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國語辭典》:云翳(雲翳)  拼音:yún yì
1.阴暗的云。如:「碧蓝的天空里,没有一点云翳。」
2.眼球角膜因患凝脂翳等一类疾病而留下的一层薄的不透明组织。因如云如雾,故称为「云翳」。
《漢語大詞典》:引经(引經)
(1).援引经文、经义。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 仲尼 卒,亦又近诬。” 唐 韩愈 《复仇状》:“丁寧其义於经,而深没其文於律者,其意将使法吏一断於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引书每有增减:“后人不知古人引经自有此例。”
(2).相传龟鹤能运气于任脉,故长寿。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鹤。 清 许承钦 《古古贻赠三首次答》之一:“鹤爱引经能久眎,龙称无首是真才。”
(3).中医称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到达某一经脉的作用。如:引经药;引经报使。
《國語辭典》:龋齿(齲齒)  拼音:qǔ chǐ
病名。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及感染某些产酸性细菌,于牙齿不易清洁之处,产生牙菌斑堆积,使牙齿周围残留食物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酸蚀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产生脱钙现象、窝洞,最后使牙齿崩解之一种牙病。也称为「龋齿症」、「蛀牙」、「齿龋」。
《國語辭典》:龋齿笑(齲齒笑)  拼音:qǔ chǐ xiào
形容妇人巧笑的样子。语本《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國語辭典》:偏盲  拼音:piān máng
1.瞎了一眼,视野有限。《汉书。卷六○。杜周传》:「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
2.模糊不清。《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其月有薄蚀,有珲珥,有偏盲。」
《國語辭典》:病情  拼音:bìng qíng
疾病的实况。如:「他这几天的病情起伏不定,时好时坏。」元。朱震亨《格致馀论。涩脉论》:「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曰虚,故学脉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此不易之论也。」
《國語辭典》:肥大  拼音:féi dà
1.肥硕胖大。《礼记。礼器》:「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唐语林。卷三。赏誉》:「天后任人,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唯取肥大。」
2.宽大。如:「衣袖肥大」、「长袍肥大」。
3.病理学上指组织因细胞体积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这情形并不包括细胞数目的增加。
《國語辭典》:代偿(代償)  拼音:dài cháng
某个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时,由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补偿它的功能,称为「代偿」。
《國語辭典》:切除  拼音:qiē chú
将不必要或发生病变,不能复原的部分切割除去。如:「肿瘤切除手术」。《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惟于坐湾之对面,劝令切除滩嘴,以宽河势,水涨即可刷直,就下愈畅,并可免兜滩冲决之虞。」
《國語辭典》:结核(結核)  拼音:jié hé
1.结核病的简称。参见「结核病」条。
2.凝结成球状的可溶解性矿物质,通常在一块固体核的周围形成。如:「铁质结核」、「钙质结核」。
《國語辭典》:发物(發物)  拼音:fā wù
因富营养或含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内伤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羊肉、鱼虾、花生、蚕豆等。
《国语辞典》:牙疼  拼音:yá téng
牙齿因病变而引起的疼痛。如:「他最近闹牙疼,情绪变得很暴躁。」
《國語辭典》:麻痹(麻痺)  拼音:má bì
1.由于神经或肌肉受到损伤,而失去知觉或导致动作功能的障碍。也作「痲痹」。
2.比喻对事情失去应有的知觉。如:「我对感情一事已麻痹了。」
《國語辭典》:白翳  拼音:bái yì
中医称眼球角膜病变后的疤痕,影响视力的情况为「白翳」。
《国语辞典》:脱阴(脱阴)  拼音:tuō yīn
中医上指精血严重损耗,以致突然视力减弱的病变。如肝、肾二脏受到亏损而功能不全,会产生耳鸣、视力不清、长期高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