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云翳(雲翳)  拼音:yún yì
1.阴暗的云。如:「碧蓝的天空里,没有一点云翳。」
2.眼球角膜因患凝脂翳等一类疾病而留下的一层薄的不透明组织。因如云如雾,故称为「云翳」。
《漢語大詞典》:阴景(陰景)
阴影。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明月白露兮,阴景往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汉书·主父偃传“夫 匈奴 ,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唐 颜师古 注:“搏,击也。搏人之阴景,言不可得也。”
分類:阴影
《漢語大詞典》:闇虚
阴影。 汉 张衡 《灵宪》:“当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谓闇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隋书·天文志中:“今历家月望行黄道,则值闇虚矣。值闇虚有表里深浅,故食有南北多少。”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月食日,形体掩之也;日食月,闇虚射之也。日光正灼,积晕成蔽,故曰闇虚。观夫灯烛,上射黑焰,蔽光不照,足以知之。”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星陨说:“﹝流星﹞若为实体,能借光照地,则有时必於一刹那中见之,即入闇虚而隐。”
分類:阴影
《漢語大詞典》:柳阴(柳陰)
亦作“ 柳荫 ”。
(1).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阴长。”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入夏则菰蒲葱翠,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二:“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尘土,将马繫在柳阴中。”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
(2).指枝叶茂密的柳林。《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 许杰 《惨雾》上:“柳荫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马。”
《漢語大詞典》:墙阴(牆陰)
墙的阴影处;墙的阴暗处。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序:“鎩翮墙阴,偶影独立。” 唐 岑参 《题山寺僧房》诗:“窗影摇羣木,墙阴载一峯。” 宋 陆游 《枕上偶赋》:“孤萤入窗罅,斜月下墙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张五》:“甫至宅后,见一男一女,作淫戯於墙阴,略不羞避。”
《國語辭典》:阴霾(陰霾)  拼音:yīn mái
1.形容天气阴沉、晦暗。唐。卢照邻〈秋霖赋〉:「野阴霾而自晦,山幽暧而不明。」
2.比喻阴郁不快的神色。如:「他接获捷报,顿扫脸上阴霾。」
《漢語大詞典》:流阴(流陰)
(1).浮云。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万木分空霽,流阴中夜攒。”
(2).飘动的阴影。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大壑生秋云,流阴被芳甸。”
《國語辭典》:垂阴(垂陰)  拼音:chuí yīn
树荫的阴影。《文选。张衡。西京赋》:「吐葩飏荣,布叶垂阴。」《文选。潘岳。闲居赋》:「柳垂阴,车结轨。」
《國語辭典》:光影  拼音:guāng yǐng
1.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影子。如:「光线往高远的井口射下,扩散成巨大的光影。」
2.特指经放映镜头所投射出的影像。如:「投影机的镜头不乾净,使得投射在布幕上的光影显得相当模糊。」
《漢語大詞典》:林阴(林陰)
林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湖园:“百花酣而白昼眩,青苹动而林阴合。”
《漢語大詞典》:凉影(涼影)
亦作“凉影”。 树木枝叶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阴影。 明 文徵明 《闲兴》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明 陈铎 《浣溪沙》词:“凉影半窗都是月,落花满地不因风,春光何苦去匆匆。” 杨朔 《海市》:“有一个青年妇女却不动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树凉影里,倚着锄,在做什么呢?”
《國語辭典》:罔两(罔兩)  拼音:wǎng liǎng
1.无所依据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2.影子外围颜色较淡的部分。《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3.山川中的木石精怪。《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也作「罔阆」、「魍魉」。
《漢語大詞典》:顺阴(順陰)
谓顺随阴影;顺着暗处。后汉书·崔駰传:“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以出,顺阴而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跡;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
《國語辭典》:树荫(樹蔭)  拼音:shù yì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如:「夏日午后,总有三、五个老人搬张椅子,在树荫下乘凉閒谈。」也作「树阴」。
《漢語大詞典》:兔影
(1).玉兔的影子。即月亮上的阴影。 唐 卢照邻 《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元 萨都剌 《谢人惠木犀》诗:“夜月不留藏兔影,秋风失却挂蟾枝。”
(2).指月影。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故其越兔影,迈乌光,向无声无臭之间,陶开品汇,於出鬼入神之际,定作圆方。” 明 刘基 《摸鱼儿》词:“新凉夜,兔影澄清汉渚。寥寥鸿雁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