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腾腾(騰騰)
(1).升腾。犹飞。 唐 鲍溶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见腾腾的鸟起林梢。”
(2).升腾。犹飞射。 唐 仲子陵 《五丝续宝命赋》:“龙烂蛇伸,光气腾腾。”
(3).升腾。指不断向上升起。《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但见裊裊祥云影里,腾腾紫雾阴中,巍峨庙宇对名山,幽遽殿庭号福地。”《水浒传》第一○八回:“须臾,平空地上,腾腾火炽,烈烈烟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汗珠子。” 沙汀 《淘金记》九:“他的老太婆同寡媳正在烟雾腾腾的灶门前工作。”
(4).不停地翻腾滚动。 唐 韩偓 《倚醉》诗:“抱柱立时风细细,遶廊行处思腾腾。” 清 纳兰性德 《别意》诗之三:“独拥餘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
(5).比喻盛,旺盛。《前汉书平话》卷上:“战尘鬱鬱,杀气腾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吴刎》:“你看怨气腾腾入九霄,堪笑 夫差 也只这遭。”莆仙剧《父子恨》:“一见吾妹死可怜,怒火腾腾问一遍。”
(6).形容某种情状达到厉害的程度。 唐 李绅 《忆汉月》诗:“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宋 周邦彦 《醉桃源》词:“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掩篷窗且捱过了今宵时分,不觉的困腾腾越减精神。” 明谢谠《四喜记·梦后伤怀》:“你为何困腾腾昼不醒,闷懨懨宵废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来, 莫某人 还不至於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7).舒缓貌;悠闲貌。 唐 司空图 《柏东》诗:“冥得机心岂在僧,柏东閒步爱腾腾。” 唐 寒山 之二六五:“腾腾自安乐,悠悠自清閒。” 五代 翁承赞 《华下霁后晓眺》诗:“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 宋 陆游 《寓叹》诗:“浮世百年悲冉冉,闲身万事付腾腾。”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轻烟裊裊归香阁,月影腾腾转画簷。”
(8).蒙胧、迷糊貌。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半醉腾腾春睡重,緑鬟堆枕香云拥。” 宋 杨万里 《迓使客夜归》诗:“浄洗红尘烦碧酒,倦来不觉睡腾腾。” 清 钱谦益 《谢藐姑太仆送酒》诗:“枯膓发发浇成浪,醉眼腾腾看作嵐。”
(9).象声词。形容鼓声。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短垣三面繚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明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腾腾便有鼓音来,灯船到处游船开。” 清 陈维嵩 《水龙吟·春夜听邻闺击鼓》词:“腾腾紞紞,慢如琢玉,骤如悬瀑。”
(10).象声词。形容心跳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姑娘上了轿子……只把不定心头的小鹿儿腾腾的乱跳。”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一个不小心,把自己一时秘密的感情,显露在大众前面,她的心腾腾地跳了。”
(11).象声词。形容抬脚高、落地重的脚步声。《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这个公社党委书记,总不能来给你们当队长吧。’这句话刚一落地,俺那口子欠起身子,腾腾就上了台。”
《漢語大詞典》:腾跃(騰躍)
(1).腾空;跳跃;奔腾。庄子·逍遥游:“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南史·梁纪下·元帝:“羣鱼腾跃,坠死於陆道。”《花月痕》第一回 栖云主人 评语:“倏而海水蒸红,天光凝赤,一轮朝曦腾跃而起。” 华罗庚 《病中斗(答众问)》诗:“我行虽彳亍,岂甘伏櫪哀,驰驱絶广漠,腾跃越崔嵬。” 徐迟 《三峡记·西陵峡》:“两岸的山开始合拢来,像一群猎人前来围猎。小艇似乎是一只小动物,已经进入围子,惊惶地躲闪。然而围猎的巨人们,连绵的山峰,腾跃在 鄂 西和 川 东,如波涛一样涌来。”
(2).升腾;向上升起。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 孟荆州 长叹息曰:‘吾闻君论,精神腾跃,殆欲飞散。’” 明 袁宏道 《致何常熟》:“文英声腾跃,不肖钦慕久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要之,人间思想,必不能腾跃于表象主义之外。”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这罪恶的黑窟,神秘的地域,一朝踏乱了 华 人的脚迹,还腾跃着一阵阵胜利的喜!”
