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标榜(標榜)  拼音:biāo bǎng
1.揭示、品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嵘感而作焉。」
2.表扬、称赞。《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盗我儒名,高自标榜。」《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更有些无知无识的人,恭维他是胆识俱优之人,他也落得借此标榜。」也作「标榜」。
《國語辭典》:标榜(標牓)  拼音:biāo bǎng
1.写有文字的木牌。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
2.书写或张贴告示。《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所居宅洿下,标榜卖之。」
3.表扬、称赞。《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标榜风流,远明管乐。」也作「标榜」。
《漢語大詞典》:布露
公布;揭示;揭露。《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祕布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 许地山 《街头巷尾之伦理》:“叔叔把他的侄儿怎么不孝顺,得到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的罪状,都布露出来。”
《漢語大詞典》:剔发(剔發)
揭示;阐发。 明 高攀龙 《讲义·人不可无耻》:“ 孟子 剔发人耻心,曰:人不可以无耻。”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经义之设,本以扬搉大义,剔发微言。”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在 恩格斯 的书名上已经表得很明白,这几位先进是把古代社会的秘密--特别是由氏族社会转移到国家组织的变迁,已经剔发了出来。”
分類:揭示阐发
《國語辭典》:标示(標示)  拼音:biāo shì
标明、揭示。如:「这块牌子标示著『游客止步』。」「前面有块警告标示。」
《國語辭典》:揭发(揭發)  拼音:jiē fā
把事情揭露举发出来。如:「揭发阴谋」。
《漢語大詞典》:剥示
犹揭示。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情的自然把 中国 的真相赤裸裸地给剥示下出来。”
分類:揭示
《漢語大詞典》:抉示
揭示。 茅盾 《追求》七:“虽然刚才 史循 的话抉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真实,会使她心里一跳,此事便也完全消散。”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在内容方面一定是要反映了抗战现实的全面,抉示出那些随着抗战的进展而逐一暴露出来的严重的问题,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政治的觉醒。”
分類:揭示
《國語辭典》:发明(發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识力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2.创造性的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老残游记》第九回:「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3.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这项发明,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國語辭典》:提挈  拼音:tí qiè
1.携带。《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班白不提挈。」《战国策。东周》:「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提拔、照顾。《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周翰提挈,程万里亦得补福建福清县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侣笙连忙拱手道:『多谢提挈!』」
3.揭示、提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
4.带领、统率。《南齐书。卷三八。列传。萧赤斧》:「帐饮阛肆之閒,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群竖,以为欢笑。」唐。元稹 起复田布魏博节度等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5.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宋书。卷九五。索虏列传》:「慕容、姚泓,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钺。」
《國語辭典》:发掘(發掘)  拼音:fā jué
1.挖掘。《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师丹》:「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昔吾西征,见唐朝十八陵,无不被人发掘的。」
2.发现、引出。如:「发掘人才」。
《國語辭典》:发凡(發凡)  拼音:fā fán
阐发全书要旨,摘举书中大意。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
《國語辭典》:提出  拼音:tí chū
1.取出、领出。如:「为了买车,我从银行提出所有的存款。」
2.举出、揭示出来。如:「毕氏定理由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提出。」
《國語辭典》:榜帖  拼音:bǎng tiě
1.晓谕百姓的告示。唐。李骘〈徐襄州碑〉:「赍榜帖先至江西,安存百姓。」
2.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也作「榜帖」。
《國語辭典》:榜帖(牓帖)  拼音:bǎng tiě
考试及第榜示的名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某叨恭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也作「榜帖」。
《漢語大詞典》:摘发(摘發)
调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又令统制官 姚公辅 、 赵銓 守 原州 ,听候中军统制 吴挺 节制,不得自为摘发。”
(1).揭示、阐明。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诵《易经》,习论语春秋,略记大义,听言观论,摘发其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新见,而束於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2).揭发。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广慎方雅,习於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匿其情。” 宋 曾巩 《开封府狱空转官制》:“摘发姦欺,动而必中;弹治豪右,勇於敢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人物》:“ 严 俗健讼,公摘发如神,民莫敢欺,讼因以简。”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一个人的受难〉序》:“在 瑞士 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摘发社会的隐病。”
《國語辭典》:标举(標舉)  拼音:biāo jǔ
1.揭示、列举。《淮南子。要略》:「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迹,标举终始之坛也。」
2.高出、高超。《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