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赞(參贊)
(1).协助谋划。晋书·姚泓载记:“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 宋 欧阳修 《谢赐飞白并赐宴诗状》:“臣本出寒儒,遭逢盛旦,误被奬擢,参赞钧衡。”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雨村 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2). 清 代於 蒙古 、 新疆 等地置参赞大臣,协助将军办理军务。 清 末于东三省总督、 西藏 办事大臣下均设参赞。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治 喀尔喀 者, 乌里雅苏臺 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
(3).使馆中仅次于使馆首长并协助其工作的外交官员。使馆首长不在时,一般都由参赞以临时代办名义暂时代理使馆事务。 郑观应 《盛世危言·通使》:“盖参赞为使臣之副。凡交涉大事……皆赖参赞为使臣商定而行。”
《漢語大詞典》:帅阃(帥閫)
(1).镇抚一方的军事首长。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
(2).指帅府。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行行渐欣临帅閫,且把征车顿,忙参上将营。”
《漢語大詞典》:院长(院長)
(1). 唐 代御史、拾遗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相呼为元老,或曰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 唐 韦迢 有《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按, 杜甫 曾任拾遗,故称其为院长。
(2). 唐 时亦称翰林院学士承旨为院长。新唐书·沈传师传:“翰林缺承旨,次当 传师 , 穆宗 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
(3).即山长。旧时书院的主讲、主持者。 清 乾隆 时改称院长。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书院掌教
(4). 宋 元 时对地方狱吏的尊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游手:“故尹京政先弹压,必得精悍钩距、长於才术者乃可。都辖一房,有都辖使臣总辖供申院长,以至厢巡地分头项火下凡数千人,专以缉捕为职。”《水浒传》第三八回:“説话的,那人是谁?便是 吴学究 所荐的 江州 两院押牢节级 戴院长 戴宗 。那时故 宋 时 金陵 一路节级,都称呼‘家长’; 湖南 一路节级,都称呼做‘院长’。”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李将仕 与书二封,一封与押司 范院长 ,一封与 吉利桥 下开客店的 王 主人。” 严敦易 校注:“这是对于管理刑狱的吏役们的尊称。”
(5).旧时小说中对仆从的称呼。 宋 洪迈 《夷坚志补·临安武将》:“ 向巨源 为大理正,其子 士肃 ,因出謁,呼寺隶两人相随,俗所谓院长者也。”
(6).以院命名的某些机关、学校,其首长称院长。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三:“他现在是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全国航空学会理事长 沈元 。”如:人民法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
《漢語大詞典》:检阅(檢閲)
(1).查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 慧嶷 ﹞经阎罗王检閲,以错召放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曾鲁公 ﹞得牒,审其意在譁毁。公殊不形声色,唯命检閲有无胎孕。”红楼梦第一回:“ 空空道人 听如此説,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閲一遍。” 沙汀 《范老老师》:“他订了一份日报,一份夜报,每月一册,装订得很整齐。他开始择要地浏览下去,检阅着从八月十二直到最近的日刊。”
(2).特指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丁玲 《县长家庭》:“在这显得过分宽敞的屋子里,太多的灰色的条幅,象受检阅的队伍似的四方站着。”
(3).官名。 宋 代设置,属史官类,掌点校书籍。 明 清 沿袭。 明 属翰林院, 清 在文渊阁。
《漢語大詞典》:首长(首長)
(1).头领。尉缭子·束伍令:“亡长得长,当之。得长不亡,有赏。亡长不得长,身死家残。復战得首长,除之。”新唐书·兵志:“﹝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三:“善为羣者,必委立一首长,使之代表全羣。”
(2).今指政府或部队中的高级领导人。
《漢語大詞典》:市长(市長)
(1).古官名。职掌同市令。 汉 代于 长安 置东西市令,于都邑置市长。史记·太史公自序:“ 无泽 为 汉 市长。”汉书·食货志下:“﹝ 王莽 ﹞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晋书·张轨传:“市长 谭祥 请出仓穀与百姓,秋收三倍徵之。”参见“ 市令 ”。
(2).城市的行政首长。如: 开封市 市长; 抚顺市 市长。参见“ 市 ”。
《漢語大詞典》:市令
(1).古官名。掌管市场。 战国 时 楚国 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 汉 于 长安 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 南北朝 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 唐 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 宋 王溥 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周礼·地官·廛人“罚布” 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 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
《漢語大詞典》:官都
国家众官的首长或某地方某单位的行政长官。管子·问:“问五官有度制,官都其有常断,今事之稽也何待?” 尹知章 注:“官都,谓总摄诸司者也。” 郭沫若 等集校:“此‘官都’与‘五官’同列,当为中央之官都……唯官都有大小之别,在中央者‘总摄诸司’,等於冢宰, 尹 俞 未误。在地方及其他官职,亦有都,《度地篇》水官有都,即其证。”
《漢語大詞典》:宪长(憲長)
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 秦 汉 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明 清 都察院的都御史。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 寳元 中,御史府久闕中丞。一日, 李淑 召对, 仁宗 偶问以宪长久虚之故…… 许公 奏曰:‘中丞者,风宪之长,自宰相而下,皆得弹击,其选用,当出圣意。’”明史·饶伸传:“礼部侍郎 于慎行 以 大壮 文独劣,拟乙置之。都御史 吴时来 及 朝阳 不可…… 时来 附权蔑纪,不称宪长。”
《漢語大詞典》:府丞
(1).太守的属官。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三岁,迁 河南 太守……府丞 义 出行蝗,还见 延年 。”
(2). 汉 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后汉书·班超传:“ 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为 疏勒王 。”
(3). 明 代 顺天 、 应天 二府, 清 代 顺天 、 奉天 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 明 代詹事府、 清 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明史·职官志三:“ 顺天府 ,府尹一人,府丞二人。”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二员。”清史稿·职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汉文册籍。”
《漢語大詞典》:司令部
(1).军队首长实施作战指挥、管理训练等工作的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均设有司令部。 巴金 《灭亡》第一章:“ 李冷 从旁边的人底谈话里才知道坐车的人是戒严司令部秘书长。”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一:“司令部侦通队 李队长 说,交通班的同志们经常到河东去联络,这一段路他们很熟。”
(2).借指首脑机关,指挥中枢。 李凯 庆琛 《五亿农民的方向》:“指导办社的司令部--建社筹备委员会组织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预备队(預備隊)
作战时军队首长掌握的机动力量,用以完成作战计划中预定任务或应付新的情况。 田汉 《卢沟桥》第二幕:“第三排为预备队,位置于本桥右侧通 宛平 西门之阵地。” 毛泽东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葫 锦 援敌进得较快,则你们应准备以总预备队加入四纵、十一纵方面歼灭该敌一部,首先停止该敌之前进。”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正在这个时候,团长 高陵 派来了两支强大的援兵--第三营的一个连和第一营的预备队。”
《漢語大詞典》:乌头白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於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嘆,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兵备道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邵长衡《青门剩稿》
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