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作
劳作;作为。《商君书·垦令》:“声服无通於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起动、移徙、祭祀、丧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如实论之,乃妄言也。”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清 唐甄 潜书·性才:“众皆昏乱,不能行作,不知几席所在,不知东西所向,不知门户所由。”
质料不纯的货物。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金银器皆行滥” 元 胡三省 注:“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殽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
《国语辞典》:金质(金质)  拼音:jīn zhí
以黄金为质料的。如:「金质奖章」。
《漢語大詞典》:恶钱(惡錢)
质料低劣的钱币。隋书·赵绰传:“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旧唐书·宋璟传:“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文献通考·钱币一:“其后姦滑稍多,渐磨鑢钱郭,取铜私铸,又杂以铅锡,递相倣傚,钱遂轻薄,乃下恶钱之禁。”
《漢語大詞典》:帽顶(帽頂)
(1).帽的顶端。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綫,以红綫缝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 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寳帽顶、寳带、寳鞍,却之,戒諭如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 顶戴 ”。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国语辞典》:铁质(铁质)  拼音:tiě zhí
1.含有铁的质料。如:「这是铁质的碗,所以怎么摔都不会破。」
2.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之一,是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饮食中若长期缺乏铁质,会引起贫血。如:「蘋果及葡萄都是富含铁质的水果。」
《国语辞典》:丝质(丝质)  拼音:sī zhí
质料、成分为丝者。如:「这家厂商推出的丝质秋装,颇受消费者喜爱。」
分类:丝质质料
《国语辞典》:蓝领阶级(蓝领阶级)  拼音:lán lǐng jiē jí
系指从事体力与技术劳动的雇员,由于其多穿著深色或蓝色耐用质料的衣物,不易看出工作时沾染的脏污,故称为「蓝领阶级」。该词最早出现在西元1924年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份当地报纸,为英语blue-collar class的意译。参见「白领阶级」条。
《国语辞典》:晨褛(晨褛)  拼音:chén lǚ
早晨起床后所穿之质料轻薄的衣物。
《国语辞典》:供碗  拼音:gòng wǎn
祭祀时盛供品的碗,形式质料不一。
《国语辞典》:牛仔装(牛仔装)  拼音:niú zǐ zhuāng
用较厚质料的斜纹棉布缝制并搭配成套的衣服、裙裤。具有耐磨、不易脏的特点。如:「不少年轻人喜欢穿著感觉非常帅气的全套牛仔装。」
《国语辞典》:家机布(家机布)  拼音:jiā jī bù
一种质料较佳的布。《西游记》第二五回:「那小仙将家机布搬将出来。大仙道:『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
分类:质料
《国语辞典》:礼行货(礼行货)  拼音:lǐ xing huò
旧称商店作为普通馈赠的物品,大都质料粗劣,徒具精美的外貌。如:「这批香皂专用为大批采购的礼行货,品质不佳。」简称为「礼货」。
《国语辞典》:鸦片罪(鸦片罪)  拼音:yā piàn zuì
法律上指种植、制造、贩卖、运输、吸用鸦片、吗啡、海洛因或其化合质料等毒物而成立的罪。
《國語辭典》:缸瓦  拼音:gāng wǎ
一种陶工。用沙石黏土混合烧制,外加粗釉,制成器皿,称为「缸瓦」。
《國語辭典》:红顶子(紅頂子)  拼音:hóng dǐng zi
清朝官服凡文武一品官的朝冠顶子都是顶红宝石,俗称「红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