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明(發明)
(1).使聪明。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寧体便人。” 吕延济 注:“发,开也。言能开耳目之明。”后汉书·马融传:“若乃《阳阿》衰斐之 晋 制,阐鼃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坛经·机缘品》:“﹝ 永嘉 玄觉 ﹞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
(2).说明;证明;表明。史记·商君列传:“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 公子虔 ,欺 魏 将 卬 ,不师 赵良 之言,亦足发明 商君 之少恩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序》:“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曰:‘斯何异物,欲何发明?’对曰:‘王昔游方,命知留事,惧有谗祸,割势自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上:“《采薇》一歌,足发明 武 未尽善。”
(3).犹印证。 南朝 梁 沈约 《上注制旨连珠表》:“连珠者,盖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一》:“经传之间可以互相发明者多矣,是故闻见贵乎博也。”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至於 朱子 他书,与《集註》《章句》互相发明者,採其精要,集而次之,而务一其旨归。”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在当时我们读古书也比较有条理了,一面读《左氏春秋》,一面就读《东莱博议》。两者的文章都比较好懂,而且也能互相发明。”
(4).建树;建白。史记·张丞相列传:“ 高陵侯 赵周 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思力浅近,无所发明。”新五代史·杂传十七·马胤孙:“ 崔协 为 明宗 相,在位无所发明。”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臣荷国重寄,曾无寸劳,夙夜营营,冀有所补,而才识迂昧,终无发明。”
(5).阐述;阐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慎到 等﹞皆学 黄 老 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后汉书·徐防传:“臣闻《乐》,定自 孔子 ;发明章句,始於 子夏 。” 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公於六经长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时举子学多事剽掇,以求合有司,於经义初无发明。”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引用校释书目提要》:“﹝ 刘师培 《管子斠补》﹞多列类书徵引文字之异同,少所发明。”
(6).犹表达。史记·儒林列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
(7).传扬;彰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敷衍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 唐 张九龄 《为何给事进亡父所著书表》:“臣亡父所论君臣之际,必欲验之行事,非真垂於空文,诚宜上感宸衷,由没代而匡辅;下藏秘府,因圣君以发明。”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於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清 恽敬 《与李爱堂》:“神道碑、庙碑,凡崇宏宽博之言,皆可揄扬,墓表必发明实事,故墓表之善最难。”
(8).明白;通晓。 唐 张九龄 《贺御注金刚经状》:“臣虽愚昧,本自难晓,伏览睿旨,亦即发明。是知日月既出,天下普照,诚在此也。” 明 方孝孺 《答俞子严书》:“人苟能发明六经者,大之於天下国家,小之於善一己,直易易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牡丹》:“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9).披露;揭露。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诏》:“﹝ 卢从史 ﹞乃外示恭顺,内怀姦邪,刻削军中,暴殄境内。朕以君臣之道未忍发明,为之含容。”旧唐书·宪宗纪上:“ 李錡 属列宗枝,任居方伯……僚佐以献规受屠,王臣以传命见胁。朕切於含垢,未忍发明,累降中人,令遵前旨。”新唐书·崔衍传:“ 虢 居 陕 华 间,而赋数倍入, 衍 白太重。 裴延龄 领度支,方聚敛,私谓 衍 :‘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 衍 不听,復奏…… 德宗 公其言,为詔度支减赋。”
(10).揭示,使知晓。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初,父之死也, 小娥 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復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 小娥 不自解悟……余备详前事,发明隐义,暗与冥会,符於人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韩仲良碑:“ 韩瑗 之父 仲良 之碑,唐书无传…… 许敬宗 等诬以不道,至於削爵籍家,子孙流窜。所以碑亦斲削其姓名。是不可不为之详考而发明之也。”
(11).犹发现。看到或找到别人不知道的事物和规律。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始发明 樊子昭 於鬻幘之肆,出 虞永贤 於牧竖,召 李叔才 乡閭之间,擢 郭子瑜 鞍马之吏,援 杨孝祖 ,举 和阳士 。”旧唐书·姚璹传:“ 则天 又令 洛州 长史 宋元爽 ,御史中丞 霍献可 等重加详覆,亦无所发明。” 孙中山 《建国方略之二·第一计划》:“然由人口众多之处,筑至人口稀少之处之铁路,其利尤大。此为铁路经济上之原则,而铁路家、资本家所未尝发明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现金应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积五十年之经验所发明,盼望你也实行之。”
(12).放出光芒。 宋 梅尧臣 《挑灯杖》诗:“油灯方照夜,此物用能行。焦首终无悔,横身为发明。”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韩退之 之文,得 欧公 而后发明。”《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时来顽铁皆光彩,运去良金不发明。”
(13).犹小序。扼要评述全书要旨的文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柳仲涂 开 知 润州 , 胡旦 祕监为 淮 漕。二人者具喜以名騖於时。 旦 造《汉春秋编年》,立五始先经、后经、发明、凡例之类,切侔圣作。”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 刘昫 等因 韦述 旧史作唐书·经籍志,则以 毋煚 等所修之《古今书録》为本,而意主简略,删其小序发明,史官之论述由是不可见。”
(14).犹映衬;辉映。 宋 庞元英 《谈薮》卷三:“平湖当前,数十百顷。其外连山横陈,楼观森列,夕阳返照,丹碧紫翠,互相发明。”
(15).化育;培育。《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羣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西游记》第九八回:“ 如来 对 唐僧 言曰:‘此经功德不可称量……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也。’”
(16).谓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不知某观察的这个提油新法,是那一国人、那一个发明的?”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查出了前人未知的事物叫发见,创出了前人未知的器具和方法才叫发明。”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要是我能发明一种像万金油似的药多好啊!”
