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知悉  拼音:zhī xī
知道。唐。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卿即条录闻奏,其官健等,亦宜量加伏赏,想宜知悉。」《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有能擒吕布来献,或献其首级者,重加官赏。为此榜谕,各宜知悉。」
《漢語大詞典》:解识(解識)
(1).犹解释。 宋 本《〈颜氏家训〉序》:“余曰:‘凡字以詮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怱怱。’众乃谢余,令为解识。余遂作音义以晓之。”
(2).知晓;熟悉。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举筯,沙鱼线甚俊。 吕丞相 喜问:‘君解识此物耶?’”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剑池》诗:“轆轤夜半语空中,无人解识兴亡意。”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予操普通语相与周旋,谓居 中国 久,言语风习,解识不少,近则经商于 香港 也。”
《國語辭典》:知照  拼音:zhī zhào
1.知会、照会。《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道:『何以不见知照?』万中书道:『由阁咨部,由部咨本省巡抚,也须时日。想目下也该到了。』」《文明小史》第六○回:「便吩咐门上,知照他们所有由各处荐来愿当出洋随员的,尽两日内来见。」
2.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如:「令行知照」。
《漢語大詞典》:昭晓(昭曉)
犹知晓。《礼记·乐记》“蛰虫昭苏” 唐 孔颖达 疏:“言蛰伏之虫,皆得昭晓苏息也。”
分類:知晓
《國語辭典》:自知  拼音:zì zhī
自身知晓、明白。《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漢語大詞典》: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分類:远处知晓
《國語辭典》:无知(無知)  拼音:wú zhī
1.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西游记》第一五回:「不知他怎么无知,今日冲撞了大圣。」《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无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
2.没有感觉、知觉。《谷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
《國語辭典》:得知  拼音:dé zhī
获知、知道。《儒林外史》第一回:「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人家早替他们当心,所以一有打算出京的样子,他们早已得知,跑不了的。」
《國語辭典》:发明(發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识力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2.创造性的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老残游记》第九回:「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3.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这项发明,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国语辞典》:共知  拼音:gòng zhī
大家都知晓。《红楼梦》第五六回:「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全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著的在外。」
《國語辭典》:识字(識字)  拼音:shì zì
认识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只是这班小孩子,一个个好模好样,也还觉得聪俊,怎得有个先生教他识字便好!」《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國語辭典》:得道  拼音:dé dào
1.行事合于正道。《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寻获道路。《韩非子。说林》:「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道家指道术修鍊完成。《抱朴子。内篇。明本》:「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4.佛家谓證悟、解脱烦恼。南朝陈。文帝〈大通方广忏文〉:「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
《國語辭典》:得道多助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
站在正义的一方行事,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漢語大詞典》:与知(與知)
(1).犹与闻。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公孙免餘 ﹞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 公孙无地 、 公孙臣 谋,使攻 宁氏 。”国语·晋语二:“ 重耳 、 夷吾 与知 共君 之事。”
(2).预先知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説者与知焉,则身危。” 张守节 正义:“人主先得其计己功,説者知前发其踪跡,身必危亡。”
《国语辞典》:偏知  拼音:piān zhī
才知晓。唐。刘方平〈月夜〉诗:「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白居易〈自叹〉诗二首之一:「形羸自觉朝餐减,睡少偏知夜漏长。」
《漢語大詞典》:颁示(頒示)
(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颁示天下,賫卷中使则 焦楚鍠 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续增若干款,颁示各省督抚将军遵照办理。”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两太后以 文宗 赐 同道堂 小璽铃识,仍以上旨颁示。”
(2).谓赐给观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鈐书》:“又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