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空洞
(1).空无所有;空虚。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序:“鄙夫则不然,胸腹空洞,譾然无所存置。”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半夜三更,她一个人爬起来,偷偷摸进空洞幽暗的堂屋,低声细气练她的口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没有 兰兰 ,他们过去十几年的生活,该是多么空洞啊!”
(2).道教语。谓化生元气的太虚之境。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四:“空洞凝真精,乃为虚中实。”云笈七籤卷二:“元气於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
(3).谓玄虚精妙。 前蜀 杜光庭 《嘉州王仆射五符镇宅词》:“凝自然之气,成空洞之文。”
(4).象声词。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七:“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5).形容声音空虚。 艾青 《旷野》诗:“啄木鸟用它的嘴,敲着古木的空洞的声音。” 田野 《火烧岛》:“空洞而又沉重的看守的皮鞋声,在门外,走过来,走过去。”
(6).形容眼神茫然。 张天翼 《仇恨》:“六只眼睛空洞地瞧着大个儿。那三张嘴没言语。”
(7).病理学名词。脏器组织中坏死或液化的病变物质排出后,在原处所遗留的凹陷或孔隙。
孔穴;地道。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輼、轩车。”
《漢語大詞典》:窟穴
(1).土室。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诗之四:“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鲁迅 《准风月谈·秋夜纪游》:“中等 华 人的窟穴却是炎热的。”
(3).特指隐士的住所。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尽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动物栖身的洞穴。 汉 王充 论衡·辨祟:“鸟有巢栖,兽有窟穴,虫鱼介鳞各有区处,犹人之有室宅楼臺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鱣鮪随云雷。”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盘据。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宫省之间,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顾乃得以窟穴盘据於其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窟穴其间,那移上下,尽出其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间。”
(6).指坏人、匪类盘踞的地方。后汉书·南匈奴传:“设奇数,异道同会,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苏轼 《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有 汝阴 县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干,自出家财,募人告缉,知得逐贼窟穴去处。”
(7).地道。战国策·齐策五:“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衝櫓,家杂总,身窟穴中。” 鲍彪 注:“谓地道。”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 庞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记·天官书:“ 幽 厉 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
《漢語大詞典》:孔道
(1).大道;通道。 汉 扬雄 《太玄·羡》:“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 范望 注:“大道平易,舍而不从,而从蹊径,故为忧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国:“﹝ 婼羌国 ﹞去 阳关 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孔道犹言大道,谓其国僻在西南,不当大道也……説文曰:‘孔,通也。’故大道亦谓之通道,今俗语犹云通衢大道矣。”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史书:“ 师古 曰:‘孔道者,穿山险而为道,犹今言穴径耳。’此又误矣。孔道止谓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后言‘不当大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第一节:“次日就到一个 龙山庙 的面前的大路去,此路乃是 赤山约 、 北笏约 、 赤岸约 、 河口约 交通的孔道,每日都有无数农民在此经过。”
(2).指地道。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罗汉将去,谓其人曰:‘从后七日,当雨沙土,填满此城,略无遗类,尔宜知之,早图出计。’……此人心知必然,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后,雨沙土满城中。其人从孔道出,东趣此国,止 媲摩城 。”
(3).必经之道;四通八达之地。 宋 文天祥 《海船诗序》:“自狄难以来,从 淮 入 浙 者必由海,而 通 为孔道也。”明史·忠义传·张春:“ 天启 二年, 辽 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 山东 僉事, 永平 、 燕建 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 山海关 , 永平 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六奇 世居 潮州 ,为 吴观察 道夫 之后,略涉诗书,躭游卢雉,失业荡产,寄身邮卒,故於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諳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至于都会,地当孔道,则五方杂错,民族不纯,祠堂之制,视之蔑如也。” 郭小川 《长江组歌·双虹颂》:“西边一座桥,东边一座桥,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孔道。”
