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旅(軍旅)  拼音:jūn lǚ
军队。《礼记。乐记》:「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王处直诣军前,献缯帛十万疋,犒设军旅。」
《國語辭典》:队伍(隊伍)  拼音:duì wǔ
1.凡列队而成行伍,称为「队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
2.团体、组织。如:「他很早就加入文艺救国的队伍。」
《國語辭典》:轻兵(輕兵)  拼音:qīng bīng
1.人数不多,装备轻便的军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未须大击,且以轻兵扰之。」
2.便于携带的轻型武器。
《國語辭典》:兵团(兵團)  拼音:bīng tuán
1.一种军队编制。
2.一部分的军队。如:「主力兵团」。
《漢語大詞典》:精劲(精勁)
(1).精良锐利;精悍勇猛。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故沉閭渟钧,精劲之良也,而不以击,则朝菌不能断焉。”旧唐书·牛仙客传:“ 仙客 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 希逸 之状。”宋史·韩琦传:“ 中山 兵,精劲冠 河朔 。”
(2).指精悍勇猛的部队。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
(3).精妙遒劲。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秋毫精劲,霜素凝鲜。”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伏捧十一月十七日病告中所遣书教,笔墨精劲,慰諭曲折,深开忧灼烦苦之抱。” 清 彭绩 《息庵翁传》:“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
《國語辭典》:主攻  拼音:zhǔ gōng
1.攻击的主力。如:「主攻球员」。
2.主修。如:「他在学校主攻声乐。」
3.主张攻击。宋。魏了翁《鹤山集》:「至康定攻守之策,则韩忠献主攻,范文正主守。」
《國語辭典》:御林军(御林軍)  拼音:yù lín jūn
负责保卫京都,警卫皇帝的部队。《三国演义》第二回:「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西游记》第九回:「唐王见奏大怒,就发御林军六万,著殷丞相督兵前去。」
《漢語大詞典》:幢校
指所属的部队。魏书·世祖纪上:“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
分類:所属部队
《國語辭典》:前站  拼音:qián zhàn
行军或集体出行时,称将要停留的地点或将要到达的地点为「前站」。
《國語辭典》:打前站  拼音:dǎ qián zhàn
走在最前头或做开路先锋。《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马饭完也未?」
《國語辭典》:浮云(浮雲)  拼音:fú yún
1.天空飘浮的云。《楚辞。宋玉。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2.比喻不足挂心或重视的事物。《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比喻小人、佞臣。《楚辞。宋玉。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比喻轻快飘逸的笔势。《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比喻时光流逝迅速,世事变化无常。唐。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不见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國語辭典》:小队(小隊)  拼音:xiǎo duì
队伍的编制单位。其人数不多,便于管理。
《國語辭典》:守土  拼音:shǒu tǔ
1.保卫国家的土地。《秦并六国平话。卷下》:「赖宗庙天下初定,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为天子守土,故称监。」
2.地方官。唐。韩愈 袁州祭神文三首之二:「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于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闵,以时赐雨。」
3.戍守的士卒。《晋书。卷二四。职官志》:「大国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
《國語辭典》:精锐(精銳)  拼音:jīng ruì
1.精练勇锐。《战国策。魏策四》:「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三国演义》第二回:「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抵敌。」
2.精明锐利的心思。《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吐情素而披心腹,各悉精锐,以贡忠诚。」
《國語辭典》:振旅  拼音:zhèn lǚ
整顿军队。《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南朝梁。任昉〈劝进今上笺〉:「班师振旅,大造王室。」
《國語辭典》:奔命  拼音:bēn mìng
1.为完成某件事情而奔走忙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楚罢于奔命。」
2.传达紧急命令。《汉书。卷七四。丙吉传》:「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奔命,警备事。」
《國語辭典》:奔命  拼音:bèn mìng
快速的跑。《左传。成公七年》:「吴始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金瓶梅》第四三回:「头儿也不回,一直奔命往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