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辗转(輾轉)
(1).翻来覆去的样子。《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朱熹 集传:“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 宋 王安石 《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寄纯甫》:“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章:“ 郭祥 辗转不能成寐。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妈家辞行,告知她明天回部队去。”
(2).反复不定。后汉书·来历传:“ 歷 怫然,廷詰 皓 曰:‘属通諫何言,而今復背之?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 李贤 注:“辗转,不定也。”明史·沈束传:“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3).转移;经过许多地方。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 李善 注:“字书曰:辗,亦展字也。説文曰:展,转也。 郑玄 《毛诗笺》曰:转,移也。” 清 陈维崧 《早发望亭》诗:“棹歌写风波,羣动互辗转。”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若其生活两间,居天然之掌握,辗转而未得脱者,则使之闻之,固声之最雄桀伟美者矣。”
(4).经过许多人的手;非直接地。 巴金 《寒夜》二四:“他上次考了个备取,他母亲费了大力辗转托人讲情,他才能够进去。”
《漢語大詞典》:流徙
(1).迁移;转移。管子·侈靡:“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酷吏列传:“ 山 东水旱,贫民流徙。” 宋 苏辙 《出山》诗:“ 汉 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流徙之际, 海婴 忽染疹子,因居旅馆一星期,贪其有汽炉耳。”
(2).指流离失所的人。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念 西河 流徙,则持牒招来,全活不下三万人。”
(3).流放。后汉书·桓帝纪:“流徙者使还故郡,没入者免为庶民。”南史·周弘正传:“后为平西 邵陵王 府諮议参军,有罪应流徙,敕以赐 干陁利国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理藩院:“理刑司掌 蒙古 诸刑名,自斩绞外,罪止鞭朴,不及流徙,而以牛马作赎刑焉。”
(4).犹变迁。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漢語大詞典》:移转(移轉)
(1).转移。后汉书·赵温传:“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復欲移转乘舆,更幸非所。” 唐 白居易 《庭松》诗:“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2).法律名词。谓地位、权利的变动。如住所移转、物权移转、债权移转等。
《漢語大詞典》:变心(變心)
(1).改变心志。谓改心向善。荀子·君道:“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姦怪之属,莫不反慤。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2).改变心志。改变初衷。《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3).指男女爱情的转移。 曹禺 《日出》第二幕:“现在这文明结婚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用。他要变心,他就会找律师不要我。”
《漢語大詞典》:夺移(奪移)
(1).夺此移彼;转移。后汉书·献帝纪论:“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 晋 曹摅 《感旧诗》:“ 廉 藺 门易轨, 田 竇 相夺移。”
(2).动摇改变。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新唐书·赵彦昭传:“ 彦昭 顾己处外,恐权宠夺移,不悦。”
分類:动摇转移
《漢語大詞典》:那移
(1).挪借移用。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如本路闕少钱物,即委三司於佗处擘画,那移应副。”《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 石知县 家财人口变卖都尽。上官只得在别项那移赔补。”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
(2).转移;移动。 宋 欧阳修 《论乞赈救饥民札子》:“只闻朝旨令那移近边兵马,及於有官米处出糶,此外未闻别行賑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其图以一平方面,截为十三块,或长方,或半长方,或鋭角,或钝角,展转那移,互相軿凑,或为圭形,或为磬形,或为屋宇形,或为桥梁形。”
《漢語大詞典》:挪移
(1).把专款移作他用。《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何处挪移这项钱来?”清史稿·食货志二:“年年小审,挪移脱换,丛弊多端。”
(2).移动;转移。《花月痕》第十一回:“这个字,要两边都一样,可以挪移的。” 朱自清 《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漢語大詞典》:移掇
转移;移动。 清 蒋士铨 《香祖楼·嫁兰》:“奴家气他不过,暗向母家移掇一千银子,竟叫 高驾 送去。”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另做矮边圆盘一隻,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
分類:转移移动
《漢語大詞典》:流转(流轉)
(1).流离转徙。后汉书·董卓传:“初, 灵帝 末,黄巾餘党 郭太 等復起 西河 白波谷 ,转寇 太原 ,遂破 河东 ,百姓流转 三辅 。”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 小娥 ﹞因流转乞食至 上元县 ,依 妙果寺 尼 净悟 之室。” 清 顾炎武 《流转》诗:“流转 吴 会 间,何地为吾土?”《〈王西彦小说选〉自序》:“我就带着在 北运河 两岸写下的一些笔记,连同上面提到的问题,突围回到 武汉 。接着,又在 长沙 和 湘 西南一带奔走流转。”
(2).运行变迁。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清 吴贯勉 《长亭怨·送春》词:“岁华流转,偏唤起闲情绪。”《阿英敌后日记·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晨间,灰云漫天,流转如奔马,日光不强,东北风甚剧。”
