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门馆(門館,門舘)
亦作“ 门舘 ”。
(1).指宫掖或内寝。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旦垂精於万机兮,夕回輦於门馆。”
(2).旧时权贵招待宾客、门客的馆舍。 南朝 梁 沈约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 廉公 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唐 薛调 《无双传》:“时 震 ( 刘震 )为尚书租庸使,门馆赫奕,冠盖填塞。” 清 赵翼 《六哀诗·故公相赠郡王傅文忠公》:“第念公门馆,何限名公卿。”
(3).指官署。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门馆閴寂,帘帷彷像。”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启》:“伏以相公自数载已来,朝廷篤老,四海俊贤,皆因挈维,尽在门馆,毗辅圣主,巍为元勋。”
(4).指门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馀闻录之讹:“ 吴 具币求 英公 , 英公 令门舘作诗与之。”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鬭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
(5).书院;学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门馆无私白日閒,百年麤糲腐儒餐。” 清 黄景仁 《午窗偶成》诗之一:“只餘僮僕劝加餐,那望园官进食单。门馆昼闲摊饭起,架头随意检书看。”
(6).指塾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老夫有心待请他在家安歇,不敢説做门馆,则是早晚与老夫讨论经典。”《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自离了此间,又早二年。如今在一箇大财主家做门馆。” 明 范文若 《鸳鸯棒》第五出:“秀才官人,适纔老的听得你是个饱学,要屈你做箇门馆,允不允但凭你。”
《漢語大詞典》:馆客(館客)
(1).谓接待宾客。周礼·秋官·司仪:“君馆客,客辟。” 郑玄 注:“君馆客者,客将去,就省之,尽殷勤也。”左传·哀公十五年:“ 陈成子 馆客。” 杜预 注:“使 景伯 子赣 就馆。”
(2).门客;幕宾。魏书·崔亮传:“ 冲 甚奇之,迎为馆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郡人求馆客者,多就谋之。”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东鲁遗黎:“ 信云父 , 山东 人, 元 兵南下,为 张宏范 元帅馆客。”
(3).指塾师。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闲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子弟者,谓之‘馆客’。”
《漢語大詞典》:馆宾(館賓)
指塾师或幕宾。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 萧公让 有二子,命小生作馆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一夜, 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
分類:塾师幕宾
《漢語大詞典》:书师(書師)
犹塾师。 汉 时教初学的教师。汉书·艺文志:“ 汉 兴,閭里书师合《苍頡》《爰歷》《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頡篇》。”南史·隐逸传上·顾欢:“﹝ 顾欢 ﹞闻 吴兴 东迁 邵玄之 能传五经文句,假为书师,从之受业。”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 汉 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
《漢語大詞典》:老学究(老學究)
(1).指迂腐而不通世故的书生。 清 钱谦益 《特进光禄大夫大学士孙公行状》:“公正色曰:御史所云,是老学究书本话头,望皇上为 尧 舜 心,实无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老学究论诗,必有一副门面语。”
(2).泛指塾师。 邹韬奋 《经历》五:“我真料想不到,居然做了几个月的‘老学究’!”
