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忽焉
微动
应声
疾走
跳丸
疾驰
风驱
飞星
速化
云徂
轻骑
灵通
敏手
驱风
神足
《漢語大詞典》:忽焉
快速貌。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尧臣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诗:“ 仲氏 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陈维嵩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用〈片玉词〉韵》词:“更沾茗粥,尘巾忽焉岸。”
分類:快速
《漢語大詞典》:微动
快速而重复地切断和闭合一个电路,使被驱动的电机缓缓转动
微小的或开始的运动、刺激或情感。例如:随着风和轮子的微动,尘土就形成呛人的棕色尘云。
《國語辭典》:应声(應聲)  拼音:yìng shēng
1.回声、应和的声音。如:「山谷间传来响亮的应声。」
2.随声应和。形容才思敏捷。《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3.回答。《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國語辭典》:疾走  拼音:jí zǒu
快跑,用极快的速度前进。《管子。轻重》:「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
《國語辭典》:跳丸  拼音:tiào wán
1.古代百戏之一。表演者把几个球抛上空中,然后依次接取。晋。傅玄《马钧传》:「设为女乐舞像,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縆、倒立。」《野叟曝言》第八二回:「飞娘令幻民试演吞刀、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跳丸诸法,观者无不咋舌惊叹。」
2.比喻时光流逝的快速。唐。杜牧 寄浙东韩八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國語辭典》:疾驰(疾馳)  拼音:jí chí
快速奔跑。如:「赛车场上车队疾驰而过,热情的观众痴狂的呐喊著。」
《国语辞典》:风驱(风驱)  拼音:fēng qū
如刮风一样的快速。晋。陆机〈辩亡论〉:「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众雾集。」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雷动风驱,天行地止。」
《漢語大詞典》:飞星(飛星)
(1).流星。汉书·天文志:“﹝ 阳朔 ﹞四年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 唐 杜甫 《中宵》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元 萨都剌 《坐清风楼》诗:“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
(2).指运气;命运。《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道:‘……今日只是我的飞星好,不该受念咒之苦。’”
(3).形容快速。《西游记》第三三回:“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英烈传》第十三回:“ 朱 兵火箭、火炮,飞星放去,便烧起来。”
《漢語大詞典》:速化
谓快速入仕做官。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明史·阉党传·王绍徽:“既而姦党转盛,后进者求速化,妬诸人妨己,拟次第逐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词章俭陋之夫,挟科举速化之术,儼然坐皋比称大师矣。” 李详 《清故举人内阁中书盐城陶君墓志铭》:“所治皆非科举求速化者,累赴礼部试不第。”
《漢語大詞典》:云徂(雲徂)
云飞行向前。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云徂乎方,雨流乎渊。” 李轨 注:“徂,往也。方,四方。”亦泛指快速行进。 清 何观澜 《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火礮喧天兀不动,大舰倏忽皆云徂。”
《國語辭典》:轻骑(輕騎)  拼音:qīng jì
轻装便捷的骑兵。唐。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若迁延日久,操于河北立了营寨,难以退敌,不若乘今夜引轻骑劫野营。」
《國語辭典》:灵通(靈通)  拼音:líng tōng
1.精神上的感应相通。《西游记》第一回:「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2.快速丰富。如:「他的消息特别灵通,是班上的包打听。」
3.巧妙便利。如:「这玩意儿看来不起眼,用起来倒挺灵通的。」
4.机灵、伶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是他心地虽然灵通,性情却欠淳静,才略略有些知觉,便要搭驳先生。」
5.灵活。清。袁枚《子不语。卷二一。抬轿郎君》:「自言两肩负重,则筋骨灵通,眠食俱善。」
《漢語大詞典》: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國語辭典》:驱风(驅風)  拼音:qū fēng
驱除风寒。习惯上多以姜和红糖两种热性的东西,熬汁下肚,顿时会感到全身通热,去除寒气。宋。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分類:快速
《漢語大詞典》:神足
(1).神足通。佛教六通之一。指游涉往来非常自在的神通力量。 晋 法显 佛国记:“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僧璩:“ 璩 案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参见“ 六通 ”。
(2).犹高足。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凡此诸人,皆 潜 之神足。”
(3).神灵般的脚步。形容行走快速。 汉 应瑒 《驰射赋》:“驊騮激骋;神足奔越。终节三驱,矢不虚发。”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