(17).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这是一种新发明。
(18).传说中的神鸟名。后汉书·五行志二“为孽者四” 刘昭 注引《叶图徵》:“似凤有四,并为妖:一曰鷫鸘……二曰发明,乌喙,大颈,大翼,大脛。”
(19).古人所谓凤在早晨的鸣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天老曰:‘夫凤……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
《漢語大詞典》:甄陶
(1).烧制瓦器。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使治家养生必於农,则 舜 不甄陶,而 伊尹 不为庖。” 宋 沈遘 《上两府二书》:“良工甄陶,方圆莫不称其用。”
(2).化育;培养造就。 汉 扬雄 《法言·先知》:“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甄陶国风。” 李周翰 注:“甄陶,谓烧土为器。言欲政化纯厚,亦如甄陶乃成。”旧唐书·孝友传·裴守真:“甄陶化育,莫匪神功,岂於乐舞,别申严敬。” 明 归有光 《松江新建行省颂》:“小子不佞,辱荷甄陶。” 清 方苞 《曾孺人杨氏墓表》:“然后知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妇而諭其志也。”
(3).喻天地,造化。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 有唐 文最盛, 韩 伏 甫 与 白 。 甫 白 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金 萧贡 《自感》诗:“形骸付与甄陶外,祸福难防倚伏前。”
《漢語大詞典》:煦蒸
化育;蒸腾。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宿福餘庆,爰遘圣明,煦蒸霜霰,莩甲云露。”
分類:化育蒸腾
《漢語大詞典》:熙育
犹化育。三国志·魏志·栈潜传:“天生蒸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燾羣生,熙育兆庶。”
分類:化育
《漢語大詞典》:敷育
化育;哺育。晋书·刘聪载记:“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将以上配乾坤之性,象二仪敷育之义。”
分類:化育哺育
《漢語大詞典》:停育
化育;养育。停,通“ 亭 ”。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给药启》:“一物之微,遂留停育,名医上药,爰自城府。”停,艺文类聚卷八一作“亭”。
分類:化育养育
《漢語大詞典》:停毒
化育;养育。停,通“ 亭 ”。 明 邵璨 《香囊记·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时成岁,停毒之功存。”参见“ 亭毒 ”。
分類:化育养育
《漢語大詞典》:亭毒
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高亨 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 李周翰 注:“亭、毒,均养也。” 前蜀 杜光庭 《贺雅川进白鹊表》:“亭毒万方,再树乾坤之本;照临下土,重悬日月之光。” 宋 王禹偁 《吊税人场文》:“虎之生兮,亦禀亭毒。” 梁启超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小説)四力者,可以卢牟一世,亭毒羣伦。”
《漢語大詞典》:造化
(1).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晋 张协 《七命》:“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始应天地造化。” 清 恽日初 《观王石谷画山水图歌》:“灵想寂与造化通,幽襟独写溪山照。” 柔石 《二月》十七:“他死了!造化是没有眼睛的,否则,见到妇人如此悲伤的情形,会不动他底心么?”
(2).创造化育。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明於阴阳所以造化,习於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虖当世之务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天地中造化,难晓难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濆涌!”
(3).福份;幸运。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清 顾禄 清嘉录·行春:“观者如市,男妇争以手摸春牛,谓占新岁造化。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著。’”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反正戏票是先派出去的,咱们唱好了,是他们的造化;唱不好,活该!”
(4).指使得福。《西游记》第九八回:“这番造化了 八戒 ,便宜了 沙僧 。”《平山冷燕》第十八回:“父命讨饶,怎敢不遵。只是造化了这畜生!” 吴组缃 《山洪》三三:“嚯嚯!那个一仓一仓的!都造化 日本 人发财去了吧?”
