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端言
正言;直言。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史记·秦始皇本纪:“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分類:正言直言
《漢語大詞典》:端辞(端辭)
正言。《后汉书·张衡传》:“ 贯高 以端辞显义。”
分類:正言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刚直的话。《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时人迫胁,莫敢正言。」
2.职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主掌规谏,分别隶属于门下、中书两省。
《漢語大詞典》:有辞(有辭)
有怨言;有正言相告。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 苗 。” 周秉钧 易解:“辞,谓怨痛之辞。”孔丛子·论书:“ 孔子 见 齐景公 , 梁丘据 自外而至。公曰:‘何迟?’对曰:‘ 陈氏 戮其小臣,臣有辞焉,是故迟。’”
《國語辭典》:谏院(諫院)  拼音:jiàn yuàn
古代谏官的衙署。也称为「谏垣」。
《漢語大詞典》:正辞(正辭)
(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漢語大詞典》:详言(詳言)
(1).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 李贤 注:“详,审也。”
(2).犹正言,直言。 宋 宋祁 《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 任傀 之沉正。”
(3).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 孟子 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國語辭典》:规谏(規諫)  拼音:guī jiàn
以善言相劝诫。《墨子。尚同上》:「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红楼梦》第三回:「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著实忧郁。」也作「规劝」。
《國語辭典》:噩噩  拼音:è è
严肃端直的样子。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漢語大詞典》:雅谈(雅談)
(1).高雅地谈论。晋书·慕容皝载记:“寧得安枕逍遥,雅谈卒岁邪?” 明 田艺蘅 《〈春雨逸响〉序》:“春雨闭门,良朋偶至,雅谈终日,无非金玉之音,退而纪之,用志毋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乡大夫有好为雅谈者。”
(2).指高雅的言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序》:“復从乡邦先达,剽窃一二雅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古今语言:“寧馨二字,今亦为雅谈。”
(3).正言,至理之言。魏书·贾思伯传:“ 思伯 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
《漢語大詞典》:规饬(規飭)
以正言劝诫。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飭也。”
分類:正言劝诫
《漢語大詞典》:庄词(莊詞)
正言直论。与轻浮、戏谑之语相反。新唐书·武元衡传:“以庄词正色见重於 餘庆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鞫奸》:“姦情又民间风化所关,断宜庄词肃容,推情研讯。”
《漢語大詞典》:规砺(規礪)
亦作“ 规厉 ”。 以正言相砥砺。 明 李东阳 《〈可闲堂诗〉序》:“予以文字知 清 ,又相与周旋铅槧之事,而规厉期待,有大乎此者,为取是诗而序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忽承笺惠……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奬掖之盛心,而规礪真切,思欲纳之於贤圣之域。”
分類:正言砥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