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涛(風濤)
(1).风浪。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
(2).比喻艰险的遭遇。 唐 项斯 《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 元 刘因 《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明 唐顺之 《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
(3).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过去一年里,亿万 中国 人民经受了一生中最大最复杂的感情的风涛。”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沸腾(沸騰)  拼音:fèi téng
1.液体在一定压力下,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时,液体表面及内部发生汽化的现象。
2.水流涌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晋。左思〈吴都赋〉:「濆薄沸腾,寂寥长迈。」
3.喧噪动荡。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旧唐书。卷五九。列传。任瑰》:「隋氏失驭,天下沸腾。」
《國語辭典》:凌厉(凌厲)  拼音:líng lì
1.上升、高飞。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宋。苏泂〈雨中花。十载尊前〉词:「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2.形容气势猛烈迅速。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明史。卷二二六。海瑞列传》:「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國語辭典》:愤激(憤激)  拼音:fèn jī
愤怒激动。晋。张华〈壮士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南史。卷一。宋本纪。武帝》:「丹诚未宣,感慨愤激。」
《漢語大詞典》:火烈
(1).持火把者的行列。烈,通“ 列 ”。《诗·郑风·大叔于田》:“ 叔 在藪,火烈具举。” 郑玄 笺:“列人持火俱举,言众同心。” 孔颖达 疏:“火有行列,俱时举之。”
(2).火势猛烈。《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餘,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诗:“霜乾火烈声爆野,飞走无路号且讶。”《说岳全传》第二九回:“一霎时,火烈烟飞。”
(3).比喻威势猛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威亮火烈,势踰风扫。” 张铣 注:“言其威武信为猛烈。”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
(4).起火焚烧。梁书·武帝纪上:“移檄京邑曰:‘……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宋 苏舜钦 《游山》诗:“近为雷霆拔,火烈瓦甓糜。”
(5).指物被火焚烧而爆裂。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
(6).喻严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杀人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國語辭典》:旋风(旋風)  拼音:xuàn fēng
1.螺旋状的风。某处气压骤低时,四面空气,向该处急吹而形成。
2.形容动作迅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七出:「马蹄儿泼剌剌旋风赸,弓来紧弯,弦来急攀。」
3.来势凶猛或引起震撼的事。如:「前些时候,服装界刮起一阵复古的旋风。」
《国语辞典》:燄燄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书经。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也作「焰焰」。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漢語大詞典》:水怒
谓水势猛烈。汉书·沟洫志:“若乃多穿沟渠於 冀州 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 宋 王安石 《牛渚》诗:“山盘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无穷渊。”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仓场:“袪潮港之堙,凿 徐 吕 二洪之巨石,平水怒。”
《漢語大詞典》:电发(電發)
(1).雷电发作。比喻行动迅速或声势猛烈。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雷动电发,馺高举兮。”周书·武帝纪论:“及英威电发,朝政惟新,内难既除,外略方始。”
(2).疾速进发、出击。《宋书·徐羡之传》:“可遣中领军 到彦之 即日电发。”梁书·文学传下·刘峻:“自金行不竞,天地版荡,左带沸脣,乘间电发。”
《國語辭典》:风暴(風暴)  拼音:fēng bào
1.大风大雨,具有破坏力的恶劣天气。如:「风暴之后,总是带来严重的灾情与损失。」
2.比喻情势猛烈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如:「经过这次政治风暴,造成了人心的不安和社会的动乱。」
《漢語大詞典》:淩厉(淩厲)
1.凌空高飞;升腾直上。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鮋鰕踊悦於泥泞,赤螭凌厉乎高冥。” 唐 李德裕 《凤凰赋》:“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
2.形容气势猛烈逼人。三国志·魏志·贾翊传“ 太祖 不从,军遂无利”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至于 赤壁 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宋 朱淑真 《白菊》诗:“回旋秋色漙清露,凌厉西风紫嫩霜。” 明 宋濂 《诸子辩》:“﹝ 庄子 ﹞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下上星辰而莫测其所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文气凌厉,词意婉和。”
3.犹严肃,严厉。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吾乡 黄石斋 先生为千古伟人,初不知其生前如何风采,余曾得其《待漏图》画像,则恂恂道貌,靄然可亲,絶无一毫凌厉气概。”
4.犹锋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尔来时局迁移,战术大变,前此骑射火器,凌厉无前,今则芻狗弁髦,一无所用。”
《國語辭典》:炽盛(熾盛)  拼音:chì shèng
繁盛。《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漢語大詞典》:雨阵(雨陣)
指来势猛烈的雨。 唐 李山甫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晚天吟望秋光重,雨阵横空蔽断霓。” 宋 李觏 《雨中作》诗:“羣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呵,我们将看见这个决口,红的血与白的脓汹涌奔流,大的风暴和急的雨阵,污秽的墙上涂满新油。”
《漢語大詞典》:陵厉(陵厲)
(1).超越,凌驾于……之上。晋书·葛洪传:“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躡景。”明史·熊廷弼传:“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攖众怒。”
(2).蜿蜒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冠北辰兮岌峩,带长虹兮陵厉。” 赵幼文 校注:“陵厉,蜿蜒之貌。”
(3).咄咄逼人貌。南史·沈庆之传:“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 頊 魁岸辩口, 懿宗 短小傴僂, 頊 视 懿宗 ,声气陵厉。”
(4).气势猛烈。 章炳麟 《夏口行》诗:“朔风忽陵厉,白露转为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