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气(出氣)
(1).呼吸;喘气。庄子·盗跖:“ 孔子 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轡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軾低头,不能出气。”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所以 尹婕妤 ,羞见 邢夫人 ,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2).指排放空气。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四围一看,西面板壁门窗,南北东三面却是砖墻,西北角留个进风出气的气眼。”
(3).发泄气愤。新五代史·伶官传:“诸伶人出入宫掖,侮辱縉绅,羣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託,以希恩倖。”《西游记》第八九回:“也罢,等我和你去,把那厮连 玉华王子 都擒来替你出气。”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四章:“ 马大炮 正没处出气,想跟 哑吧 干一仗,就甩开 把门虎 ,扑过来了。”
(4).叹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有甚愁,消 沉 围, 潘 鬢慵梳洗?眼又瞑,头又低,子管里长出气。”
(5).犹神气。有精神。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而且腰弯得更深了些,很象由街上买来的活鱼,乍放在水中欢炽了一会儿,不久便又老实了。”
《漢語大詞典》:扬气(揚氣)
体面;神气。白雪遗音·岭儿调·烟花柳巷:“﹝你﹞买分重礼,打几件首饰,前来贺喜。奴也光彩,你也扬气。”《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后来他丈夫在 山东 捐了官,当了差使,越发把他扬气的了不得。” 老舍 《柳屯的》:“小丫头片子,有了婆婆家就这么扬气,搁着你的!”
分類:体面神气
《漢語大詞典》:海外
(1).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今特指国外。《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四海之外率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之所不能睹。” 宋 曾巩 《送江任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异域之处;或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 巴金 《中国人》:“他远离祖国三十多年,已经在海外成家立业。”
(2).方言。谓放肆、神气。《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他再来逼你,叫他提防,我要出他的花样。 上海 地方还轮不着他海外哩。”《海上花列传》第十七回:“我看仔 双玉 倒讨气,耐不过多仔几个局,一歇海外得来,拿 双宝 来要打要駡。”
(3).方言。极言其多。《海上花列传》第五九回:“耐生意海外得来,故是成日成夜,出来进去。”
(4).方言。表示程度相当高。如:他客气得海外。
《漢語大詞典》:杀气(殺氣)
(1).犹阴气;寒气。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处北地,寒,杀气早降。” 唐 李昌符 《书边事》诗:“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袁国平 《和毛主席〈长征〉诗》:“ 金沙 大渡 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
(2).杀伐的气氛。借指战事或战斗。 唐 杜甫 《北风》诗:“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军罢战,马添膘,杀气散,阵云消。”《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二将场中宛转,杀气腾空。”
(3).凶恶的神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公孙黑 官职又空,面貌又美,只是带些杀气。”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坐在铁甲车上,满脸的杀气。”
(4).犹出气。发泄气愤。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我受了一天的累,临完拿我杀气呀。”
《漢語大詞典》:洒然(灑然)
(1).潇洒;洒脱。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杜叔温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 杨慎 词品·严次山:“ 严仁 字 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洒脱貌。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3).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1).寒冷貌。《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2).肃敬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漢語大詞典》:抖擞(抖擻)
(1).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2).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3).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4).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5).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6).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7).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8).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漢語大詞典》:神气(神氣)
(1).神妙灵异之气。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孔颖达 疏:“神气,谓神妙之气。”史记·封禅书:“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2).指道家所谓存养于人体内的精纯元气。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郭象 注:“夫德充於内则神满於外。”《淮南子·要略》:“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云笈七籤卷十三:“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原注:“神气不凝於丹田之中,灵光不照於藏府之内。”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子二:“道家只为一己,只要神气常存。”
(3).精神气息。 汉 仲长统 《昌言下》:“和神气,惩思虑,避风湿,节饮食,适嗜欲,此寿考之方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悍马﹞数日而神气一小变,踰月而大变。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乂,嘶如龙,顾如凤,乃天下之骏乘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狐属﹞吸人神气以为灵,最利人死。”
(4).指神志。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羣婢渐以汤饮灌之,即能微微入口。久之,神气安集,俄復开目。”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神气恍惚,若有所凭。”红楼梦第九七回:“见 黛玉 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
(5).神情,神态。《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仰慕 严 郑 ,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勉 ﹞神气沮丧,徒有汗淫。” 老舍 《二马》第四段四:“﹝ 老马 ﹞看出儿子的神气不对,可想不起怎样安慰他。”
(6).指事物的状态、状况。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适逢其会有好几盏马灯的洋油都点尽了,灯光幽幽地快要熄的神气。”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洗过了脸,我方走出房门,看看天气阴阴的像要落雨的神气,一切皆很黯淡。”
(7).风格气韵。 南朝 梁 何逊 《答江革联句不成》诗:“日余乏文干,逢君善草札,工拙既不同,神气何由拔。” 宋 姜夔 续书谱·总论:“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北宋 院本画,用笔工緻,傅色明釅,规模神气,逼似 唐 人。”
(8).神采焕发;有生气。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杜甫 ﹞《禹庙》诗:‘云气生虚壁, 江 声走白沙。’一‘生’字、‘走’字,古庙顿有神气。”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闕之下,有神气之宾。” 巴金 《大镜子》:“但是我的书房里偏偏留着那面大镜子,每次走过它前面,我就看到自己那副‘尊容’,既不神气,又无派头,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真是生成劳碌命。”
(9).得意;傲慢。 茅盾 《色盲》三:“他抡开右手的五个指头很神气地向空间作了个捞捕的姿势。” 赵树理 《三里湾·还得参加支部会》:“ 范登高 已经没有那么‘神气’了,便带着一点乞求的口气说:‘可是你也得叫我说话呀!’”
