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子
(1).古良马名,相传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列子·周穆王:“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驂盗驪而右山子。”
(2).泛指良马。 宋 苏舜钦 《夏热昼寝感咏》:“山子逐雷电,安肯服短辕。”
(3).假山。宋史·礼志十六:“ 大中祥符 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詔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 明 袁宏道 《饮徐参议园亭》诗:“药栏斜布置,山子幻生成。”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三间楠木厅,一个大院落,堆满了太湖石的山子。”
(4).旧时 湖 广 地方迎春扮演的节目。《湖广志书·衡州府》:“立春先一日,太守率僚属迎春于城东 太平寺 ,各行户装演故事曰山子。”
(5).我国少数民族瑶族的一支。 明 邝露 赤雅·斑衣山子:“山子散处 横州 、 震龙 、 六磨 诸山,无版籍定居,斫山烧畬,轻死。”
《漢語大詞典》:山主
(1).寺院的住持。景德传灯录·金陵牛头山威禅师:“﹝ 牛头山 慧忠禪师 ﹞受业於 庄严寺 。闻 威禪师 出世,乃往謁之。 威 纔见,曰:‘山主来也。’” 元 王恽 《灵岩寺二十六韵》:“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2).书院的山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书院掌教:“ 台州 守 王华甫 建上蔡书院, 杨楝 为山主。”参见“ 山长 ”。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 山王 ”。
(4).占有山地的人。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萧希贤》:“ 希贤 深信不疑,即与山主议价,以百金得之。” 张天翼 《万仞约》:“ 闵贵林 巴结上那些财主们,撺掇着 闵九爷 出面来邀集 万仞冲 一带的山主们,成立了一个‘万仞约’--经理就是 闵贵林 。”
(5).山寨之主。《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守汛僂儸听真:俺 欧阳春 前来解围,快快报与你家山主知道。”
《漢語大詞典》:山长(山長)
(1). 唐 、 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延 尹恭初 为山长; 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 ,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事见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十一。 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 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 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宋 范成大 《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 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 岳山长 ,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
(2).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 简夫 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宋 陆游 《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漢語大詞典》: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漢語大詞典》: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漢語大詞典》:山猺
旧时对山区瑶族的蔑称。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 辰州 溪峒都指挥使 魏进武 率 山猺 数百人数寇城砦,朝廷不欲发兵穷讨,乃降詔招諭。”
分類:山区瑶族
《漢語大詞典》:收魂
(1).犹收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至十八日收灯,然后学子攻书,工人返肆,农商各执其业,谓之收魂。”
(2).旧时 瑶族 中的一种迷信仪式。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携五采竹筐……取妇衵服贮其中,名曰纳魄,又曰收魂。盖欲女惮魔之灵,安於其室,而不敢纵恣也。”
《漢語大詞典》:徭人
指瑶族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有兽名野婆……尝为健夫设计挤之大壑中,展转哮吼,脛絶不可起,徭人集众刺杀之。”
分類:瑶族族人
《漢語大詞典》:出面
(1).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做某种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在此地做官,不便出面做生意,所以一切都用的是某记,并不出名。” 茅盾 《锻炼》十六:“您的目的是逼迫 英 、 美 、 法 三国出面。然而, 老崔 ,您毕竟是书生之见!”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八章:“ 萧长春 捉摸着 李世丹 的口气和 马之悦 出面这件事儿,感到问题非常的严重。”
(2).瑶族婚俗。夫妇生子之后,携酒同回妇家,称为“出面”。与俗所谓回门相似,唯时间长短不同。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瑶族﹞婚娶、媒聘以铜与盐,至端午约於坡上,相携而归,名拕亲。拕亲之后,年岁生子,引妻携酒归见妇家,名出面。”
(3).古代南方风俗。长少相干犯,则少者出物,谓之出面。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渠阳蛮俗
《漢語大詞典》:呼王
瑶族人民对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的尊称。《太平天囯歌谣·呼王的恩情厚》:“不是説天地的恩情厚吗?比不上 呼王 的恩情厚啊!”
《漢語大詞典》:蛮猺(蠻猺)
亦作“ 蛮徭 ”。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省地晏然。”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苦则苦,艷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
《漢語大詞典》:洞猺
古代对南方瑶族人的蔑称。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岑溪 远且僻多瘴,又近 洞猺 从行者皆惮不敢往。”
《漢語大詞典》:拖亲(拖親)
亦作“拕亲”。 旧时瑶族的一种婚娶习俗。 宋 朱辅 溪蛮丛笑:“山猺婚娶,媒聘以铜与盐,至端午约与坡上,相携而归,名拕亲。”
《漢語大詞典》:瑶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 广西 、 湖南 、 云南 、 广东 、 贵州 五省(区)。参见“ 瑶 ”。
《漢語大詞典》:达努节
也称“祝著节”、“瑶年”。瑶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五月廿九日。这一天,家家杀鸡宰羊,以四两麻祭祀祖先。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到预定地点聚餐,并举行跳铜鼓舞、兴郎铁玖舞,放冲天炮,打陀螺,以及对歌、饮笑酒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箭猺
谓发髻上插有竹簪的瑶族女子。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凡女﹞未字,带箭竿一,分其髮盘结之,披堆花叠草巾於箭尾,涂遇狡好男,歌遂作,有室者弗之和,否则賡歌之,辞半以淫,两相悦,各易其衫带以归,此则箭 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