(3).流动转移。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师诲 ﹞曾於衲僧处得落星石一片……此石后流转到 绰 安邑 宅中。” 杨朔 《宝石》:“据说,当年 晋 朝的高僧 法显 翻山过海,流转十几年,辗转来到 锡兰 ,曾经在这儿住了两年多,钻研佛经。”
(4).指商品或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周转。 宋 范仲淹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岁时间,其息十倍。”《元典章·户部七·官钱不收软钞》:“但有软烂,官不收受,民间何以流转?以致钞法澁滞,交易不便。”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穷,此久远之利也。”
(5).曲折流动。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张公行状》:“水紺緑,随山方折流转,大声出雷霆,细声中琴瑟。”
(6).流畅圆转。南史·王筠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何景明 《明月篇》序,大意谓: 子美 七言诗,词固沈着,而调失流转,不如 唐 初四子音节可歌。”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国文教科书》不比儿歌,没有流转和谐的声调,唱着唱着,只听得一个个艰涩而滞重的字音。”
(7).轮流。隋书·音乐志下:“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
(8).佛教语。指因果相续而生起的一切世界现象,包括众生生死在内。流,相续。转,生起。瑜伽师地论卷五二:“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百喻经·治鞭疮喻:“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於地狱。”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只能断绝生死,超出流转,‘神’(人我)才不受物累。”
《漢語大詞典》:流沙
(1).沙漠。沙常因风吹而流动,故称。书·禹贡:“导 弱水 至於 合黎 ,餘波入於流沙。”《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 赤水 而容与。” 王逸 注:“流沙,沙流如水也。” 唐 李白 《闺情》诗:“恨君流沙去,弃妾 渔阳 间。”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我们还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双鞋子罢,我的是走流沙,他的是上朝廷的。”
(2).指西域地区。 金 李纯甫 《杂诗》之四:“空译流沙语,难参 少室 禪。” 元 子温 《题画》诗:“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先生﹞上自流沙 乾竺 之学,中而吐纳黄白之术,下至壬奇医筮之微,无不洞其源流。”
(3).指冲刷入江海中的细沙土。 元 宋无 《鲸背吟·讨水》:“海波咸苦带流沙,岛上清泉味最佳。”
(4).沙漠地区中不固定的、常常随风流动转移的沙。 李瑛 《给造林远征队》诗:“你们踏住万顷流沙,牵来了道道绿的长城。”
《漢語大詞典》:变迁(變遷)
情况的变化转移。新唐书·崔玄暐传:“ 开元 二年詔:‘ 玄暐 、 柬之 , 神龙 之初,保乂王室,姦臣忌焉,謫殁荒海,流落变迁,感激忠义。’” 明 李贽 《和韵》之八:“沧海桑田几变迁,深深海底好扬鞭。” 刘半农 《〈诗选〉自序》:“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十年以来环境的变迁与情感的变迁留下一些影子。”
分類:转移变迁
《漢語大詞典》:长征(長征)
(1).远地征戍、征伐。 唐 李颀 《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 幽 燕 客。”《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徧之四》:“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 清 李渔 《比目鱼·谲计》:“奇谋画定始长征,不比前番学弄兵。”
(2).长途远行。 元 耶律铸 《磨剑行》:“故国江山梦里行,不期今日果长征。”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时局纵谈罢,举酒祝长征。”
(3).特指 中国 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 江西 陆续转移到 陕北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五十餘年如一日,不断长征跃进。”
《漢語大詞典》:转移(轉移)
(1).转换;迁移。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若今佣赁也。”史记·匈奴列传:“ 唐 虞 以上有 山戎 、 獫狁 、 荤粥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2).改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两汉风俗:“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 伯喈 之为人,其戒之哉。”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
《漢語大詞典》:负心(負心)
(1).违心。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仪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 彭铎 校正:“挠,曲也。负,背也。两句即‘挠如芷之志,负若芬之心’。”《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负心二十载,於今废将迎。” 李善 注引 嵇康 《幽愤诗》:“内负宿心。”
(2).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红楼梦第一○四回:“你还不知道我的心和他的心么?都为的是 林姑娘 。你説我并不是负心,我如今叫你们弄成了一个负心的人了!” 张天翼 《报复》:“我去保证一个遗弃我的女人,我去保证一个负心的女人?”
《漢語大詞典》:必然
(1).谓事理必定如此;一定。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覩存亡之符効,见废兴之必然,故能成功於一时,垂业於万世。”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此理之必然也。”《水浒传》第五六回:“倘或点名不到,官司必然见责。”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超时代其实就是逃避,倘自己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又要挂革命的招牌,便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必然地要走入那一条路的。”
(2).哲学名词。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