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阑干(闌干)  拼音:lán gān
1.竹木或金属条编成的栅栏,常置于阳台前或通道间。金。王特起 喜迁莺。登山临水词:「千里关塞远,雁阵不来,犹把阑干倚。」也作「栏干」、「栏杆」。
2.纵横散乱的样子。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清。王鹏运浣溪沙。苜蓿阑干满上林〉词:「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3.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唐。刘方平 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宋。陈兴义早行诗:「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國語辭典》:四库(四庫)  拼音:sì kù
古代宫廷中收藏图书的地方。《新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國語辭典》:四部  拼音:sì bù
晋时荀勖作新簿,将群书分类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为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唐玄宗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后分类群书多沿唐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
《漢語大詞典》:扫叶(掃葉)
喻校勘书籍。 傅增湘 《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余始得 万历 本,重其版刊为诸家目録所未载,恒深自珍祕,而孰知其有窜乱卷第之弊?继见 卢 刊依 叶 校订正,文字视 商 本为善,正嘉其扫叶之功,而孰知其有妄补标题之弊?”按,前人有“校书如尘埃风叶,随扫随有”之语。见四部丛刊本战国策校注序附言。
《國語辭典》:四部  拼音:sì bù
晋时荀勖作新簿,将群书分类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为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唐玄宗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后分类群书多沿唐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
《漢語大詞典》:四部书(四部書)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漢語大詞典》:四部众(四部衆)
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为四部众説《大般若涅盘经》义。”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诸佛法,皆有四部众。”亦省称“ 四部 ”、“ 四众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國語辭典》:子书(子書)  拼音:zǐ shū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部」。
《國語辭典》:子部  拼音:zǐ bù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书」。
《漢語大詞典》:过余(過餘)
过头;过分。红楼梦第五八回:“婆子道:‘我説你们别太兴头过餘了!如今还比得你们在外头乱闹呢!这是尺寸地方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四:“就他这小本营生,怕不因他老实过馀,早倒了灶了。”
《國語辭典》:婆娘  拼音:pó niáng
对妇人卑贱的称呼。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妇女曰娘》:「谓妇人之卑贱者,曰『某娘』,曰『几娘』。鄙之,曰『婆娘』。」《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张三亦是个酒色之徒,这事如何不晓得。因见这婆娘眉来眼去,十分有情,记在心里。」
《漢語大詞典》:司籍
(1).管理典籍。文选·班固〈答宾戏〉:“ 刘向 司籍,辨章旧闻。” 李善 注引 项岱 曰:“司,主也。籍,书籍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 范文澜 注:“左传·昭公十五年:‘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此春秋司籍説所本。” 唐 刘知几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
(2).管理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后建客堂,两廡各三楹,司籍、出纳、会计之事皆在焉。”
(3). 唐 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田汉 《谢瑶环》第一场:“天官尚书 梁王 武三思 ,左台殿中侍御史 徐有功 、尚仪院司籍 谢瑶环 同上, 武三思 正与 谢瑶环 争执中。”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國語辭典》:子弹(子彈)  拼音:zǐ dàn
枪弹、炮弹的总称。由弹壳、火帽、发射药、弹头所组成。分别有机关枪、手枪、步枪、战车炮、高射炮等所用的子弹。
《漢語大詞典》:过早(過早)
方言。指早饭。 李劼人 《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四:“月底那天, 郝又三 起来得早一点。把过早的冰糖蛋花吃后,忽然心血来潮,一个人踱到大厅上来散步。”
《國語辭典》:经部(經部)  拼音:jīng bù
1.经、史、子、集四类书中的第一类。如《隋书经籍志》以《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五经总义、经纬、小学等十一类属经部。也称为「甲部」。
2.印度佛教宗派之一。据传是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四百年,从说一切有部分出,因以《阿含经》为准则而建立的部派,故名经部。或称「经量部」。
《漢語大詞典》:仪部(儀部)
(1).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漢語大詞典》:乙部
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隋 以前称子部书为乙部, 唐 以后称史部书为乙部。隋书·经籍志一:“秘书监 荀勖 ,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旧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乙部为史。”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自叙》:“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 彤 幼承庭训,早览乙部。”
《國語辭典》:通学(通學)  拼音:tōng xué
学生不住校舍,每天往返于住处与学校之间。如:「他通学一年,身心疲惫,所以毅然决定住校。」
《國語辭典》:子部  拼音:zǐ bù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