《漢語大詞典》:冬烘先生
旧指塾师。常含讥诮其迂腐浅陋之意。 巴金 《春》四:“横竖在书房里跟着那个冬烘先生读书也得不到什么有益的知识。”亦省称“ 冬烘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汤敦甫:“﹝ 汤敦甫 ﹞在词林时,寓 光明殿 左廊,广授蒙童,无异冬烘。”
《漢語大詞典》:门馆先生(門館先生)
(1).门客,食客。
(2).塾师。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水浒传》第三七回:“ 张横 又道:‘如今哥哥去时,小弟寄一封书去,只是不识字,写不得。’ 李俊 道:‘我们都去村里,央个门馆先生来写。’”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説着,便有他家的几个门馆先生合他徒弟们迎出来。”
《漢語大詞典》:上书(上書)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絳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 上书 毛主席 ,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 ,请小姐上书。”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孙少爷 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
《漢語大詞典》:正长(正長)
(1).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
(2).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漢語大詞典》:门客(門客)
(1).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晋书·石勒载记下:“ 张披 与 张宾 为游侠,门客日百餘乘,物望皆归之,非社稷之利也。”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一个 娄老爹 ,不过是太老爷的门客罢了,他既害了病,不过送他几两银子,打发他回去。”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世说新语并没有说明是选的,好像 刘义庆 或他的门客所搜集。”
(2).家塾的塾师。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上:“后得 赵学究 ,即馆于 汴 第, 杜后 録 陈 之旧,召至门下,与 赵 俱为门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秦会之 有十客, 曹冠 以教其孙为门客。” 元 纪君祥《赵氏狐儿》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在你根前习文。”
《漢語大詞典》:手板
(1).亦作“ 手版 ”。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晋书·谢安传:“既见 温 , 坦之 流汗沾衣,倒执手板。”宋书·礼志五:“笏者,有事则书之……手板,则古笏矣。”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却拜极言疏,手板指朝贵。”
(2).亦作“ 手版 ”。手本的别名。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八月初一日得手书,掷还手版,命此后并此去之,敬当如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子谨 递上手版,赶到面前请了个安。”参见“ 手本 ”。
(3).手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四:“他的挑战引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拍手, 盛佳秀 的手板拍红了。”
(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手本
(1).诉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2).公文。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3).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府尹 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 云南 贡生 张寅 禀见。’”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 鲍文卿 叩’。” 清 刘銮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 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 万历 末年。”
《漢語大詞典》:授馆(授館)
(1).为宾客安排行馆。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舍则授馆。”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此后 殷仪同 至止,王人授馆,用阻班荆。” 唐 刘禹锡 《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言语下》:“ 徐孝穆 使 魏 , 魏 人授馆宴宾。”
(2).当塾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説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贺相国》:“先中宪赤贫诸生,授馆四十年,每岁正月六日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止,一领青衣直布,坐处方方一块蓝色。”
《漢語大詞典》:馆谷(館穀)
(1).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师败绩…… 晋 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 杜预 注:“馆,舍也,食 楚 军穀三日。”南史·宋纪上·武帝:“ 超 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穀於 青 土。”旧唐书·李密传:“未若直取 滎阳 ,休兵馆穀,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2).泛指食宿款待。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是岁, 关中 飢,帝馆穀於 弘农 五十餘日。” 唐 韩翃 《送中兄典郡州》诗:“一路诸侯争馆穀,洪池高会荆臺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 丁 亡去,至 安丘 ,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穀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馆穀,也不过五六十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生以馆穀糊口。”
(4).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儿女读书。” 顾学颉 注:“请先生在家里教小孩念书,东家供给食宿,叫做‘馆穀’。”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故暂止逆旅,而 徐某 、 金某 从外入,与余联榻坐。问余何来,余告以馆穀归 江 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沥胆的説一句话:‘我在穷途之中,多承援手,荐我馆穀,自然感激。’”
《漢語大詞典》:上馆(上館)
上等馆舍。《燕丹子》卷中:“ 田光 曰:‘此国事也,请得思之。’于是舍 光 上馆。”《孔子家语·辩物》:“ 孔子 在 陈 , 陈惠公 宾之於上馆。” 唐 杨衡 《病中赴袁州次香馆》诗:“病舆憩上馆,繚绕向山隅。”
谓塾师到东家授课。《文明小史》第十四回:“ 孟传义 等到送过宗师,依然回到 贾 家上馆。”
《漢語大詞典》:塾师(塾師)
旧时私塾的教师。红楼梦第十八回:“前日 贾政 闻塾师赞他尽有才情,故於游园时聊一试之。” 清 龚自珍 《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前 清 时代,一个塾师能够不查他的秘本,空手点完了《四书》,在乡下就要算一位大学者,这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很有道理的。” 沙汀 《涓埃集·闯关》:“他开始注意倾听 余明 有系统的报告;但是他的心情,却象一个监视学生背诵的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