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赞(參贊)  拼音:cān zàn
1.参预谋划。《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红楼梦》第五三回:「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2.职官名:(1)清于外蒙古、新疆等地设置参赞大臣,以辅佐将军办理军务。(2)清末于东三省总督及西藏办事大臣之下,各置左右参赞。(3)清朝于外国公使馆置参赞,掌佐公使办理外交,有一、二、三等之别。
《漢語大詞典》:学正(學正)
(1). 宋 、 元 、 明 、 清 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2).地方学校学官。 宋 元 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 明 清 州学设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 宋 洪迈 《夷坚支甲志·林学正》:“ 王瞻叔 参政帅 闽 ,公言 林 平生行义,不妄取予,使加礼重。 王 访其所止,遣五兵一车,齎钱三万,聘以为学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当初吾在 沂州 做学正,他是童生新进学,家里甚贫,出那拜见钱不起。”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曝书杂记》:“﹝ 钱泰吉 ﹞官 海宁州 学正。”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國語辭典》:都讲(都講)  拼音:dū jiǎng
1.古时主持学舍的人。
2.学舍主讲的人。《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3.讲唱变文时担任唱经的人。
《國語辭典》:都试(都試)  拼音:dū shì
讲武考试。汉制以立秋日总试骑士。《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晋书。卷二一。礼志下》:「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试。」
《漢語大詞典》:赞治(贊治)
(1).谓负责文书的草拟工作。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郑玄 注:“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贾公彦 疏:“起文书草,乃后判决,是为赞治之法,故称赞治也。”
(2).协助治理。 宋 洪适 《代人起居太母回銮表》:“彤史扬休,久嬪京而赞治;赤光协吉,遂毓圣以开祥。”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况有 周 田 二卿赞治,卿其勉之,以副国念。”
(3).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北齐书·陈元康传:“ 大业 初,卒於 彭城郡 赞治。”隋书·裴蕴传:“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通典·职官十五:“ 开皇 三年,改治中为司马。 煬帝 又改司马及长史,併置赞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
《漢語大詞典》:卜人
侍奉君主以赞助礼仪的人。卜,通“ 僕 ”。礼记·檀弓上:“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陆德明 释文:“卜人师,依注音僕;师,长也,谓大僕也。”
《漢語大詞典》:恩力
敬称他人给予自己的支持、协助。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 五代 刘□ 《耳目记·墨君和》:“赖大王武略,累挫戎锋,获保宗祧,实资恩力。”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想惟循诱之方,无所不至;曲借恩力,使终成人材。”
《國語辭典》:托情(託情)  拼音:tuō qíng
以私情请求别人谋事。《老残游记》第四回:「今日见抚台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联络联络以为托情谋保举地步。」
《漢語大詞典》:参听(參聽)
(1).协助断决;协助治理。礼记·王制:“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 宋 曾巩 《王珪制·父準追封汉国公》:“惟时有子,为国宗臣,参听万机,人望惟允。”
(2).探听。宋书·鲁爽传:“ 长社戍 虏有六七百人, 爽 譎之曰:‘南更有军,可遣三百骑往界上参听。’”
《国语辞典》:单飞(单飞)  拼音:dān fēi
1.本指鸟独自飞翔。后引申为指单独一人。如:「自从他跟女友分手后,就单飞到现在。」
2.空军官校指学生不必教官在旁协助,已能单独驾机飞行,称为「单飞」。
《漢語大詞典》:济理(濟理)
犹济治。协助治理。 唐 陆贽 《姜公辅左庶子制》:“此朕三事大夫,济理图全之意也。”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贤殿’。”
分類:协助治理
《國語辭典》:助理  拼音:zhù lǐ
1.协助办理。《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宋。陈亮〈何茂宏墓志铭〉:「公之父必欲其二子由科举自奋,公独以其馀力助理家事,积累至巨万。」
2.协助办理事务的人。如:「你的助理告诉我,在这里可以找到你。」、「他的工作很繁琐,因此他聘了三、四个助理来帮忙。」
《漢語大詞典》:赞册(贊册)
亦作“ 赞策 ”。 谓协助册立天子或太子。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上自撰墓碑,题其额曰:两朝顾命定册元勋之碑。明年, 曾侍中 薨,上题其墓碑额曰:两朝顾命赞册亚勋之碑。”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止斋陈氏:“ 嘉王 之立, 止斋 以旧学亦有赞策功。”宋史·后妃传上·仁宗曹皇后:“迨入为嗣子,赞策居多。”参见“ 定策 ”。
《國語辭典》:定策  拼音:dìng cè
1.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2.策划、筹谋。《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3.既定的政策。《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漢語大詞典》:经房(經房)
明 清 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经房在 至公堂 上拆号填榜。”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三出:“小人自有箇脱皮换壳的法儿,过屠门,轻剜鼻凹斜拖墨,卖与经房薄行人。”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十八房
《国语辞典》:他力  拼音:tā lì
协助造就成果的外在力量,相对于自力而言。多指佛、菩萨、上师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