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宴乐(讌樂)
(1).古代雅乐之称。即内廷之乐。也叫“燕乐”。左传·昭公九年:“君彻宴乐,学人舍业,为疾故也。”大戴礼记·保傅:“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宴乐雅诵迭乐序……凡此其属太史之任也。” 王聘珍 解诂:“ 郑 注《磬师》云:‘燕乐,房中之乐。’ 贾 疏云:‘即《关雎》《二南》也。’诵,读曰颂。”
(2). 隋 唐 俗乐名。多作“燕乐”。 隋 唐 时期,在汉族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部分外来音乐而形成的供宫廷宴饮、娱乐时用的音乐的统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唐 天宝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漢語大詞典》:燕乐(燕樂)
(1).安乐。《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毛 传:“燕,安也。” 朱熹 集传:“言安乐其心。”
(2).宴饮欢乐。史记·李斯列传:“於是 赵高 待 二世 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 唐 韦应物 《乐燕行》:“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明史·李俊传:“帝耽於燕乐,羣小乱政,屡致灾谴。”
燕乐(yàn yuè)1.古乐名。祭祀燕享之乐。周礼·春官·锺师:“凡祭祀饗食,奏燕乐。” 贾公彦 疏:“饗食,谓与诸侯行饗食之礼,在庙,故与祭祀同乐。”
(2).古乐名。内廷之乐。周礼·春官·磬师:“教縵乐燕乐之钟磬。” 郑玄 注:“燕乐,房中之乐。” 贾公彦 疏:“此即《关雎》、二《南》也。谓之房中者,房中谓妇人后妃以风喻君子之诗,故谓之房中之乐。”
(3).古乐名。 隋 唐 以后的俗乐。供宫廷宴飮、娱乐时用。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贞观 中,景云见, 河 水清, 张率更 以为《景云河水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宣和 间,作乐求徵声不得,尝创为燕乐,曰《黄河清曲》。”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七节:“ 隋 唐 两朝,胡乐盛行…… 唐太宗 时,定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 高昌 十部。十部乐中,燕乐是 唐 自造,清商乐是 汉 魏 南朝 旧乐,其余均从外国传入。”
《漢語大詞典》:俗乐(俗樂)
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与“雅乐”相对。雅乐、俗乐之分,始于 隋文帝 。 唐玄宗 时,设教坊掌之。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九
《漢語大詞典》:淫乐(淫樂)
靡靡之音。旧指不同于正统雅乐的俗乐。礼记·乐记:“凡姦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 桓公 好淫乐, 卫姬 为之不听 郑 卫 之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邇及 元 成 ,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篇六:“今之鼓琴者, 郑 声也,是以有泛;今之填词,淫乐也,是以端有引而尾有煞。”
(1).荒淫嬉乐。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史记·殷本纪:“﹝ 紂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三章:“何况现在又是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年景,这种淫乐的生活,更加使他痛恨。”
(2).指纵欲的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是夜 卜良 感激老尼,要奉承他欢喜,躲在庵中,与他纵其淫乐。”
《漢語大詞典》:淫声(淫聲)
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淫声,若 郑 卫 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镇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盃儿送入迷魂阵。”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殷王 纣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
《漢語大詞典》:烦手(煩手)
古代指民间音乐(俗乐)的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孔颖达 疏:“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 郑卫 之声,谓此也。” 晋 陆机 《鼓吹赋》:“骋逸气而愤壮,绕烦手乎曲折。”
《漢語大詞典》:郑音(鄭音)
本指 春秋 时 郑国 的音乐,后多指俗乐。礼记·乐记:“ 文侯 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 子夏 对曰:‘ 郑 音好滥淫志, 宋 音燕女溺志, 卫 音趋数烦志, 齐 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元 耶律楚材 《赠景贤》诗:“茶邻药物成邪气,琴伴簫声变 郑 音。”
分類:音乐俗乐
《漢語大詞典》:流郑(流鄭)
古代 郑 地流行的民间俗乐。 汉 桓谭 新论·启寤:“玄酒不如 苍吾 之醇,控揭不如流 郑 之乐。”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流 郑 激 楚 ,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綺丽难忘。”参见“ 郑声 ”。
《漢語大詞典》:郑声(鄭聲)
(1).原指 春秋 战国 时 郑国 的音乐。因与 孔子 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 郑 声,远佞人。 郑 声淫,佞人殆。” 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 郑国 之俗,有 溱 、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韶》响难追, 郑 声易启。”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此《关雎》所以不作也,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参见“ 郑音 ”。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清 王夫之 四书稗疏·论语·郑声:“医书以病声之不正者为郑声,么哇嚅唲而不可止者也。”《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注:“ 戴元礼 曰:‘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 张锡驹 曰:‘郑声者,神气虚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漢語大詞典》:剧曲(劇曲)
(1).戏剧中使用的套曲。 清 代亦以指通俗乐曲。 清 龚自珍 《书金伶》:“大凡 江 左歌者有二:一曰清曲,二曰剧曲。清曲为雅讌,剧为狎游,至严不相犯。”
(2).戏剧作品。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三)》:“第三篇(《伊孛生的工作态度》),将他的后期重要著作,当作一大篇剧曲看,而作者自己是主人。”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调(二十八調)
统指 唐 代教坊俗乐的曲调。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黄钟羽、般涉调、高般涉调为七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秦腔:“故琵琶乐器为今乐之祖,盖其四弦能统摄二十八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