(3).形容活跃地出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4).闪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
(5).指升官;飞黄腾达。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或王公孙子,仕宦终老,不至於穀;或庶隶廝贱,无故腾跃,穷极爵位。”旧唐书·郑畋传:“今之宰辅四人,三以此官腾跃,其为盛美,更异寻常。”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县令意外超迁之喜:“向使稍假之年力,且駸駸大用,洊擢封疆,而其所以腾跃天衢者,则实因捕获 陈端 一事。”
(6).指物价上涨。汉书·食货志:“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宋 钱亦三四变,每钱之变,货物腾跃,轻重无常,而民苦之。”
《漢語大詞典》:腾达(騰達)
(1).升腾;上浮。 明 刘基 《秋怀》诗:“阴氛方腾达,密雨已弥漫。”《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集注引 汪琥 曰:“病方三日,曾经汗矣,其热自内腾达於外。”
(2).指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 赵蕃 《寄周畏知》:“公寧免腾达,我乃愿婆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近已为《新上海半月刊》编辑,颇有腾达之意。”
《漢語大詞典》:冲腾(衝騰)
犹升腾。 叶挺 《囚歌》:“我只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分類:升腾
《漢語大詞典》:腾拔(騰拔)
升腾。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池鱼踊起:“余以为蛟龙必因风雨,疑此鱼圈局三十餘年,日有腾拔之念,精神不衰,久而自达。”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五:“日有腾拔之志。”
分類:升腾
《漢語大詞典》:骞骧(騫驤)
升腾。谓地位高升。騫,通“ 鶱 ”。 宋 邵雍 《和登封裴寺丞翰见寄》:“静默有功成野性,騫驤无路学时贤。”
《漢語大詞典》:郁郁
(1).浓烈貌,旺盛貌。 宋 毛滂 《蓦山溪·杨花》词:“叶依依,烟欝欝,依旧如张绪。”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曄丹华以欝欝,冒緑林而萋萋。”《封神演义》第六三回:“转日的,乃岭头松欝欝;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
(2).忧闷貌。 宋 苏洵 《答陈公美》诗:“欝欝自不乐,谁为子悲哀。”《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自此去了五个弟兄,心中好生欝欝不乐。”
《漢語大詞典》:云蒸(雲蒸)
(1).云气升腾。《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明 李梦阳 《野风》诗:“月滉鱼龙醒,云蒸豺虎骄。”
(2).指升腾的云气。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刘良 注:“水气蒸而为云。”
(3).水气,水蒸气。 宋 梅尧臣 《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诗:“雾气多成雨,云蒸易损衣。”
(4).热气腾腾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赠逸民应诏》:“乾迴龙动,云蒸冰焕。” 元 袁桷 《次韵李伯宗苦热》:“角枕云蒸纹欲断,蜡灯烟暖泪难禁。”
(5).比喻盛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陈思 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惟自 大历 以至 大中 中,作者云蒸,鬱术文苑。”
(6).比喻英豪奋起。 汉 班固 《典引》:“海内云蒸,雷动电熛。” 严复 《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
《漢語大詞典》:扶舆(扶輿)
(1).亦作“ 扶於 ”、“ 扶与 ”。犹扶摇。盘旋升腾貌。 汉 王褒 《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明 刘基 《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南纪奥区,扶舆磅礴,篤生哲人,树立岳岳。”
(2).亦作“ 扶於 ”、“ 扶与 ”。旋转貌。《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於猗那,动容转曲。” 高诱 注:“扶转,周旋,更曲意更为之。”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 高 注传写脱误,当作‘扶於,周旋也;转,更也;曲竟,更为之’……扶舆即扶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舆猗靡,噏呷萃蔡。”舆,一本作“ 与 ”。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
(3).谓勉强扶持。《韩诗外传》卷十:“ 茅父 之为医也……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后汉书·宋均传:“以疾上书乞免,詔除子 条 为太子舍人, 均 自扶舆诣闕谢恩。” 王先谦 集解引 沈钦韩 曰:“扶舆盖 汉 晋 人常言。《晋·山涛传》‘遂扶舆还 洛 ’,《刘寔传》‘遂自扶舆冒险而至’,《皇甫謚传》‘扶舆就道’,盖勉强扶持之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 王闿运 《三祭酒鲍太夫人诔》:“观养扶舆,既涕且谈。”
《漢語大詞典》:腾骞(騰騫)
(1).飞腾;向上升腾。 唐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诗:“层飆振六翮,不日思腾騫。” 宋 秦观 《叹二鹤赋》:“彼有啄乎广莫之野,饮于清冷之渊,随林丘而止息,顺风气而腾騫,一鸣九皐,声闻于天。” 明 袁宗道 《独坐》诗:“投身冰火聚,谁能自腾騫。” 陈去病 《趵突泉》诗:“风尘亦劳瘁,兴会却腾騫。”
(2).谓仕途得意,职位高升。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騫。” 明 孙柚 《琴心记·阳关送别》:“前程万里,指日腾騫。”
(3).犹仙逝。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漢語大詞典》:凌厉(凌厲,淩厲)
(1).凌空高飞。 汉 班固 《览海赋》:“遵霓雾之掩荡,登云涂以凌厉;乘虚风而体景,超太清以增势。” 隋 卢思道 《孤鸿赋》:“摩赤霄以凌厉,乘丹气之威夷,遡商飆之嫋嫋,玩阳景之迟迟。”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明晨去 瀟湘 ,共謁 苍梧 帝。”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
