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学官(學官)
(1).学校的房舍。汉书·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 颜师古 注:“学官,学之官舍也。”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
(2).指学校。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皇帝建学官,亲近忠良,欲以絶怪恶之端。”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
(3).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 汉 代开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 西晋 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 宋 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又称教官。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 为学官,悼道之鬱滞。” 唐 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閒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宋 秦观 《送张和叔兼简黄鲁直》诗:“学官冷如水,齏盐度朝曛。”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学官如父兄,其学生皆如子弟。”
《漢語大詞典》:教职(教職)
(1).周礼小宰六职之一。掌教化之事。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
(2).指教官。 明 黄溥 《闲中古今录摘钞》:“ 宣德 间,大父 南山先生 与 慈谿 王公 来,俱以教职同荐入宪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戴益生:“知阁下改就教职,都中朋辈,咸谓阁下失计。”
(3).指教员的职务。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他突然辞去教职,抛下妻子,远迢迢地飞到 重庆 去了。”
《漢語大詞典》:广文(廣文)
(1).宽厚的文德。《商君书·徕民》:“天下有不服之国,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2).“广文先生”的简称。指 唐 郑虔 。 唐 杜牧 《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3).“广文先生”的简称。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宋 叶适 《鄱阳董季兴往游怀玉山》诗:“广文偶来亦同病,买田施食慇懃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妾前以四金寄广文,已復名在案。”详“ 广文先生 ”。
(4).“广文馆”的简称。新唐书·百官志三:“﹝祭酒、司业﹞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广文:“始,其春官氏擢广文生者,名第无高下。”详“ 广文馆 ”。
《漢語大詞典》:广文先生(廣文先生)
(1). 唐 杜甫 称 郑虔 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 玄宗 爱 郑虔 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 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 饭不足。”
(2).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宋 梅尧臣 《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瓶》诗:“我今老病寡肉食,广文先生分遗微。”
《漢語大詞典》:广文馆(廣文館)
唐 七学之一。 天宝 九年,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中修进士业者。参阅通典·职官九新唐书·百官志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广文
《漢語大詞典》:威仪(威儀)
(1).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颖达 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輒令 钧 参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明道先生 尝至 天寧寺 ,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
(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 孔 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 宣 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班没有思想的男子在休息的时候,便因着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底威仪常是调伏这班人的邪念。”
(3).指服饰仪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张行信 ﹞为人简朴,不脩威仪。”
(4).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晋书·卫瓘传:“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隋书·礼仪志三:“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及塟於东郊,上与淑妃御 延兴门 ,出内库金玉駞马、凤凰、麒麟,各高数尺,以为威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
(5).道教官职名。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召为威仪及天下採经使。”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三:“ 浙西 奏,道门威仪 郑章 、道士 夏隐言 ,焚修精志,妙达希夷,推诸辈流,实有道业。”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道录:“《宋朝会要》曰, 唐 有左右街威仪, 周 避讳改为道録, 宋 朝因之。”参见“ 威仪师 ”。
(6).佛教语。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
(7).指瑞草。旧唐书·德宗纪下:“‘节度使宜以鶻衔綬带,观察使宜以鶻衔威仪。’威仪,瑞草也。”
《漢語大詞典》:威仪师(威儀師)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漢語大詞典》:师儒(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漢語大詞典》:学宫(學宫)
(1).学校。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清 钱谦益 《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
(2).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 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伦堂上,排列仪从,以决是非。”
《漢語大詞典》:教官
(1).掌教化的官员。周礼·地官·司徒:“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 贾公彦 疏:“自此以下至槀人,揔六十官,皆是教官之属。”
(2).掌管学校的官员。 元 明 府学置教授,州学置学正,县学置教谕训导,掌教诲所属生员之事,统称教官。又称校官、学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张文潜 三子 秬 、 秸 、 和 ,皆中进士第。 秬 秸 在 陈 死于兵, 和 为 陕 府教官。”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知县充本省同考》:“ 明 初各省乡试同考,聘教官不足,则聘外省之知县推官。”
(3).指在军队或军事院校中执教的军官。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人与军官团一个教官作邻居的,要他在饭后课馀教教小孩子。”
《漢語大詞典》:儒师(儒師)
(1).博雅淳正的师傅。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 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
(2). 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漢語大詞典》:老教
老于任所的教官。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 程师爷 见修饌不菲,人地相宜,竟强似作个老教去吃那碗豆腐饭,因此一住四个年头。”
分類:任所教官
《漢語大詞典》:改教
改任教官。旧时教官简称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此刻随便出个考语,説我‘心地糊涂’……我还到那里同他辩去呢。这个还是改教的局面。”
《漢語大詞典》:广文先生(廣文先生)
(1). 唐 杜甫 称 郑虔 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 玄宗 爱 郑虔 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 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 饭不足。”
(2).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宋 梅尧臣 《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瓶》诗:“我今老病寡肉食,广文先生分遗微。”
《漢語大詞典》:道职(道職)
道教官员的职务。《宣和遗事》前集:“及置道官,自太虚大夫至金坛郎,凡十六等,同文自中大夫至迪功郎。道职自 冲和殿 侍宸至 凝神殿 校经,凡十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