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6,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达理
下达
八达
早达
专达
达夫
达礼
放达
达节
晚达
显达
达明
条达
达意
了达
《國語辭典》:达理(達理)  拼音:dá lǐ
通达事理。如:「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想必不会在这点小事上故意刁难。」《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种皓》:「伏见故处士种岱,淳和达理,耽悦诗书,富贵不能回其虑,万物不能扰其心。」《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
《國語辭典》:下达(下達)  拼音:xià dá
1.由上级传递给下级。如:「下达命令。」
2.指追求财富。《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宋。邢炳。疏:「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3.古时婚礼,男家使媒人向女家求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汉。郑玄。注:「达,通也。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
4.向君主陈述私事。《礼记。表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
《國語辭典》:八达(八達)  拼音:bā dá
1.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如:「四通八达」。《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2.称八位通达之士:(1)三国时诸葛诞、邓飏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九。光逸传》。
3.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七。安平献王孚传》。
《漢語大詞典》:早达(早達)
年少显达。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 邓仲华 服袞之年, 荀令则 拥麾之日,徒云早达,未可同功。”梁书·张缵传:“ 纘 时年二十三……俄为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薛据:“ 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自伤不早达,因著《古兴》诗。”
分類:年少显达
《國語辭典》:专达(專達)  拼音:zhuān dá
擅自行事。《周礼。天官。小宰》:「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漢語大詞典》:达夫(達夫)
见识高超的人。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负薪未便慙翁子,学句犹能傲达夫。”
分類:见识高超
《漢語大詞典》:达礼(達禮)
(1).通行的礼仪。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达礼也。”《韩诗外传》卷四:“《韶》用干戚,非至乐也;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 唐 皮日休 《读〈韩诗外传〉》:“如以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则 尧 之世,其礼未定,不当责也又宜矣。” 宋 宋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於情文相称,必降杀从宜。”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
(2).具备。礼记·乐记:“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郑玄 注:“达,具也。”
(3).通晓礼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贺生 达礼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亚。” 李善 注:“《晋中兴书》曰:‘ 贺循 ,字 彦先 ,博览羣书,尤明三。’”
(4).懂得礼节、礼貌。 明 冯梦龙 《万事足·见子生嗔》:“我与你一向相敬如宾,以为你知书达礼之人也。”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俞公训女》:“达礼知书,秉 伯姬 之雅操;填词染翰,追 班氏 之才华。”
《國語辭典》:放达(放達)  拼音:fàng dá
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如:「他为人放达,对世俗礼法皆置之度外。」
《漢語大詞典》:达节(達節)
(1).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杨伯峻 注:“最高道德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而俱合于节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夫能与造化推移,而不以哀乐为心者,达节之人也。” 唐 韩愈 《通解》:“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
(2).明达世情;识时务。《魏书·阳尼传》:“体源究道,归圣哲兮。随化委遇,能达节兮。” 元 范梈 《散步还南轩》诗:“ 嵇康 本达节,竟受薄俗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自古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
《漢語大詞典》:晚达(晚達)
晚年得官;迟显达。《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早服身义重,晚达生戒轻。” 李善 注:“达,官达也。晚达恩厚,故以养生之戒为轻也。” 唐 张乔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诗:“雅调一生吟,谁为晚达心。”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大抵功名迟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达。”
《國語辭典》:显达(顯達)  拼音:xiǎn dá
1.显耀通达。汉。曹操〈拜九锡谢表〉:「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往内门接张士贵,见怀玉如此显达。」也作「显贵」。
2.有声望地位的人。如:「此次参加慈善会者均为社会显达。」也作「显贵」。
《漢語大詞典》:达明(達明)
(1).阐发明白。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闇於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之。”
(2).到天亮。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今日暮夜可宿此,达明去也。”
(3).通达贤明。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飞动微物,尽能顾惜身命,况于达明之士也。”
《國語辭典》:条达(條達)  拼音:tiáo dá
1.条理通达。《淮南子。本经》:「则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心条达而不以思虑。」
2.腕饰、手镯。唐。徐圣《初学记。卷四。五月五日。叙事》:「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也称为「条脱」。
3.畅通到达。《战国策。魏策一》:「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國語辭典》:条脱(條脫)  拼音:tiáo tuō
腕钏、手镯。古代妇女的臂饰,以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约三至八圈,两端另用金银丝编制成环套,可活动调节松紧。唐。李商隐〈中元作〉诗:「羊权虽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也称为「臂钏」、「条达」、「跳脱」。
《國語辭典》:达意(達意)  拼音:dá yì
表明意思。《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序》:「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漢語大詞典》:了达(了達)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