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合  拼音:bù hé
1.相违、不契合。如:「意见不合」、「个性不合」。《红楼梦》第五回:「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
2.违反或踰越某种道理、条件、潮流等。如:「不合原理」、「不合体制」。《红楼梦》第六三回:「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3.不该、不当。《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细》:「到第三日,不合又往,致阿秀羞愤自缢。」
4.不停、不住。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套。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鬨不合。」
5.不可。《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二人又谏曰:『大王休兵罢战,不合伐纣,恐大王逆也。』」
《國語辭典》:孤负(孤負)  拼音:gū fù
违背他人好意。《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常恐殒没,孤负国恩。」也作「辜负」。
《漢語大詞典》:违戾(違戾)
(1).违背。后汉书·范升传:“时难者以 太史公 多引《左氏》, 升 又上 太史公 违戾《五经》,谬 孔子 言。”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况经收换,朝廷为民之意已足;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 元始天尊 讲十戒,第一戒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
(2).抵触;不一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 谢尚书 不量力,内与 萧王 违戾,外失 河 北之心,公所知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 李师中 平日讲论,多与 荆公 违戾,及公权盛, 李 欲合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
(3).乖谬;不合情理。 宋 陈师道 《策问》之五:“ 太史公 之论六家, 班固 之序九流,知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也。至 荀卿 之非十二子,则咸无取焉。 庄休 之语道术,又皆出於圣人,其故何也?乌有同出於道而无一可取?其违戾莫甚於此。”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古微堂集》:“《古微堂外集》又詆諆先儒,指斥近献,尤多违戾很愎之言,亦不足与辨。”
《國語辭典》:乖违(乖違)  拼音:guāi wéi
1.违背、背离。汉。王充《论衡。顺鼓》:「若事,臣子之礼也;责让,上之礼也。乖违礼意,行之如何?」
2.失误、不当。《周书。卷七。宣帝纪》:「恐群臣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钞录,小有乖违,辄加其罪。」
《漢語大詞典》:暌离(暌離)
(1).违背。 唐 欧阳詹 《栈道铭》序:“擘坼地脉,暌离物理,岂造化之意乎!”
(2).分离。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隔絶今一水,暌离将再春。”《剪灯新话·金凤钗记》:“庶得优游偕老,不致暌离也。” 冰心 《南归》:“她谈着她婚后的暌离和甜蜜的生活。”
分類:违背分离
《漢語大詞典》:违忤(違忤)
亦作“ 违啎 ”。
(1).违背;不顺从。汉书·张敞传:“ 宣帝 徵 敞 为太中大夫,与 于定国 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 霍光 。”后汉书·霍谞传:“是时大将军 梁冀 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寧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红楼梦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头子是个明理知礼的人,他虽然不大愿意,却也不敢违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指抵触;不一致。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毕氏 此书,兼集众力,自谓尽善,然体例书法,多有未当,前后违啎,亦间有之。”
《漢語大詞典》:乖错(乖錯)
(1).谬误。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术用乖错,首尾相违,故以为非。” 唐 柳宗元 《辩列子》:“ 刘向 古称博极羣书,然其録列子,独曰 郑穆公 时人……何乖错至如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刘向叙列子:“余以中垒博极群书,不应乖错至是。”
(2).混乱;错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 张耳 陈餘 ,非不敦睦,至於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 平王 东迁,文字乖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但其举动乖错,似得心疾。有持物欲售者,过其门必强纳之,索价即痛殴。”
(3).违背。晋书·乐志上:“光禄大夫 荀勖 以 杜夔 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 宋 王安石 《冲卿席上得作字》诗:“君恩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漢語大詞典》:违异(違異)
亦作“ 违异 ”。
(1).离别;分离。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
(2).不一致;违背。《南齐书·礼志上》:“ 汉 元鼎 五年,以辛巳行事,自后郊日,略无违异。”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我穿的那件破棉袍子,还觉得不十分与节季违异。”
《漢語大詞典》:乖失
(1).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 刘湛 , 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
(2).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悟 纤微乖失, 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漢語大詞典》:乖背
违背。 汉 刘向 《上〈列子〉书》:“至於《力命》篇,一推分命;《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然则二圣建言,何乖背之甚哉!” 明 方孝孺 《送金文举归省序》:“后世人不知本,视其亲戚且有乖背之心,况同类者乎!”
分類:违背
《漢語大詞典》:负背(負背)
(1).违背;背弃。《梁书·元帝纪》:“元恶稽诛,本属 侯景 ; 王伟 是其心膂, 周石珍 负背恩义。”
(2).曝背。谓晒太阳取暖。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 陶隐居 清异録载, 开元 时, 高太素 隐 商山 ,起 六逍遥馆 ,各製一铭。其三曰《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金锣腾空,映檐白醉。’”
(3).负于背,背负。 金 赵秉文 《琅山赋》:“六鰲负背,三山 蓬 瀛 。”
《國語辭典》:反背  拼音:fǎn bèi
违背。《书经。吕刑》:「罔中于信,以覆诅盟。」汉。孔安国。传:「皆无中于信义,以反背诅盟之约。」
《國語辭典》:舛午  拼音:chuǎn wǔ
互相倾轧、违背。《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才愬,转相是非。」
《漢語大詞典》:违迕(違迕)
违背;抵触。 汉 祢衡 《鹦鹉赋》:“寧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北齐书·高昂传:“招聚剑客,家资倾尽,乡閭畏之,无敢违迕。” 唐 杜甫 《雨》诗:“尫羸愁应接,俄顷恐违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小仓山房尺牍笺注:“且书题音注,而第二行曰 山阴 胡光斗 又庐 笺释,自相违迕。”
分類:违背抵触
《漢語大詞典》:乖互
(1).抵触;违背。后汉书·乐恢传:“经曰:‘天地乖互,众物夭伤,君臣失序,万人受殃。’”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 李平 至 硤石 ,督 李崇 崔亮 等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胡三省 注:“乖,异也。互,差也。”
(2).差错。《晋书·裴頠传》:“药物轻重,分两乖互,所可伤夭,为害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