(4).由 孔子 倡始的儒家之道。 唐 韩愈 《进学解》:“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我总相信现在的阔人都是聪明人;反过来说,就是倘使老实,必不能阔是也。至于所挂的招牌是佛学,是 孔 道,那倒没有什么关系。”
《漢語大詞典》:地隧
犹地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先是,城外连掘地隧十餘,皆为贼觉,或水灌之,或濠截之。”
分類:地道
《漢語大詞典》:地突
地道。东观汉记·光武纪:“旗帜蔽野,尘熛连云,金鼓之声数十里。或为地突,或为衝车撞城。”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太和 二年﹞十二月, 诸葛亮 围 陈仓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亮 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 昭 ( 郝昭 )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地突,地道也。”
分類:地道地突
《漢語大詞典》:天井
(1).古代军事上称四周为山,中间低洼的地形。
(2).即承尘,藻井。屋顶梁栋间架木板为方形如井者。 唐 温庭筠 《长安寺》诗:“宝题斜翡翠,天井倒芙蓉。”
(3).星名。即井宿。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
(4).古代一种军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敌地道为井,称天井。《卫公兵法》卷下:“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返。自於地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加火薰之,敌人自焦灼。”
(5).院子;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水浒传》第一○一回:“一日在家闲坐,此时已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 王庆 掇条板凳,放在天井中乘凉。” 巴金 《家》二:“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
《漢語大詞典》:与地(與地)
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地,法地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事者以地” 唐 司马贞 索隐:“国语‘以’作‘与’,此作‘以’,亦‘与’义也。言地能财成万物,人主宜节用以法地,故地与之。”
《漢語大詞典》:地道
(1).大地的特征和规律。易·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管子·霸言:“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 尹知章 注:“地道,平而无私。”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2).地下通道。后汉书·袁绍传:“ 绍 为地道欲袭 操 , 操 輒於内为长壍以拒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瓶缶听声,无防於地道;冠绳柴结,不却於云梯。”《水浒传》第一二○回:“一日,上皇在内宫閒玩,猛然思想起 李师师 ,就从地道中,和两个小黄门,逕来到他后园中。”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时提督 马德胜 献掘地道计,於城北一里掘入,已及城矣……贼匪自内用水灌之,士卒尽没。”
(3).谓技能、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钱锺书 《围城》六:“ 鸿渐 终觉得她口音不够地道。”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第三场:“不是吹,我们的活儿作得真叫地道。” 老舍 《赵子曰》第一:“他的皮袍,从‘霜降’穿过‘五七国耻纪念日’,半尺来长的雪白麦穗,地道 西口 老羊皮。”
(4).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 毕方 等《千重浪》第十一章一:“瞅 郭书记 那人不咋地道。”
《漢語大詞典》:楚路
楚 地道路。 南朝 梁简文帝 《龙丘引》:“ 龙丘 一回首, 楚 路苍无极。” 北周 庾信 《和侃法师》之一:“ 秦 关望 楚 路, 灞 岸想 江 潭。” 唐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诗:“ 梦渚 巴山 断, 长沙楚 路分。”
分類:地道道路
《漢語大詞典》:穴地
(1).地陷。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穴井:“易·井卦 朱子 解云:‘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不曰凿井而曰穴地,何也?按《中山经》云:‘ 帝囷山 有井焉,名天井。’《孙子兵法》云:‘地陷曰天井。’穴地出水,盖此类耳。穴地之井,天所为也;凿地之井,人所为也。”
(2).挖地道。宋史·药元福传:“十餘日, 元福 营栅皆就,又穴地及筑土山,百道攻其城。”
分類:地陷地道
《漢語大詞典》:大隧
(1).地道,隧道。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古隘道名, 春秋 楚 要塞。在今 河南 信阳 南 豫 鄂 交界处,即 黄岘关 。一说为 武阳关 。参阅 清 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漢語大詞典》:柔祇
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
《漢語大詞典》: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漢語大詞典》:穴土
挖地道。墨子·备穴:“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
分類:地道
《漢語大詞典》:翻口
(1).改口;变卦。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原本答应你教两班,每星期各四点钟,现在又翻口,只有一班。”
(2).地道中可供人上下的横洞。 孙犁 《白洋淀纪事·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他说这样一个横洞你就进不去,里面的几个翻口你更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