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声(風聲)  拼音:fēng shēng
1.风的声音。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消息、听闻。《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便有许多人来钻谋这个差使。」
3.树立声教。《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4.声名、声望。《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
《國語辭典》:人望  拼音:rén wàng
众人所属望。《后汉书。卷一二。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三国演义》第四回:「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
《漢語大詞典》:时名(時名)
指当时的声名或声望。 唐 韩愈 《举钱徽自代状》:“可以专刑宪之司,参轻重之议,况时名年辈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众望。”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怀仲侍》诗:“看尽飞鳶惊往事,好乘欵段谢时名。”
《國語辭典》:闻望(聞望)  拼音:wèn wàng
名誉与声望。《抱朴子。外篇。百里》:「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或高人属托,而凡品以无能见叙。」唐。白居易〈与颜证诏〉:「公勤夙著,闻望日彰。」
分類:声望名望
《漢語大詞典》:问望(問望)
名望;声望。问,通“ 闻 ”。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故夙著问望,为 孟尝 、 平原 之儔,及乎岁晚时危,益见臣节。” 宋 范成大 《得寿藏于先陇之傍俯酬素愿感慨交怀》诗:“ 京兆 汉 阡贤问望, 邢山 郑 冢俭规模。”
分類:名望声望
《漢語大詞典》:听望(聽望)
犹声望。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年长,不亲其事,於听望不足。”
分類:声望
《漢語大詞典》:遐声(遐聲)
指前人的声望。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彪著往迹,焕述遐声。” 唐 颜师古 《等慈寺碑》:“缅求遂古,逖听遐声。”
分類:前人声望
《漢語大詞典》:气望(氣望)
声望。北史·刘芳传:“我言 彭城 楚子 ,应有气侠,唯将 崔季舒 诗示人,殊乖气望。”
分類:声望
《漢語大詞典》:相望
作宰相的声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陈祖皋:“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门生二人,时同在词林显重,并有相望。”
《國語辭典》:人物  拼音:rén wù
1.人和物。《汉书。卷一一。匡衡传》:「能尽人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2.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江南人物。』王臣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3.人的仪表、气度。《三国演义》第六○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儒林外史》第二○回:「见那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
4.有品格、才干的杰出人才。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顾盐商道:『不但东西出的好,就是人物也出在我们徽州。』」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先声(先聲)  拼音:xiān shēng
1.领先振扬自己的声势。唐。张九龄〈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花月痕》第四回:「此等乌合之众,大人当以先声夺之,便令解散,万不可片刻迟延。」
2.指开创潮流的人或事物。如:「民主的先声」、「自由的先声」。
《國語辭典》:英风(英風)  拼音:yīng fēng
1.美好的名声。《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2.英伟的丰姿。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國語辭典》:三老  拼音:sān lǎo
1.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2.年高德劭的长老。《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三老。」
3.职官名。汉时掌一乡之教化。《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4.四川江峡中称水夫掌柁的为「三老」。唐。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國語辭典》:重臣  拼音:zhòng chén
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