“顿挫,犹抑折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 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瀏灕顿挫,独出冠时。”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往在 徐 丈 蛰夫 家,见旧人粉本一束,笔法顿挫,如未了画,却奕奕有神气。” 祝嘉 《论书十二绝句·附运笔浅说》:“要步步顿挫而涩进,处处用力一样,没有松懈的地方。”
(3).犹闪烁。隋书·天文志中:“﹝彗星﹞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则为灾。”
(4).坎坷;挫折。 宋 曾巩 《谢解启》:“患难艰危,流离顿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希夷:“孰谓奇蹇之运,遭逢恶人,寸禄不霑,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茅盾 《韧性万岁》:“但是当讥笑者遇到了顿挫而消极的时候, 鲁迅 先生却在坚韧地斗争下去!”
(5).摧折;使受挫折。 宋 苏轼 《叶嘉传》:“视 嘉 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
(6).犹段落。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二:“自 羲 黄 以来,二三千年之旧制,至此结大局,为一大顿挫,而另开一大生面,为后此二千餘年政界之新纪元。”
《漢語大詞典》:句读(句讀)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
《漢語大詞典》:程程
(1).旅途停顿处。 宋 张先 《河传》词:“都门东路,嘶马将行, 江 南 江 北,十里五里,邮亭几程程。”
(2).一程又一程。谓路程遥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程程去也,相见何时却。”
《漢語大詞典》:逗遛
亦作“ 逗留 ”。
(1).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 祁连 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律语也,谓军行顿止,稽留不进也。’”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金史·蒙古纲传:“凡行赏必求形迹,过为逗遛,甚未可也。”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以连日逗留,急欲赶渡,食不下咽,强啖麻饼两枚。” 叶圣陶 《倪焕之》二:“父亲看着文稿上浓朱的夹圈,笑意逗留在嘴角边。”
(2).延误,耽误。 唐 李德裕 《代彦佐与泽潞三军书》:“ 卢从史 首鼠两端,贪狠成性,包隐奸慝,逗留兵机。”《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各处官司,循情不行,详认事体,以是为非,逗遛到今,不与从公归结。”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况有箇爱儿慈母从旁唧啾,又没箇逆夫愚妇于中逗遛,怎见得众冰人撮不的 巫山 就?”
(3).间歇,停顿。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遛。”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乐府或时无韵,是犹《周颂》诸篇,不应常节,盖其逗留曲折,非韵所持,固诗之特异也。”
《漢語大詞典》:关节(關節)
(1).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关节不利屈伸。” 宋 叶适 《戴少望书》:“道引关节,屏闲思虑。”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不巧的巧遇》:“那个家伙得意了,把手指关节弄得咯咯作响。”
(2).关键;重要环节。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必多读史传,则此等事自能烛照源流,洞见真妄,迺学问中一大关节,不可不知。”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文引孙行者》:“一士子应乡试,主考係世交,往讨关节,虽不却,但云破题内须嵌‘孙行者’,方可中式。”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 周仆 在几个关节问题上作了发挥。”
(3).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的事。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瑶英 善为巧媚, 载 惑之,怠於尘务,而 瑶英 之父曰 宗本 ,兄曰 从义 ,与 赵娟 递相出入,以构贿赂,号为关节。”《水浒传》第六二回:“ 蔡福 、 蔡庆 两箇商议定了,暗地里把金子买上告下,关节已定。”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 曹操 :哼,这岂不是暗通关节吗?”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4).暗号。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那妇人呵,他唱一句为关节,那乔才呵,他应一句到来也。”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四折:“我想 燕 人不晓 秦 声,不免即在琴声之内,暗送一个关节,我王可以脱身也!”
(5).嘱咐。
(6).机谋;计谋。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你为公事来到这些,不知你怎生做兀的关节?”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明明的这关节有何难见,险些把一家儿恩多成怨。”
(7).指谈话中故意停顿不说使人悬念的关子。 赵树理 《三里湾·有没有面》:“他卖了这么个关节,大家自然要追问。”川剧《谭记儿》第四场:“大人,你又何必卖关节。”
《漢語大詞典》:顿歇(頓歇)
停顿间歇。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最可以表示一个人的心事的,是他说话时的顿歇……而说话时顿歇的时候,正是他思想最努力的时候。”
分類:停顿间歇
《漢語大詞典》:关子(關子)
(1).旧指通关节、说人情的人。新唐书·〈李逢吉传〉:“有所求请,先赂关子,后达於 逢吉 ,无不得所欲。”
(2). 南宋 的一种纸币。,开始发行于 宋高宗 绍兴 元年(1131年)。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始时,民间唯患交子,恐难行用。今朝廷既改交子之法以为关子,即与见钱无异,自可通行。”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至元钞样:“﹝ 叶公 ﹞上书詆 贾似道 :公田、关子不便,专权误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绍兴 元年,因 婺州 屯驻,舟楫不通,钱重难致,詔造见钱关子,赴榷货务请钱,愿得茶盐香货钞引者听。”参阅文献通考·钱币二“歷代钱币之制”、续文献通考·钱币“关子”。
(3).空白执照。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宣和 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輒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金带关子》:“按 宋 时所谓关子,殆即今之空白执照也。”
(4).关文。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小可是 临江驛 的驛丞,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驛乾浄。”《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前日 扬州府 江都县 没行关子到老爷县里查么?”
(5).小说、戏曲中的故事情节。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三出:“[生説关子介][唱]。”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孤云了。][做説关子了。][孤云了。][做羞科。]” 元 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説关子了。][听住。]”
(6).指小说、戏曲情节中最紧要时、令人悬念的地方。 阿英 《潍亭听书记》:“书中有吃紧处,是日听者倍多,曰‘关子’。”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第七编第十六章第四节:“这是在我国的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关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西方小说的某些方法的结果。”
(7).指谈话中故意停顿不说使人悬念的关节。 康濯 《东方红》第二章三:“‘眼看村里正闹得乱腾腾的,我告给你怕也有点好处。’但他又闭了闭嘴,好像在故意卖关子耍玄虚。” 陈残云 《沙田水秀》:“这灵醒鬼,记忆力很强,头脑很敏锐,给我卖了一回关子之后,又用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牵起我的记忆。”
《漢語大詞典》:小点(小點)
(1).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者。”
(2).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批点法》:“ 宋 真德秀 批点法:点,句读小点。语絶为句,句心为读。”
(3).小供应点。如:多设小铺、小点,方便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