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机宜(機宜)
(1).事理;时宜。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 嗣宗 之贤,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识人情,闇於机宜。”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故也。”清史稿·兵志十一:“大学士 荣禄 议令产煤铁各省,咸从速开采……所言切中机宜,亟应筹办。”
(2).依据客观情势所采取的对策。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若攻战机宜,非臣所习,而军国利害,虽愚亦知。”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机宜难远度,神略决亲行。” 张天翼 《混世魔王》:“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他面授了一些机宜。”
(3).机密,机要。 宋 范仲淹 《举张方平充经略掌书记状》:“其应答诸路文字,动涉机宜,日不暇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内阁机宜不密:“ 文渊阁 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批本处:“故机宜慎密,从无敢迟滞删改者。”
(4).机会。明史·胡美传:“今总大军攻围城邑,必择便宜可否为进退,无失机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人手多了,反会坐失机宜。”
《漢語大詞典》:时机(時機)
时宜;机会。三国志·吴志·孙登传“於是东宫号为多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 顾谭 。” 唐 杜荀鹤 《寄从叔》诗:“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八章:“不过他老谋深算,还要等待最有利的时机。”
《漢語大詞典》:非常
(1).不合惯例;不适时宜。左传·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 杜预 注:“失常礼。”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取 燕 蓟 ,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2).不同寻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説。” 鲁迅 《野草·风筝》:“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3).突如其来的事变。史记·项羽本纪:“吾入 关 ,秋豪不敢有所近……所以遣将守 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 宋 苏轼 《策略》五:“事出於非常,变起於不测。”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非常之变, 党兰窻 实自致之。”
(4).非分,不合本分。指不应得到的地位、财富等。南史·萧范传:“ 范 既得众,又有重名,谓可因机以定天下,乃更收士众,希望非常。”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六年:“﹝ 高永昌 ﹞见 辽 政日衰, 金 势方强,遂覬覦非常。”
(5).很,十分。 唐 李德裕 《昭义军事宜状》:“其 端氏城 ,是 刘从諫 近年修筑,非常牢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算是这件事非常紧急。” 柔石 《二月》一:“当时他们两人底感情非常好。”
(6).佛教语。无常。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迁流不停。法苑珠林卷一一四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释 慧进 者,少雄勇游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
《漢語大詞典》:便宜
(1).谓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南史·顾宪之传:“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於公宜於人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凡翻异驳勘之狱,同守臣审鞫,便宜予决,毋得滞留。”清史稿·选举志二:“艺徒学堂……均可於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2).指便宜行事之权。隋书·杨谅传:“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宋 叶适 《奏议·纪纲四》:“收还便宜,使州郡復承平之常制。”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赐尚方之剑,假以便宜,令我星驰赴剿。”
(3).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汉书·刘敬传:“ 敬 脱輓輅,见 齐 人 虞将军 曰:‘臣愿见上言便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鼂错 受书,还上便宜。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4).方便;顺当。红楼梦第四二回:“你这会子闲着,把送老老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再生缘》第二十回:“ 康员外 所居东首,别有墙门,里面亦通,如要另行出入,亦颇便宜的。” 李大钊 《桑西门的历史观》:“这种名称,纯是为分类的便宜而加的,并没有褒贬的意味存于其间。”
《漢語大詞典》:嘉遁
亦作“ 嘉遁 ”。 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明 许潮 《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漢語大詞典》:时宜(時宜)
当时的需要或风尚。汉书·哀帝纪:“朕过听 贺良 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后序》:“考説文,採玉篇,倣《字样》,酌时宜而手书之。”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三:“无疑地,这项要求是适合时宜的。”
《漢語大詞典》:时中(時中)
儒家谓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无过与不及。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孔颖达 疏:“谓居蒙之时,人皆愿亨,若以亨道行之,于时则得中也。”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孔颖达 疏:“谓喜怒不过节也。”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性善时中之论,义利王伯之辨, 孟子 之自任以道,非僭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时中,用也。所谓变易者,圣之权也。”
有时料中。汉书·张良传:“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漢語大詞典》:顺时(順時)
谓顺应时宜;适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文选·王粲〈从军诗〉之二》:“我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李善 注:“顺时,应秋以征也。礼记曰:‘举事必顺其时。’” 唐 元结 《治风诗·至慈》:“故莫由莫已,顺时而理。”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李炳彦 《三十六计新编·顺手牵羊》:“这里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来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战方案中没有具体考虑到的,具有来去顺路、夺之顺手、赢之顺时(有利于主要作战目标的完成,又出敌所料,能一举可歼)的特点,指挥员则应审时度势,灵活指挥。”
《漢語大詞典》:中权(中權)
(1).谓中军制定谋略。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杜预 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
(2).指中军。 南朝 宋 谢庄 《从驾顿上》诗:“中权临 楚 路,前茅望 吴 云。”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於是登坛视师,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千五百人为后劲,精选甲士二千人为中权,亲自率之。”
(3).指主将。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权。”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宋史·刘廷让传:“万旅所集,实制於中权。”
(4).指主将的权势。 唐 元稹 《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欲将激其壮心,夫何吝於好爵。加之左揆,以盛中权。”
(5).中枢;司令部。梁书·武帝纪上:“拥 荆南 之众,督四方之师,宣讚中权,奉卫舆輦。”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辽东篇:“距 倭 兵约二里许,以 长虎臺 为中权。”
(6).喻中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论》:“视其雕文非特刻鵠,人人下笔,寧止追嚮,遗跡见珍,餘芳可析。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允为下以下。”
合乎时宜或情势。论语·微子:“身中清,废中权。”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遭乱世,身废弃以免患,合於权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为也,前枉而后义者,谓之中权。虽不能成,春秋善之, 鲁隐公 郑祭仲 是也。”后汉书·隗嚣传:“将军以至德尊贤,广其谋虑,动有功,发中权。”
《漢語大詞典》:从时(從時)
顺从时宜;顺从时令。左传·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啟塞,从时。” 孔颖达 疏:“啟塞之事,犹得从宜而脩之。”左传·昭公七年:“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杜预 注:“顺四时之所务。”国语·越语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宋书·礼志一:“古者从时脉土,以训农功,躬耕帝籍,敬供粢盛。”
《漢語大詞典》:要复(要復)
犹待机,等候时宜。文选·王褒〈洞箫赋〉:“要復遮其蹊径兮,与謳謡乎相龢。” 张铣 注:“要復,犹伺候也。谓簫曲伺候謌者发声,和遮其道路而与之相和,合其音律也。”
《漢語大詞典》:诡时(詭時)
(1).违背时宜。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 谭 非讖术, 衍 晚委质。道不相谋,诡时同失。” 李贤 注:“诡,违也,言二人之道不相同,俱以违时咸被摈斥也。”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李善 注:“言为人之道,依俗而行,必讥之以尚同,诡违於时,必讥之以好异。”
(2).欺世。晋书·艺术传赞:“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新唐书·李德裕传:“于时挟术诡时者进,帝志衰焉。”
《漢語大詞典》:时派(時派)
(1).犹时贤。 清 曹寅 《东城泛舟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2).合于时宜的仪态或装束。《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同他同来的 刘某人 ,袍套果然亦是极旧,然而靴帽还嫌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