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地狱(地獄)  拼音:dì yù
多数宗教所描述的死后极苦的世界。在佛教中地狱属于六(五)道之一,有八大地狱。它是造恶者投生的场所,投生此处的众生,将受到种种极端的折磨。在基督教、犹太教、祆教、回教等宗教里,都认为地狱是亡灵经过最后审判而受处罚的最终场所。在中国民间观念将地狱分作十八层,每层地狱各有阎王,执行审判和处罚的责任。《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也称为「泥犁」。
《國語辭典》:太阴(太陰)  拼音:tài yīn
1.鬼神居住的地方。《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文选。曹植。洛神赋》:「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唐。李善。注:「太阴,众神所居之所。」
2.月球的别称。唐。杨烱〈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一出:「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
3.经穴名。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如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4.纯阴。《北史。卷九四。室韦列传》:「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
《國語辭典》:虎穴  拼音:hǔ xuè
比喻危险的境地。《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國語辭典》:泉壤  拼音:quán rǎng
黄泉、阴间。《晋书。卷七九。谢安传》:「伏愿陛下矜其所诉,霈然垂恕,不令微臣衔恨泉壤。」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据地质、地形,可将土地分为沙泥、泽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种。见汉。扬雄《太玄经。卷八。太玄数》。
2.大地、遍地。《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底事昆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3.地之最深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聊斋志异。卷一○。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漢語大詞典》:楚尾
指古代 楚 地下游一带。 宋 范成大 《题岳麓道乡台》诗:“山外 江 水黄, 江 外满城緑……长烟贯 楚 尾,远势带 吴 蜀 。” 宋 陆游 《病退颇思远游》诗:“平日身如不繫舟,曾从 楚 尾客 秦 头。”参见“ 楚尾吴头 ”。
分類:地下下游
《國語辭典》:楚尾吴头(楚尾吳頭)  拼音:chǔ wěi wú tóu
泛指江西地区。其他位于古代吴地的上游,楚地的下游,如吴楚之头尾,故称为「楚尾吴头」。《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著楚尾吴头。」也作「吴头楚尾」。
《漢語大詞典》:九京
(1).即 九原 。 春秋 时 晋 大夫的墓地。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于 九京 。” 韦昭 注:“京当为原。”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郑玄 注:“ 晋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盖字之误。”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广曰原。’则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3).犹九泉。指地下。 宋 叶适 《翁诚之墓志铭》:“不忮不求,归全其生乎,不从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周实 《哭洗酲》诗:“詎知霹靂一声惊,君遽弃我归九京。”
《國語辭典》:下泉  拼音:xià quán
1.下流的泉水。《诗经。曹风。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文选。陆机。文赋》:「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2.黄泉。《南史。卷五九。任昉传》:「范、张款款于下泉,尹、班陶陶于永夕。」唐。白居易〈思旧〉诗:「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3.《诗誙。曹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下泉,思治也。」或以为是曹人赞美郇伯能勤劳王事之诗。首章二句为:「洌彼下泉,浸彼苞稂。」
《國語辭典》:泉脉(泉脈)  拼音:quán mài
伏行地下的泉水,流经缝隙便涌出,如人身上的血脉,故称为「泉脉」。南朝齐。谢朓〈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觇星视农正。」唐。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國語辭典》:出土  拼音:chū tǔ
古代器物从地下发掘出来。如:「这一批是新出土的古铜器。」
《國語辭典》:地道  拼音:dì dào
1.地下通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绍为地道欲袭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2.大地的本质。《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國語辭典》:泉路  拼音:quán lù
冥途,人死后所归之处。唐。张说赠广州大都督冯府君神道碑铭:「朱轓象服,宠及泉路,荣其亲兮。」唐。杜甫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國語辭典》:三泉  拼音:sān quán
深泉,地下深处。比喻人死后的葬处,犹言九泉。《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漢語大詞典》:青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荆襄 人谓之莎草。” 唐 温庭筠 《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郑燮 《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國語辭典》:地藏  拼音:dì zàng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参见「地藏菩萨」条。
分類:地下地窖
《國語辭典》:地藏菩萨(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萨。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说法,他原是婆罗门子,曾祈求释迦牟尼帮他邪恶的母亲脱离地狱。后誓度尽地狱中一切众生。他被认为是菩萨大愿的代表。虽然《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是中国人撰写的,但不会因此影响中国佛教徒对他的信仰。传说他曾化身投生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环,两眉间蓄发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