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匹 → 疋匹”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会合(會合)
(1).聚集;聚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虽羽驾尘襟,难於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在月影婆娑的白杨林里, 黑老蔡 一伙人和 杨英 他们会合了。”
(2).见面;相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宋 苏舜钦 《颍川留别王公辅》诗:“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冯雪峰 《秋夜怀若迦》:“在这样悲苦中,我们所祝福的,便只有在暗黑的秋夜,旷野里会有一地给你和妹妹一刹那的会合之一事了。”
(3).遇合。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二:“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
(4).匹配;配合。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这等我们两箇的姻缘,毕竟在几时会合?”
(5).引申为交合。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教妓女 红莲 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6).指接合的地方。文选·王褒〈洞箫赋〉:“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李善 注:“言以象牙饰其会合之际。”
(7).汇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桑干河 ﹞再流下去十五里,到 合庄 ,就和 洋河 会合。”
(8).犹综合。 郁达夫 《回忆鲁迅》:“从这些地方,会合起来,大约他们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
《漢語大詞典》:门对(門對)
(1).门联。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太平军到 吴城 ,﹞居民洗去门对,用黄纸书‘归顺’二字,贴门首。” 李鉴堂 《俗语考原》:“门对,新春製吉祥语,为对联,黏贴门上,谓之门对。” 吴组缃 《山洪》二六:“我想想,和他们还是豆腐贴门对子,两不沾的好。”
(2).匹配;门当户对。 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别人家聘女求妻,也索是两家门对。”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今日红粧共秀才,您两箇为门对。”
分類:匹配门联
《漢語大詞典》:对门(對門)
(1).门户相对;对面。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敏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如兄弟;若行不敏,礼不合,对门不通矣。”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 洛阳 女儿对门居,纔可容颜十五餘。”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店铺对门的大院,是县教育局。”
(2).匹配;门当户对。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元 无名氏 《娶小乔》第一折:“老夫务要寻箇对门,方许成亲。”
《漢語大詞典》:合和
(1).匹配。管子·入国:“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鰥,妇人无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
(2).和谐;和睦。礼记·乐记:“故乐者……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吕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后汉书·杜诗传:“海内合和,万世蒙福,天下幸甚。”
掺合;调制。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白醪酒:“作白醪麹法:取小麦三石,一石熬之,一石蒸之,一石生。三等合和,细磨作屑。”魏书·术艺传·徐謇:“ 謇 合和药剂,攻救之验,精妙於 脩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仲 乃録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愈。”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执事者执金瓶,女官以卺爵酌酒,合和以进,皇子与福晋皆饮,乃进饌。”
《漢語大詞典》:合配
犹匹配。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大壮》:“婚姻合配,同枕共牢,以降休嘉,子孙封侯。”
分類:匹配
《漢語大詞典》:齐体(齊體)
(1).犹如一体。 汉 王充 论衡·骨相:“当 邓通 之幸 文帝 也,贵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上齐体。”
(2).匹配;结合。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太平广记卷四五九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 王 蜀 时, 杜判官 妻 张氏 ,士流之子,与 杜 齐体数十年,诞育一子。”
(3).指妻子。 宋 □应昌 《颍川学究陈日严墓志》:“君之齐体,故 章州 潘府君 讳 軫 之女也。”
《漢語大詞典》:会对(會對)
匹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三人﹞又俱梦 蒋侯 亲来降己,曰:‘君等既已顾之,实贪会对。剋期垂及,岂容方更中悔。’经少时并亡。”
分類:匹配
《漢語大詞典》:偕偶
匹配;配合。 汉 焦赣 《易林·剥之丰》:“三圣相辅,鸟兽喜舞,安乐富有。又云:三人偕偶。”
分類:匹配配合
《漢語大詞典》:搿合
匹配;和合。《中国谚语资料·俗谚》:“鱼搿鱼,虾搿虾,王八搿合鳖亲家。” 李文元 《婚事》:“比方说就让我拚着到他家去,将来搿合不来……少不了还要走离婚那条路。”
分類:匹配和合
《漢語大詞典》:追匹
比配;匹配。 清 唐孙华 《石鼓歌》:“陈辞纪事铺鉅藻,追匹《雅》《颂》非 齐 謳。”
分類:比配匹配
《漢語大詞典》:参配(參配)
犹匹配。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
分類:匹配
《漢語大詞典》:无知(無知)
(1).没有知觉。《穀梁传·僖公十六年》:“石无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玉座天临,虽仙凡之有隔;翠鬟云合,岂草木之无知。”
(2).指失去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 隆 僵仆无知。”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之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朱熹 集注:“ 孔子 谦言己无知识。”史记·酷吏列传:“此愚儒,无知。”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説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 巴金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4).指不明事理的人。后汉书·杨震传:“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
(5).无人知晓。东观汉记·杨震传:“天知神知,何谓无知!”
(6).犹言没有匹配。《诗·桧风·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郑玄 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
《漢語大詞典》:琴瑟
(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
(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滛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
(3).弹奏琴瑟。《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苏轼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僕,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
(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梁 刘峻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鬱郁於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孌於塤箎。”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遶山川。”
《漢語大詞典》:合成
(1).由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韵集》以成、仍、宏、登合成两韵,为、奇、益、石分作四章。”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姚真人》:“这箇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归其根。” 老舍 《骆驼祥子》八:“一趟车拉下来,灰土被汗合成了泥,糊在脸上,只露着眼与嘴三个冻红了的圈。”
(2).犹促成。陈书·陈宝应传:“ 羽 初竝扇惑合成其事,后復为官军乡导破之。”
(3).合力而成。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安知夫六万九千之文,刻石永永,因众性合成,独不能为千万刧含藏之不朽耶?”
(4).匹配成。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这四个男女,该合成两对夫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借此给他合成这段美满姻缘。”
(5).化学名词。通过化学反应使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变成成分复杂的物质。
(6).物理学名词。几个分力变成合力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匹配
(1).配合。婚配。后汉书·赵咨传:“昔 舜 莽 苍梧 ,二妃不从。岂有匹配之会,守常之所乎?”易·姤“﹝彖曰﹞:刚遇中正” 唐 孔颖达 疏:“一女而遇五男,既不可取;天地匹配,则能成品物。”《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你快回家引儿子过来。我差人去唤 徐雅 带女儿来当堂匹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宫女四万:“三年一选,择其幽嫻贞静者入后宫,及配近支宗室,其餘者任其自相匹配。”川剧高腔《拉郎配》第五场:“我那 彩凤 女儿,与你匹配,刚刚合适。”
(2).配偶。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若得此女以为匹配,足矣。”
(3).搭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近世妇人晕澹眉目,綰约头鬢,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谣言:“自中原至于 江 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即合……自后有贵贱贫富、长幼、妍丑,匹配之不齐者,各生侮怨。”
(4).犹分配。 唐 顾非熊 《妙女传》:“﹝ 妙女 ﹞遂起支分兵马,匹配几人於某处检校,几人於病人身上束缚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