(2).形容气势迅速猛烈。明史·海瑞传:“下令飇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3).雄健;锋利。 宋 叶适 《〈巽岩集〉序》:“自有文字以来,名世数十,大抵以笔势纵放,凌厉驰骋为极功。”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其於诗,尤为名家,震盪凌厉,駸駸将逼盛 唐 。”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朱子 五言,不必崭絶凌厉,而意趣风骨自见,知为德人之音。” 李瑛 《第五个春天》诗:“看,英雄的 高棉 儿女--迅猛,象爆炸的雷;凌厉,象万把钢刀。”
淩厲:
(1).凌空高飞;升腾直上。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鮋鰕踊悦於泥泞,赤螭凌厉乎高冥。” 唐 李德裕 《凤凰赋》:“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
(2).形容气势猛烈逼人。三国志·魏志·贾翊传“ 太祖 不从,军遂无利”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至于 赤壁 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宋 朱淑真 《白菊》诗:“回旋秋色漙清露,凌厉西风紫嫩霜。” 明 宋濂 《诸子辩》:“﹝ 庄子 ﹞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下上星辰而莫测其所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文气凌厉,词意婉和。”
(3).犹严肃,严厉。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吾乡 黄石斋 先生为千古伟人,初不知其生前如何风采,余曾得其《待漏图》画像,则恂恂道貌,靄然可亲,絶无一毫凌厉气概。”
(4).犹锋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尔来时局迁移,战术大变,前此骑射火器,凌厉无前,今则芻狗弁髦,一无所用。”
《漢語大詞典》:香缕(香縷)
袅袅升腾的香烟。 宋 陆游 《遣兴》诗:“汤嫩雪涛翻茗椀,火温香缕上衣篝。”
《漢語大詞典》:升腾(升騰)
(1).谓超脱尘世。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2).上升。向高处迁移。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3).汹涌奔腾。 唐 李屿 《过洞庭》诗:“昇腾人莫测,安隐路何忧!”
(4).犹昂藏。气宇轩昂。 明 无名氏 《打董达》第一折:“虽然是一布衣,但昇腾七尺身。”
(1).腾跃;向上升起。后汉书·郑太传赞:“ 公业 称豪,骏声升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 梁甫 兮。” 宋 张载 横渠易说·繫辞上:“人自鼻相摩,以荡於腹中,物既消烁,气復升腾。” 王蒙 《火之歌》:“青春是火,它炽热、活泼、勇敢而自由,它要求燃烧,要求升腾,要求开辟自己的道路。”
(2).升官,发迹。后汉书·左雄传:“踊跃升腾,超等踰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诗:“旧朋升腾皆俊良,殁不发语生括囊。”《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身未升腾思退步,成功应忆去时言。”《再生缘》第九回:“况观 少华 公子貌,宛然仪表出人羣。必然有个升腾日,难满灾消逐此心。”
(3).修道成仙。 唐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诗:“诗客爱时景,道人话升腾。”
《漢語大詞典》:淩厉(淩厲)
1.凌空高飞;升腾直上。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鮋鰕踊悦於泥泞,赤螭凌厉乎高冥。” 唐 李德裕 《凤凰赋》:“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
2.形容气势猛烈逼人。三国志·魏志·贾翊传“ 太祖 不从,军遂无利”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至于 赤壁 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宋 朱淑真 《白菊》诗:“回旋秋色漙清露,凌厉西风紫嫩霜。” 明 宋濂 《诸子辩》:“﹝ 庄子 ﹞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下上星辰而莫测其所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文气凌厉,词意婉和。”
3.犹严肃,严厉。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吾乡 黄石斋 先生为千古伟人,初不知其生前如何风采,余曾得其《待漏图》画像,则恂恂道貌,靄然可亲,絶无一毫凌厉气概。”
4.犹锋利。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尔来时局迁移,战术大变,前此骑射火器,凌厉无前,今则芻狗弁髦,一无所用。”
《漢語大詞典》:烝烝
(1).美盛貌;兴盛貌。《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烝烝,厚也。” 马瑞辰 通释:“皇皇为美,推之烝烝,亦当为美。” 明 方孝孺 《胡夫人范氏墓碣铭》:“始终一德,靡懈俭勤。百口烝烝,率之以身。” 章炳麟 《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为衣冠所辐凑,烝烝丕变。”
(2).谓孝德之厚美。书·尧典:“父顽,母嚚、 象 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谓之烝烝者,言孝德之厚美也。”后汉书·马融传:“皇太后体 唐尧 亲九族篤睦之德,陛下履 有虞 烝烝之孝。”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封建:“爱敬烝烝,劳而不倦, 大舜 之孝也。” 宋 司马光 《上两宫疏》:“皇帝至性烝烝,哀以执丧,恭以致养,日夜忧劳,以成疾疹。”
(3).纯一宽厚貌。史记·酷吏列传序:“ 汉 兴,破觚而为圜,斵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 吴季英 视人畏伤,发言烝烝,似夫儒者;而怀愤激扬,折让权枉,又何壮也!” 李贤 注:“烝烝,犹仍也。”世说新语·规箴“ 孙休 好射雉” 刘孝标 注引 晋 薛莹 《条列吴事》:“ 休 在位烝烝,无有遗事,唯射雉可讥。”
(4).热气升腾貌。 宋 韩驹 《食笋》诗:“烝烝沸鼎中,乱下白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