《漢語大詞典》:精魄
(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漢語大詞典》:精力
(1).精神气力。汉书·匡衡传:“ 衡 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絶人。” 宋 苏轼 《练军实策》:“民三十为兵,十年而復归,其精力思虑,犹可以养生送死,为终身之计。” 明 王守仁 《辞新任乞以旧职致仕疏》:“况臣疾病未已,精力益衰。” 叶紫 《电网外》一:“这儿他有用毕生精力所造成的一所小小的瓦房。”
(2).专心竭力。汉书·张安世传:“﹝ 张安世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梁书·儒林传·皇侃:“ 侃 少好学,师事 贺瑒 ,精力专门,尽通其业。”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 曾氏 ﹞独任家政,能精力,躬劳苦,理细微,随先后缓急为撙节,各有条序。”
《漢語大詞典》:得神
(1).谓得到神灵(降临)。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后汉书·杨赐传:“或得神者昌,或得神者亡。”
(2).谓得其神韵,形容逼真。红楼梦第十九回:“素日这里有个小书房内曾掛着一轴美人,画的很得神。”
(3).犹得意。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 大保 甚为得神。”
(4).中医学名词。谓有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吴崑 注:“神者,心主所藏,以为君主……若心主明,十二官守位禀命,谓之得神,如此养生则昌而寿。”
《漢語大詞典》:九百
(1).亦作“ 九伯 ”、“ 九陌 ”。 宋 、 元 、 明 时讥人痴呆、神气不足。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卷二三:“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我问你,你是风魔呵是九伯?”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言多语少,小人有些九陌风魔。”《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休唱报牓郎君去,且唱 包公 九百人。”
(2).指计较琐细事的人。 清 翟灏 通俗编·数目:“爱日斋丛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今犹以较论细琐人为九百。”
(3).复姓。 汉 有 九百里 。见通志·氏族五《姓苑》
《漢語大詞典》:有气(有氣)
(1).谓神气饱满。韩非子·内储说上:“从者曰:‘奚敬於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吕氏春秋·决胜:“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 陈奇猷 校释:“所谓气者,殆为神气饱满之意。”
(2).生气,心中不快。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永远没恨人像恨她这么厉害,他说不上是为了什么。有气,可是不肯发作,全圈在心里。” 古华 《芙蓉镇》第一章二:“只见她第二天早晨起来眼睛肿得和水蜜桃一样,看什么人都不顺眼,看见馒头、花卷、包子、面条都有气。”
《漢語大詞典》:神采
亦作“ 神彩 ”。
(1).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晋书·王戎传:“ 戎 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特聪慧,有神彩。”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采英迈。”红楼梦第二三回:“ 贾政 一举目见 寳玉 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
(2).指景物或艺术作品的神韵风采。 唐 刘禹锡 《九华山歌》引:“ 九华山 在 池州 青阳县 西南,九峯竞秀,神采奇异。” 唐 元稹 《塞马》:“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 沈传师 书如龙游天表,虎啸溪傍,神采自如,骨法清虚。”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开砚盒,看了砚池,是一方緑色端砚,甚有神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母亲〉木刻十四幅序》:“刻者 亚历克舍夫 ,是一个刚才三十岁的青年,虽然技术还未能说是十分纯熟,然而生动,有力,活现了全书的神采。”
《漢語大詞典》:神藏
(1).中医学谓神气蕴藏于内腑。《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王冰 注:“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以其皆神气居之,故云神藏五也。”
(2).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
《漢語大詞典》:抖搜
(1).犹抖擞。振作。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抖搜着黑精神。”《西游记》第十回:“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搜。”参见“ 抖擞 ”。
(2).犹抖擞。威风,神气。《西游记》第九回:“文官英秀,武将抖搜。”参见“ 抖擞 ”。
《漢語大詞典》:抖擞(抖擻)
(1).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2).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3).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4).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5).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6).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7).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8).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