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刚直的话。《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2.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
《漢語大詞典》:在道
(1).在于正道。《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颖达 疏:“志在济物,心存公诚,著信在於正道。”
(2).谓正在路途之中。《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 唐 孔颖达 疏:“谓既至 豳 地,以为久住之粮,非在道之粮也。”
(3).犹在行;内行。《荡寇志》第七五回:“ 丽卿 笑道:‘你却识货。莫非也在道,説与小可听听。’”
《漢語大詞典》:正学(正學)
谓合乎正道的学说。 西汉 武帝 时,排斥百家,独尊儒术,始以儒学为正学。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子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异端》:“士君子莫不知崇尚正学,排斥异端。” 明 宋濂 《凝道记下》:“ 秦 汉 以来,正学失传。” 宋 初 孙复 、 胡瑗 、 石介 以尊 孔子 ,崇《大学》《中庸》,排佛、道为正学。 清 黄宗羲 宋元学案·泰山学案:“ 宋 兴八十年, 安定 胡先生 、 泰山 孙先生 、 徂徠 石先生 ,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 濂 洛 兴矣。”
《漢語大詞典》:体道(體道)
躬行正道。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陈奇猷 集释:“体亦履也。”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 道君皇帝 体道法古,应天顺人,不贰不疑,传付大器。”参见“ 履道 ”。
《漢語大詞典》:履道
(1).躬行正道。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汉 班昭 《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 明 唐顺之 《答洪方洲主事》:“惟慎独二字是千古正法眼藏,若於此参透,则终日履道只是家常茶饭。”
(2).谓所行的路。《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民报·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故 英国 为革命之性质,有浴血淋漓之现象,而 美 则为履道坦坦之一进化而已。”
(3).见“ 履道里 ”。
《漢語大詞典》: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國語辭典》:归正(歸正)  拼音:guī zhèng
重返于正道。《水浒传》第七九回:「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
《國語辭典》:信道  拼音:xìn dào
1.信仰正道。《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2.知道、明知。宋。柳永 瑞鹧鸪。宝髻瑶簪词:「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吃一顿拳踢去了。」
3.果真是。《董西厢》卷一:「高谈阔论晓今古,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说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漢語大詞典》:履道
(1).躬行正道。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汉 班昭 《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 明 唐顺之 《答洪方洲主事》:“惟慎独二字是千古正法眼藏,若於此参透,则终日履道只是家常茶饭。”
(2).谓所行的路。《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民报·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故 英国 为革命之性质,有浴血淋漓之现象,而 美 则为履道坦坦之一进化而已。”
(3).见“ 履道里 ”。
《漢語大詞典》:履道里
洛阳 里巷名。 唐 白居易 所居处。旧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於 履道里 得故散骑常侍 杨凭 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赋赠八百字》:“重来 履道里 ,旋忆 善和坊 。”亦省作“ 履道 ”。 唐 白居易 《晚归府》:“晚从 履道 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
《國語辭典》:大路  拼音:dà lù
1.宽广的道路。《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天子乘坐的车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大路所历,黎元不知。」《文选。班固。东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也作「大辂」。
《國語辭典》:大辂(大輅)  拼音:dà lù
古代君王乘坐的车子。《礼记。乐记》:「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汉。班固〈东都赋〉:「乃动大辂,遵皇衢省。」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正思
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唐 孟郊 《答友人》诗:“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五代 齐己 《言诗》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达人皆一贯,迷者自多歧。”
《漢語大詞典》:嘉遁
亦作“ 嘉遁 ”。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明 许潮 《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漢語大詞典》:无义(無義)
(1).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论语·阳货:“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曹覊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史记·田单列传:“ 王蠋 曰:‘忠臣不事二君……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刼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伐丧无义,叛盟无信。”
(2).没有情谊,不讲情谊。参见“ 无情无义 ”。
《國語辭典》:无情无义(無情無義)  拼音:wú qíng wú yì
不讲情面道义。《红楼梦》第六六回:「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
分類:有情情义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 湘州柷园寺刹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也称为「外教」。
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ao
礼数周到而情谊疏淡。《红楼梦》第九○回:「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漢語大詞典》:得正
谓得正道。《礼记·檀弓上》:“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孔颖达 疏:“吾今更何求焉,唯求正道易换其簀而即仆焉。”
分類:得正正道
《國語辭典》:枉道  拼音:wǎng dào
1.违背、歪曲正道。宋。业适〈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进退以义,士之节也;枉道于进,士之耻也。」
2.绕道。《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唐。岑参〈送庐郎中除杭州赴任〉诗:「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