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诏告(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
《國語辭典》:旗号(旗號)  拼音:qí hào
1.旗帜、旗子。《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见这边船上打著『贵州总镇都督府』的旗号,知道是汤少爷的船。」
2.旗语。即挥动旗子以传递的讯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号,叫他停轮。」
3.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著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买云雷雨。」
《国语辞典》:打著  拼音:dǎ zhe
假借别人的名义。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厮杀了一夜,如今天明也,咱打著他的旗号,必然开门也。」
《漢語大詞典》:虚邑
(1).空虚之邑。易·升:“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孔颖达 疏:“若升空虚之邑也。”
(2).名义上的封邑。封君在这些封地上没有征收赋税的经济权。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爵为 清边郡王 ,食虚邑自三百户至三千户,真食五百户终焉。”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司封失典故:“旧学士待制食邑千五百户以上,每遇恩则加实封。若虚邑五百者,其实加封二百;虚邑三百二百者,实加封一百。今復不然,虽前执政亦只加虚邑三百耳。故侍从官多至实封百户即止。”
墟落,村落。 宋 朱熹 《安溪书事》诗:“清溪流不极,夕雾起嵐阴。虚邑带寒水,悲风号远林。”
《國語辭典》:帽子  拼音:mào zi
1.戴在头上,用以遮阳、避雨、保暖或装饰的用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含著眼泪,自己除了帽子。」
2.加上不恰当、挖苦或罪嫌的词。比喻罪名或坏名誉。如:「高帽子」、「绿帽子」。
《漢語大詞典》:上僭
谓越位踰制,冒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等。诗·邶风·绿衣序:“《緑衣》, 卫庄姜 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孔颖达 疏:“由贱妾为君所嬖而上僭,夫人失位而幽微。” 汉 贾谊 新书·服疑:“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僭则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所得坑墓, 汉 印诸纽不一,必非贵而下拟,贱而上僭也。”
《國語辭典》:国葬(國葬)  拼音:guó zàng
对国家有特殊功勋者去世后,由政府以国家名义举行的葬礼。
《漢語大詞典》:诡托(詭託)
亦作“ 诡托 ”。 谓假借名义。晋书·艺术传序:“然而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辨〈天禄阁外史〉:“《天禄阁外史》,乃近年 崑山 王逢年 所诡託者, 逢年 特一有笔性浪子耳。”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例如 两浙 地主所使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田产诡托(假写在)亲邻佃仆名下,叫作‘铁脚诡寄’。”
《國語辭典》:出面  拼音:chū miàn
1.亲自出来承揽处理。《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你们既叫我出面,就得由我作主。」
2.具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在此地做官,不便出面做生意,所以一切都用的是某记,并不出名。」也作「出名」。
《漢語大詞典》:率税
唐 代由率贷转化而来的一种杂税。率贷在名义上是向富户借钱,率税则为按财产的多少而抽税。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代纳率钱状》:“缘 夏阳 、 韩城 两县残破,量减逃户率税,每年摊配 朝邑 、 澄城 、 郃阳 三县代纳钱六百七十九贯九百二十一文。”参见“ 率贷 ”。
《漢語大詞典》:率贷(率貸)
唐 代的一种杂税,即对富户按其财产的比率强制举债。新唐书·食货志一:“ 肃宗 即位,遣御史 郑叔清 等籍 江 、 淮 、 蜀 、 汉 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贷。”
《國語辭典》:旗子  拼音:qí zi
1.一种具有识别或指挥作用的标帜。大多用布、纸等质料制成,可挂在杆子或墙壁上。
2.名义、藉口。如:「他打著乐捐救人的旗子,到处招摇撞骗。」
《漢語大詞典》:虚爵
(1).空的饮酒器。仪礼·士相见礼:“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仪礼·乡射礼:“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以虚爵降。”
(2).犹虚衔。名义上的爵位或职称而无实在的事权。管子·侈靡:“其臣者,予而夺之,使而輟之……予虚爵而骄之,收其春秋之时而消之。”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汉 、 六朝 时,女子尚有封君侯者,如 戞羹侯 宣文君 是也。后世不独实官不任,并虚爵亦从而夺之。”
《國語辭典》:羡馀(羨餘)  拼音:xiàn yú
盈馀的赋税。《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楚传》:「方营景陵,诏楚为使,而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翚等不偿佣钱十五万缗,楚献以为羡馀,怨诉系路。」唐。白居易 秦中吟。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漢語大詞典》:走穴
(1).指临时拼凑演员,名义上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主办,而实际上由某几个人组织的文艺演出。《人民日报》1989.4.5:“这样的文艺晚会都对外标明一个或几个主办单位。实际上,晚会大多是由某几个人组织的。人们把这样的文艺演出称为‘走穴’,把‘走穴’的组织者称为‘穴头’。”
(2).谓参加这种演出。《新民晚报》1989.4.24:“今天,一些影星、舞星、歌星,包括节目主持星等等群星,也到下面‘走穴’,也可能站在‘野台子’上热闹一番。然而,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光彩往往被过重的市侩气熏黑了。”
《漢語大詞典》:蠲纸(蠲紙)
(1). 唐 宋 时 杭州 、 温州 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临安 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 蠲糨纸 ”。一说 吴越 钱氏 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 宋 钱康公 《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 泽 上书言其敝, 明宗 下詔悉废户部蠲纸。”参见“ 蠲符 ”。
《漢語大詞典》:蠲符
免除赋役的凭证。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 开元 四年,敕诸郡取紧厚纸,背皆书某州某年及纸次第,长官管干同署印记,竝送朝集,使上户部本部官掌纳,依次第用之,其贵重如此。一云,在 唐 凡造此纸户,与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