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汉学(漢學)  拼音:hàn xué
1.汉代学者研究经书,注重考据,故后世称朴学、考据之学、训诂之学为「汉学」。与宋代义理之学「宋学」相对称。
2.外国人称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
《漢語大詞典》:书塾(書塾)
家塾;私塾。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 叶圣陶 《西川集·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分類:家塾私塾
《國語辭典》:私馆(私館)  拼音:sī guǎn
奉君命出使国外,所住的公家招待所,称为「公馆」。而私宿于卿大夫以下的私人住宅,称为「私馆」。《礼记。曾子问》:「自卿大夫之家曰私馆。」唐。孔颖达。正义:「谓非君命所使,私相停舍,谓之私馆。」后引申指卿大夫之家。南朝陈。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广德之车,方悬私馆。」
《國語辭典》:私塾  拼音:sī shú
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通常只有一个老师,依学生程度而个别指导,教材和学习年限没有一定,不同于有制度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散学(散學)
放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读书官人,有年少贪睡者,散学时,人叫不起,遂锁在内。”红楼梦第八四回:“你今儿怎么这早晚才散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学校既然不必按时上课,其余的时间我们还得想几件事情来消磨,到下午三点才能散学。”
私塾。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便是家里有个孩子,从散学里下了学,也得朝着佛爷作那个揖。”指私立学校。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他们租了一间租界外的旧公馆在开散学。”
《國語辭典》:学塾(學塾)  拼音:xué shú
旧时学校称为「学塾」。也称为「学房」。
分類:学塾私塾
《漢語大詞典》:私学馆(私學館)
即私塾。 萧红 《小城三月》:“儿子才十七岁,是在乡下的私学馆里读书。”参见“ 私塾 ”。
分類:私塾
《國語辭典》:私塾  拼音:sī shú
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通常只有一个老师,依学生程度而个别指导,教材和学习年限没有一定,不同于有制度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私学堂(私學堂)
即私塾。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这老汉原是个穷念书人,早年在私学堂教‘子曰学而时习之’糊口。”参见“ 私塾 ”。
分類:私塾
《國語辭典》:私塾  拼音:sī shú
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通常只有一个老师,依学生程度而个别指导,教材和学习年限没有一定,不同于有制度的学校。
《國語辭典》:学究(學究)  拼音:xué jiù
1.本为唐宋时考试的科目之一。《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后用以泛称读书人。《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知远便从引至庄上,请王学究写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
2.旧称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
3.讽刺迂腐浅陋而不通世故的读书人。
《國語辭典》:上学(上學)  拼音:shàng xué
1.学习的最高境界。《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2.到校上课或入学念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了六七岁,又要送他上学,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红楼梦》第二回:「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國語辭典》:开蒙(開蒙)  拼音:kāi méng
1.开启蒙昧,使明白事理。如:「他是我的开蒙老师。」也作「启蒙」。
2.童蒙开始学习受教。《儒林外史》第二回:「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也作「启蒙」。
《國語辭典》:塾师(塾師)  拼音:shú shī
旧日私塾中的教师。《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师。」
《國語辭典》:村学(村學)  拼音:cūn xué
旧时乡村间的私塾或学校。也称为「村校」。
分類:乡村私塾
《國語辭典》:义塾(義塾)  拼音:yì shú
不收学费的私塾。
分類:学费私塾
《國語辭典》:村塾  拼音:cūn shú
旧时乡间的私塾。也称为「村校」。
《國語辭典》:搓手  拼音:cuō shǒu
两手相揉擦。《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这时候制台大人正在厅上等信,等了半天,不见回来,以为当不成功,今年这个年如何过得过去?不时搓手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