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望  拼音:rén wàng
众人所属望。《后汉书。卷一二。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三国演义》第四回:「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
《國語辭典》:威名  拼音:wēi míng
威盛的名声。《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國語辭典》:英风(英風)  拼音:yīng fēng
1.美好的名声。《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2.英伟的丰姿。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漢語大詞典》:望实(望實)
(1).名声和实际;威望和实力。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时 亮 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诏》:“宜增威饰,以崇望实。” 宋 苏轼 《平王论》:“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於蛮 越 ,望实皆丧矣。” 梁启超 《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择其最贤明有望实者而立之。”
(2).指名实相副的人。 晋 裴启 语林:“ 苏峻 新平, 温 庾 诸公以朝庭初復,京兆宜得望实,唯 孔君平 可以处之。”晋书·桓彝传:“ 丹杨 尹 温嶠 上言:‘ 宜城 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 桓彝 可充其选。’”
《國語辭典》:威信  拼音:wēi xìn
威严与信用。《晋书。卷四二。王浑传》:「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明史。卷三二九。西域传一。哈密卫传》:「否则羁其使臣,发兵往讨,庶威信并行,贼知敛戢。」
《國語辭典》:朝望  拼音:cháo wàng
1.朝廷的期望、寄托。《陈书。卷二○。到仲举传》:「及文帝崩,高宗受遗诏为尚书令入辅,仲举与左丞王暹、中书舍人刘师知、殷不佞等,以朝望有归,乃遣不佞矫宣旨遣高宗还东府。」
2.在朝廷中建立的威望。《南史。卷三二。张邵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
3.朝廷中有声望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伦又潜怀篡逆,欲先除朝望,因废贾后之际遂诛之。」
《漢語大詞典》:威命
(1).指军令,政令。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逸周书·商誓:“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誥命。’”
(2).犹威信,威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3).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 长沙王 擅权,后 成都 、 河间 、 东海 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國語辭典》:假宠(假寵)  拼音:jiǎ chǒng
凭藉他人的权势地位。《左传。昭公四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晋。杜预。注:「欲借君之威宠以致诸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国语辞典》:立威  拼音:lì wēi
建立威望。《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蔡泽》:「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且众人见吾怯弱,必不伏我,何以立威?」
《國語辭典》:名望  拼音:míng wàng
名誉及声望。《红楼梦》第五一回:「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的名望也渐渐低下去,只好穿两件窄袖的衣裳,戴上副金丝边的眼镜,风流自赏,聊以解嘲而已。」
《國語辭典》:国光(國光)  拼音:guó guāng
国家的光荣。《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國語辭典》:风望(風望)  拼音:fēng wàng
名声威望。《新唐书。卷一一四。崔融传》:「从为人严伟,立朝棱棱有风望。」
《漢語大詞典》:威誉(威譽)
威望,声誉。后汉书·酷吏传论:“风行霜烈,威誉諠赫。”新唐书·裴度传:“其( 裴度 )威誉德业比 郭汾阳 ,而用不用常为天下重轻。” 宋 梅尧臣 《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诗:“乃衣 汉 使绣,威誉倾国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白撒 本无守御才,但以严刻立威誉。”
分類:威望声誉
《漢語大詞典》:国望(國望)
国家的威望。南史·王琨传:“ 高帝 崩, 琨 闻国讳,牛不在宅,去臺数里,遂步行入宫。朝士皆谓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分類:国家威望
《國語辭典》:权威(權威)  拼音:quán wēi
1.权势威望。《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卷九。周本纪》:「昔者水运将终,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2.在某种领域具有崇高地位和影响力的人。如:「院长是医学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