《漢語大詞典》: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漢語大詞典》:大化
(1).谓化育万物。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2).谓人生的重要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3).指生命。 晋 陶潜 《还旧居》诗:“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明 唐寅 《刘太仆墓志铭》:“大化奄忽,投轨泉途。”
(4).指宇宙,大自然。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晋 陶潜 《神释》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清 周亮工 《岁暮远为客嘉平廿四日赋》:“昭昭大化内,岂有私阳春。”
(5).广远深入的教化。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孔颖达 疏:“故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共伐叛逆。”新唐书·陈子昂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不闻,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傅尃 《拟城南读书》诗:“乐静可言仁,大化浩穹宇。”
(6).佛教语。指佛的教化。《法华玄义》:“説教之纲格,大化之筌蹄。”
《漢語大詞典》: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吴澄 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圆空镜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动而生风,是虚能于无生有,变幻无穷;而气不鼓动则无,是有限矣。然则孰鼓其橐籥令生气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晋 陆机 《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唐 陈九流 《赋得春风扇微和》诗:“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
(3).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沈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第听太师奏乐,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声,无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晓然《华严》字母为一切音之橐籥,实有裨於小学,岂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发,化育。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刻彫众形,橐籥万物,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羣生仰其米盐,万化资其麴蘖。”
《漢語大詞典》:生才
(1).化育人才。 唐 张九龄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2).犹天才;英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以 高阳 为前茅,国姓留守为后盾,而 蒙叟 蜂腰其间,何生才之不幸歟?”
《漢語大詞典》:化育
(1).化生长育。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孔子家语·本命解》:“羣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 宋 苏轼 《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緼而出。” 郁达夫 《沉沦》四:“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结束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
(2).教化培育。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 席公 今日之化育,吾徒是以寧。” 宋 叶适 《谢皇太子笺》:“猥以凋残,蒙兹化育。” 明 宋濂 《琅琊山游记》:“非惟 濂 等获沾化育之恩,而山中一泉一石亦免震惊之患。”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材。”
《漢語大詞典》:化权(化權)
(1).教化之权。犹政权。 唐 权德舆 《贺外甥崔相国书》:“阜庶生物,操持化权。”旧唐书·文宗纪下:“ 注 ( 郑注 )内通敕使,外连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窃化权。”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史嵩之始末》:“既而二公皆去位, 嵩之 独运化权。”
(2).化育万物之权。 宋 叶适 《祷雨题张玉庙》诗:“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漢語大詞典》:化生
(1).化育生长;变化产生。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澄浊剖判,庶物化生。”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续录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为。”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一个做母亲的人,怎能舍弃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儿女们?”
(2).古人认为某些昆虫是由他类昆虫变化而生成的,这种情况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虫。白雪遗音·南词·和风吹动:“又见粉蝶双双来对舞,蜜蜂两两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双对,我的才郎岂不恋红粧。” 清 赵翼 《园居》诗:“蚊蝱本化生,非有卵与核。”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治庖》:“虾味甚鲜,其物是化生,蚂蚁、蝗虫之子,一落水皆可变。”
(3).佛教所谓“四生”之一。指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忽然出现者,如诸天神、饿鬼及地狱中的受苦者。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大乘义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论》释,依业故生。”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四:“证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明 李贽 《与李惟清》:“彼上上品化生者,便是他家至亲儿孙,得近佛光,得闻佛语,至美矣。”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
(4).即化身。 唐 杨炯 《盂兰盆赋》:“若乃山中禪定,树下经行,菩萨之权现,如来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欢喜充庭。”详“ 化身 ”。
(5).古代的一种婴儿偶像。古人有以“化生”求子的风俗。 唐 薛能 《吴姬》诗之十:“ 芙蓉殿 上中元日,水拍银臺弄化生。” 元 顾瑛 《天宝宫词》之四:“后宫举做金钱会,香水兰盆浴化生。” 元 袁桷 《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之四:“蜡捻化生秋夕赐,翠标叠胜岁华移。” 明 陈继儒 《群碎录》:“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罗之异名。宫中设此,以为生子之祥。”
(6).指女神像。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翠凤舆真女,红蕖捧化生。”太平广记卷三五七引 宋 柳开 《蕴都师》:“见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莲花,向人似有意。”
《漢語大詞典》:化身
(1).佛三身之一。指佛、菩萨为化度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时变化的种种形象。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九:“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读坛经:“近读六祖《坛经》,指説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清 赵翼 《题袁止所我我周旋图》诗:“佛説有化身,言贵观我。”
(2).借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 元 鲜于枢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兰亭》化身千百亿, 贞观 赵模 推第一。”《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莫説 老君 已经显出化身,指引你去,便不是仙人,既劳他看脉一回,且又这等神验,也该去谢他。”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我非 西子 ,我乃 西子 化身也。” 艾青 《珠贝》诗:“在碧绿的海水里,吸取太阳的精华,你是虹彩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
(3).指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 王西彦 《鱼鬼》:“他的身体,他的面貌,他的举止和言语,一切都是固执的化身。”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一刹那间我成为祖国的光荣和当代 中国 人民为反法西斯斗争所建立的功绩的化身了。”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4).使形体变换。 明 刘基 《猛虎行》:“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刘国钧 《月词》诗:“我欲化身云万朵,妨他清洁着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