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仙曹  拼音:xiān cáo
1.仙辈,仙人的行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真西山是草庵和尚,苏东坡是五戒禅师,就是死后或原归故处,或另补仙曹。」
2.唐时尚书省各官署称为「仙曹」。尚书省郎中也称为「仙曹」。
《漢語大詞典》:鹓班(鵷班)
朝官的行列。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调和鼎鼐理阴阳,位列鵷班坐省堂。” 明 沈鲸《双珠记·并拜荣升》:“分镇 剑南西道 ,且喜名列鵷班。”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贼》:“俺乐工卑滥,硜硜愚暗,也不曾读书献策,登科及第,向鵷班高站。”参见“ 鵷鷺 ”。
分類:朝官行列
《國語辭典》:鹓鹭(鵷鷺)  拼音:yuān lù
鹓与鹭飞行时排列整齐有序。比喻朝官整齐的行列。《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振鹓鹭之羽仪,纵雕龙之符采。」《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怀黄绾白,鹓鹭成行。」也作「鸳鹭」。
《國語辭典》:转行(轉行)  拼音:zhuǎn háng
改换行业。如:「他从商数十年,最近转行教起书来。」
《漢語大詞典》:五五
(1).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五五相乘为二十五, 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遭离母忧,五五断仁。”
(2).二十五。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陆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 轩辕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为伊邑。”此谓 黄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为行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鵠,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上飞 衡 阳 ,下宿 沅 汉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晋书·天文志中:“凡降人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又云,如人叉手相向。”
(4).谓以五人为伍,犹如古代军队编制。魏书·高佑传:“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國語辭典》:队伍(隊伍)  拼音:duì wǔ
1.凡列队而成行伍,称为「队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
2.团体、组织。如:「他很早就加入文艺救国的队伍。」
《國語辭典》:上列  拼音:shàng liè
1.名列前茅。宋。张舜民 游公墓志铭:「已而考行试艺,屡居上列,人畏敬,无敢抗其锋。」
2.高官。《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三国魏。曹植 求自试表:「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爵重禄厚之所致。」
3.上座,比较受尊敬的席位。唐。杜甫〈后出塞〉诗五首之一:「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元史。卷一三四。列传。也先不花列传》:「朝会燕飨,使居上列。」
4.上面列出的。如:「上列规定,请各位务必确实遵行!」
《漢語大詞典》: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4).起火焚烧。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6).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漢語大詞典》:斜行
(1).倾斜的行列。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閒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2).古有斜界纸,用于书写。后因以“斜行”指代词章。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葆馚 总角即好倚声……每因兴会,輒有斜行。”
《漢語大詞典》:五章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沈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4).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 ,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 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5).指五言诗。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6).指诏书。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 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五色诏(五色詔)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分類:诏书
《漢語大詞典》:谪籍(謫籍)
亦作“ 謫藉 ”。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漢語大詞典》:乱行(亂行)
乱了行列。左传·襄公三年:“ 晋侯 之弟 扬干 乱行於 曲梁 , 魏絳 戮其僕。” 杜预 注:“行,陈次。”晋书·天文志中:“ 五星 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 唐太宗 《采芙蓉》诗:“游鶯无定曲,惊鳧有乱行。”
(1).昏乱的行为。晏子春秋·谏上三:“外无怨治,内无乱行。” 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云:“内无昏乱之行也。” 汉 王充 论衡·书虚:“用 管仲 ,故知 桓公 无乱行也。”
(2).指胡乱行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实据,乱行不得。”
《國語辭典》:山脉(山脈)  拼音:shān mài
许多山岭相连,沿一定方向延伸而成系统者。如:「中央山脉」、「雪山山脉」。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漢語大詞典》:一列
(1).指官位一级。吕氏春秋·诚廉:“ 武王 即位,观 周 德,则使叔 旦 就胶鬲於次 四内 ,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
(2).犹言一为陈述。 汉 王褒 《九怀》:“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3).表数量。用于成行列者。《国语·周语中》“陈其鼎俎” 三国 吴 韦昭 注:“俎设於左,牛豕为一列,鱼腊肠胃为一列。”宋书·乐志一:“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尔, 预 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餘四人,岂復成乐?”新唐书·李晟传:“有詔赐第 永崇里 、 涇阳 上田、 延平门 之林园,女乐一列。”朱子语类卷八九:“今不异庙,只共一堂,排作一列,以西为上。”如:一列火车。
《國語辭典》:班序  拼音:bān xù
1.班列次序。《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2.依官爵或年纪排列的次序。《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