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赞化(贊化)
赞助教化。语本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明 方孝孺 《待制华川王先生像序赞》:“既而或以功业定乱,或以文章赞化,卒能合四海於分裂之餘,不越十年,遂致乎治。” 清 查慎行 《上座主孝感相国寿》诗:“赞化非一涂,调元歷三纪。”
《漢語大詞典》:弼教
辅助教化。多指以刑辅教。语出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孔 传:“弼、辅,期、当也。叹其能以刑辅教,当於治体。” 唐 一行 《起义堂颂》:“天辅 皋繇 ,明刑弼教。” 明 方孝孺 《白鹿洞规赞》:“维天降衷,维圣立极,维贤弼教,维民从式。”清史稿·刑法志一:“且夫国之有刑,所以弼教。一国之民有不遵礼教者,以刑齐之。”
《漢語大詞典》:讲师(講師)
(1).讲道传经的儒师或高僧。后汉书·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西湖 法明寺 ,昔讲师 继忠 居之。”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二三:“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吾见近日之为文人、为讲师者,其意皆欲以文名、以讲名者也。”
(2).讲习师旅之事。 晋 张协 《七命》:“将因气以效杀,临金郊而讲师。”
(3).高等学校中职别次于副教授而高于助教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训导(訓導)
(1).教诲开导。国语·楚语上:“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 唐 吕温 《〈地图志〉序》:“使嗜学之徒,未披文而见义,不由户而覩奥,斯训导之明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但语言自幼习成,骤难更改,故必徐加训导,庶几歷久可通。”
(2).学官名。 明 清 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諭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諭,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清史稿·职官志三:“儒学:府教授、训导,州学正、训导,县教諭、训导,俱各一人。”
《漢語大詞典》:助教
(1).古代学官名。 晋 咸宁 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州(郡)县学亦有设经学助教者。 北魏 增设医学助教, 隋 增算学助教, 唐 增律学助教,协助博士传授专门知识,至 宋 代废止。
(2).高等院校中教员的一种职称,职别低于讲师。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这样过了十年--其实那时候, F小姐 就已经是他的助教了。”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漢語大詞典》:助化
辅助教化。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津 好鬼神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道书,云可以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