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笔(文筆)  拼音:wén bǐ
1.六朝称文章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议论,有集行于世。」
2.文章、文辞。《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南史。卷六八。刘师知传》:「博涉书传,工文笔,善仪体。」
《國語辭典》:笔路(筆路)  拼音:bǐ lù
书画诗文的笔法、意境,有理致可寻绎者。宋。王应麟《辞学指南。作文法》:「李汉老曰:『为文之法,有笔力、有笔路。』」
《漢語大詞典》:笔外法(筆外法)
指意在言外的笔法。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 兰溪 徐畸 字 叔范 ,弓两斛,力射命中,文得 欧曾 笔外法,莫有知者。”
分類:笔法
《漢語大詞典》:龙门笔法(龍門筆法)
(1).指史传笔法。 龙门 ,司马迁的别号。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儿女英雄传评话》却是借题目写性情,从通部以至一回,乃至一句一字,都是从 龙门 笔法来的。”亦省作“ 龙门笔 ”。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千秋 龙门 笔,五岳高嶙峋。”
(2).指形容夸张的笔法。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形容失实:“史传有形容失实之语。如史记·藺相如传,记 相如 持璧,却立倚柱,则曰怒髮上衝冠。《赵奢传》,记 秦 军鼓譟,勒兵 武安 ,则曰屋瓦尽振。《项羽本纪》,记 羽 与 秦 军战,则曰 楚 兵呼声动天。皆描摹传神之笔,事虽虚而不觉其虚,弥觉其妙,此 龙门 笔法。”参见“ 龙门 ”。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笔力(筆力)  拼音:bǐ lì
1.写字、作画时用笔的力量。《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彷佛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
2.文章的气势。唐。张祜 读始兴公传诗:「诗情光日月,笔力动乾坤。」
《國語辭典》:史笔(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2.引申指历史。《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3.书写历史所用的笔。晋。曹毗 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國語辭典》:跌宕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也作「跌荡」。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國語辭典》:跌宕昭彰  拼音:dié dàng zhāo zhāng
文章的气势放纵不拘,文意鲜明。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国语辞典》:一笔(一笔)  拼音:yī bǐ
1.文字的一画。
2.帐目一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同宦成两口子吃,算是借与宦成的,记一笔帐在那里。」《红楼梦》第七二回:「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却不知此时这件著落何方。」
3.写字或绘画下笔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一笔寿」、「一笔虎」、「一笔画」。
4.一种笔法。如:「他写得一笔软软的赵字。」
5.一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万敝友是浙江一个最有用的人,一笔的好字。」
《漢語大詞典》:老笔(老筆)
老练娴熟的笔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沈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漢語大詞典》:阖辟(闔闢)
闭合与开启。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惟其健顺之德,凝五常而无间,合二气之闔辟,备之无遗,存之不失。”
(1).闭合与开启。 唐 杨炯 《浑天赋》:“乾坤闔闢,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 清 恽敬 《说仙二》:“与天地準则与天地闔闢,与古今齐则与古今流行而已矣。”
(2).指货物的囤积与抛售。 宋 秦观 《财用下》:“切切焉从事於闔闢敛散之中,则是贱丈夫争锥刀之末耳,岂君子所谓理财者耶。”
(3).指文章笔法的变化。 明 宋濂 《题〈乌继善文集〉后》:“况为文者,发造化之秘,贯古今之统,苟无以管摄而闔闢之,则何以尽其变化不测之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日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五:“古诗窘於格调,近体束於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闔闢,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國語辭典》:曲学(曲學)  拼音:qū xué
1.邪曲的学术。《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穷乡多异,曲学多辨。」
2.囿于一隅的学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
《國語辭典》:曲学(曲學)  拼音:qǔ xué
专门研究曲的起源、流变、格律、派别、评论、作法等的学问。如吴梅所著《曲学通论》、韩非木《曲学入门》等。
《國語辭典》:曲学阿世(曲學阿世)  拼音:qū xué ē shì
语本《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辕固生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指歪曲或违背自己的学识以投世俗的喜好。《明史。卷二○六。陆粲传》:「南京礼部尚书黄绾曲学阿世,虚谈眩人。」
《漢語大詞典》:特笔(特筆)
(1).独特的笔法。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鲁 史旧文,必著 隐公 摄位之实,去摄而书公,乃 仲尼 之特笔。”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作春秋尤 孔子 特笔,自 孟子 及两 汉 诸儒,皆无异辞。”
(2).特别记载。 黄中黄 《沈荩》第一章:“ 章 邹 之狱,久悬未结,而 沈藎 独为上牲、为前马以去,则吾同胞当志此不忘,为吾新 中国 革命史上作一特笔,则 沈藎 之死为不虚。”
(3).绝妙之笔。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迭更司 乃能化腐为奇,撮散作整,收五虫万怪,融匯之以精神,真特笔也。”
《漢語大詞典》:鹤头(鶴頭)
(1).书法笔法名。 唐 王履贞 《太学壁经赋》:“垂露悬鍼,鹤头蚊足,酌前修之楷模,为后来之轨躅。”
(2).诏书。古时征辟贤士的诏书用鹤头书体写。 清 沈皞日 《庆清朝·赠别黄俞邰用张玉旧韵》词:“柳暗鶯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 桑乾 。”
(3).指鹤嘴锄。 清 郭麟 《买陂塘·题种水图用原韵》词:“随身但有閒渔具,那用鹤头鸦觜?”参见“ 鹤嘴锄 ”。
《漢語大詞典》:鹤嘴锄(鶴嘴鋤)
亦作“ 鹤觜锄 ”。 即鹤嘴镐。 清 曹寅 《可亭过访即事口占》:“药囿閒抛鹤觜锄,亲情还摘雪畦蔬。” 沙汀 《凶手》:“从庙门口望出去,已经看不见一只尖底背篼,也听不见一声鹤嘴锄掘土的声响了。”参见“ 鹤嘴镐 ”。
分類:鹤嘴锄
《漢語大詞典》:隶法(隸法)
谓隶书的笔法。 清 杨以增 《〈隶篇〉序》:“夫隶法善变,似异而实同。”
分類:隶书笔法
《国语辞典》:露锋(露锋)  拼音:lù fēng
写书法时,笔管斜执,笔锋偏就一边,此种笔法称为「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